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宏观经济:50年来第一次考验(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 15:39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汇率在半年内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在“市场化”调控手段中,最受国际关注的,是人民币汇率调整问题,而其难度也最大。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错过2003年初以前进行调整的时机之后,现在调整汇率的难度正
当前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人民币币值是否被低估;而在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进一步而言,是如何升值、幅度如何,以及是否应该改革目前的汇率制度。 一种看法认为,人民币与美元保持在8.26元至8.27元比1美元之间不变,给中国经济带来很高的成本。币值偏低,一方面导致中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另一方面,经常账户的净盈余和源源不断的资本净流入,使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也积累了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在经济“过热”风险犹存的背景下,中央银行不得不煞费苦心,发行大量的央行票据回笼货币。 在美元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人民币跟着下跌,更增加了这些成本。所以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经济,无论如何应该先升值8%或者10%。 另一种看法认为,人民币币值调整应当慎行。由于无从得知均衡汇率水平,如果大幅升值,可能会使贸易形势恶化;如果小幅升值,则会有更多的投机资金认为人民币无法在新的汇率下坚守,从而引发更多的投机和更大的升值压力。贸易保护主义的看法,更是认为人民币一旦升值,将直接减少投资和出口,动摇中国经济的支柱。 在过去一年中,人们对这些相持不下的不同看法早已耳熟能详。而在近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民币问题所反映的,绝不仅是人民币本身的问题,更是美元的问题。 由于存在巨额的贸易和预算赤字,美国需要从世界其他国家中融资。在布什政府放弃强势美元政策以后,美元在“双赤字”的背景下不断下跌,带动那些实际上盯住美元的货币(包括人民币)也跟着下跌。中国经常账户盈余和外资净流入的情形存在已有多年,而人民币升值压力在近年来特别显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导致美元相对于欧元和日元大幅下跌。 东亚许多国家采取实质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重要的基石是要求美元这个“名义锚”是坚固可靠的。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都希望汇率稳定,即使是由于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引发汇率调整的需要,也希望其变动过程相当平滑。作为全世界货币的“锚”,美元已经不稳固了,世界金融也随之不稳定。许多经济学者担心,如果没有“锚”,任由汇率自由浮动,很可能导致无序和混乱,因为一国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别国的贸易竞争力,从而其他国家的汇率也会波动。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已经是开放程度相当高的经济大国,不管是人民币直接升值,还是从钉住美元转向盯着一揽子货币,都会导致外汇储备增量的降低。由于外汇储备结构一般与一国的贸易结构和外债结构相匹配,短期变化不会太大,所以储备增量的降低意味着对美元资产(主要是国债)的需求减少。需求一旦降低,就会对美国国债市场造成冲击。如果人民币升值引起东亚国家货币升值,进而带来对美元资产需求的大规模下降,这种冲击更是难以预料。这可能进一步恶化美国的“双赤字”困境,进一步影响全球经济调整的进程。 此外,如果美元资产持续下跌,长期而言可能导致市场抛售美国国债,转持日元或者欧元资产。各国中央银行虽然不至于迅速转持资产,从而引发美元资产暴跌的恶果,但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毕竟对市场预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不久前,市场上传出关于中国减持美元资产的风声,美国国债即应声而跌,说明市场对此的确信心不足。 由于中国持有的美元储备数目巨大,如果汇率调整过程没有国际协调,管理得不平滑,可能造成巨大的冲击,其后果难以预计。美国固然希望人民币升值,但也绝不希望出现这种局面。 建立国际协调的机制是有先例可循的。事实上,著名的广场协议就是一个大国之间互相协调的机制。不久前,中、日、韩领导人一致对美元下跌表示忧虑,有观察家将之看成是东亚重要国家寻求共识的重要信号。果真如此,则人民币汇率调整所需要的时间将比预想更长。无论如何,建立这个机制需要假以时日。 那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当前的升值压力呢?现在货币当局实行的办法就是“拖”。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美元币值稳住,最好是有所回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小。这需要期望美国经济好转,经常账户逆差和财政赤字减少,国际市场对美元投资乐观起来。比之现在国际市场看淡美元的情况,如果美元升值,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过程的国际协调将更为易于管理。只是,尽管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欧洲和日本,但美元止跌回升的过程同样需要时间。 尽管意外随时可能发生,但解决人民币汇率困局的时机将很难在至少半年以内到来,是一个比较可靠的预测。 在汇率短期不动、加息周期启动的背景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走向在2005年当不容乐观。期房价格高于现房——房地产泡沫的重要标志——已经在多个城市出现。一旦汇率不动、利率上升,海外套利资本撤出,房地产的需求将受到抑制,价格下跌的趋势将难以避免。 与2004年中国经济的跌宕起伏相比,2005年看起来可能会略显平淡,但平淡之中,却是50年来第一次遭遇的全新考验:在GDP增速下降的背景下,真正以市场化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谁人真是经纶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