珠三角发展的脊梁何在 解读珠江三角洲发展规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 08: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人民网记者 韩建清 [规划摘要] 珠三角今后的城镇布局以广州、深圳主城区为区域性主中心,珠海主城区为区域性副中心。北起花都(新白云机场),经广州主城区、南沙、东莞虎门、深圳前海、深圳主城区,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规划》)日前经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规划》在向人们展示着珠三角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的同时,也折射出珠三角十多年来发展的轨迹。 从只想当单打冠军,到争当团体冠军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区域竞争,已成为珠三角城镇群的共识 由广东省7个市组成的珠三角地区,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0。两院院士周干峙认为,珠三角已经发展成为高密度的连绵网络状的大都市地区,这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到当前的最高形式。 然而在珠三角,与快速发展相伴的是,“赚钱的大型生产性设施项目,各地争着上马,超过整个地区的需求总量;而污水、垃圾处理等‘不来钱’的大型环保设施,却能拖就拖;跨市过镇的公共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十分突出……”在规划中,专家们总结的九大问题,制约着珠三角的进一步发展。 “广东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出路在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参与区域竞争。”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劲松说:“《规划》取得的第一项成果就是明确了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的总目标,也就是全面提升珠江三角洲城镇群的整体竞争实力,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制造业基地和充满生机活力的城镇群。” 整合的重要性为什么到现在才显示出来?据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人士分析,珠三角在高速发展初期,各个城市之间,经济竞争的现实要求远大于合作的动机,合作的内在经济动力不足;珠三角中心城市产业带动力不强也是事实。 2003年,整合珠三角的呼声达到高潮。广东省主要领导一再强调,珠三角现在遇到的问题,不是一个镇、也不是一个市的问题,而是整个珠江三角洲城镇群怎样整合与提升的问题,要对珠三角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城市之间的交通、信息、污水治理等进行整合。只有明确每个城市的不同功能定位,做好资源整合,才能迸发新活力。 在整合思路被提出以后,“珠三角要争当团体冠军,不能个个都只想着当单打冠军”成为很多城市负责人的共识。 重新找回中心城市“感觉”的广州,以聚集与辐射珠三角为背景,不断地修改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专家们评价说,广州市规划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时已着眼于珠三角,涵盖了珠三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珠三角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佛山市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指标均位于广东第三位。但佛山并没有以第三自居,而是将城市定位于广(州)佛(山)经济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佛山公路网规划中,明确提出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广州为中心,接受广州的辐射。 从“一主(广州)+两副(深圳、珠海)”,到“两主(广州、深圳)+一副(珠海)” 珠三角“龙头”之争,在新规划中得到了明确,广佛、深港、珠澳三大都市圈将挺起珠三角的“脊梁” 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龙头的带动作用、中心城市的核心作用至关重要。关于谁来担当珠三角的龙头,接受采访的专家观点各有不同。一是“单龙头”论,持此观点的代表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刘品安教授。他认为,香港是大珠三角地区乃至整个华南经济当之无愧的龙头,广州、深圳则是香港带动珠三角,辐射华南、中南、西南地区经济的重要战略伙伴。二是“双龙头”论,持此观点的代表有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博士。他认为,深圳不能甩开香港单独谈中心。珠三角应是“双轴心组合”,或称“二龙戏珠”。深港都会圈是一个龙头,广佛经济圈是一个龙头。 从小珠三角范围讲,广州是“老牌”的区域中心。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州市国企改革举步维艰,城市交通设施老化,经济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低于广东全省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一时间,广州不行了的声音传开了。 在不被人们看好的关注下,广州又“变”了:大规模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新白云国际机场、南沙新港区的竣工,以及大批“亚运”设施的立项,确定了广州在珠三角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枢纽地位。 而在珠三角的东岸,作为中心城市的深圳,其实力有目共睹,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的看法在当下很有代表性:这种挑战随着深圳长期依赖的政策优势的消失而逐步增强。 谁是中心城市,《规划》的表述耐人寻味。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富海说:“《规划》一改1995年珠三角中心‘一主(广州)+两副(深圳、珠海)’的提法,提出两个主中心(广州、深圳)+一个副中心(珠海)。” 宋劲松的解释是,珠三角城市集群中,广州、深圳的地位最为突出,尽管主中心有两个,但职能各有不同,是错位发展———以广州为主体的广佛都市圈核心功能区,是未来珠三角最重要的区域中心,是未来大珠三角区域中与深港都会区发挥同样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中心,也是华南的中心城市;深圳在珠三角区域的作用则主要是外向型、国际化的区域中心和最重要的对外门户城市。 “表面上看,《规划》确定的是双中心,但实际上是一条国际都市带。”王富海对《规划》的解读是,香港—深圳—东莞—广州,“分开看是4个城市,合在一起,就是国际大都市地区。实际上4个城市是一个组合城市。这条带不仅对珠三角意义重大,对泛珠三角也是控制力强、影响力大的核心区域。”宋劲松说,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再到网络,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是各自城市承担的分工不同。 《规划》正在报请广东省人大通过的过程中,珠三角西岸的横琴岛又成了热点地区,泛珠三角各省区正紧锣密鼓地筹划共同开发这一地区。规划中的珠三角副主中心———珠海,又遇发展新契机。 对此,王富海说,珠三角的“脊梁”,东岸是存在的、现实的,西岸是要打造的;东岸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西岸则需要政府扶植。 有专家评说,广佛都市圈、深港都市圈的两个主要的中心城市集群,加上珠澳都市圈,将真正构成珠三角3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旗舰。中心城市之争,将演变为多足鼎立之势,真正挺起珠三角的“脊梁”。 《人民日报》 (2005年02月22日 第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