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棉以16000元/吨进口25万吨棉花,随着棉价降至12000元/吨时,亏损已达近10亿元。资料图片
中储棉巨亏问责农发行
农发行规定贷款棉企不得进入期货市场
中储棉日前被视为“中航油第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与中航油相似,因为炒棉,中储棉产生了近10亿元的亏损,所不同的是,中储棉炒的是现货,而中航油炒的是期货。
“如果当时中储棉能运用期货市场实现套期保值,可能亏损就不会这么大。”一位资深的期货专家表示。然而正是因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规定了贷款棉企不得进入期货市场,让中储棉失去了这个机会。
不过记者昨日获悉,农发行正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简称“郑商所”)商讨如何放开贷款棉企进入期市,实现套期保值,而不是投机。
炒现货棉亏损近10亿
深圳中期公司的分析员回忆称,2003年8月,由于新棉产量锐减,棉花的需求狂增导致棉花供小于求,棉价随之疯涨,从原来10000元/吨涨到了最高的19204元/吨。中储棉恰巧是在高位的时候进货。2003年10月,中储棉在16000元/吨的高价位上,进口了15万吨棉花,随后几个月又陆续进口了10多万吨。然而中储棉并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抛出,而是将大量棉花囤积起来待价而沽,同时将部分棉花销售给各地棉麻公司,让他们以更高的价格销售。
这就违背了2003年3月成立时中储棉所肩负的责任:一方面,对棉花市场行使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另一方面,降低成本,自负盈亏。
由是,当2004年3月,因为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素,国内棉花价格开始逐渐走低,参与炒作棉花的贸易企业相继被套牢。此时,即使中储棉希望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已为时已晚。保守估计,中储棉尚有20万吨的棉花,从16000元/吨到目前现货市场的不到12000元/吨,亏损已达近10亿元。
巨亏疑与未能套期保值相关
“如果当时中储棉进入期货市场的话,每吨大概可以避免5000块钱的损失。”郑商所研究发展部部长魏振祥说。然而这只是魏振祥的设想。
2004年6月1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棉花期货,同年6月3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给下级行发出通知,要求在农发行贷款的棉花企业目前一律不得进入期货市场进行交易。农发行称,发出此通知的根据是国务院1999年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47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使用信贷资金、财政资金进行期货交易,金融机构不得为期货交易融资或者提供担保。
在不得参与期货市场下,没有及时出货的中储棉只能看着现货棉价往下跌。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曾以13100元/吨的价格收储中储棉近6万吨,缓解了中储棉的亏损。“目前中储棉究竟亏多少,有关部门正在核查,而中储棉内部对此事也正在反省。”中储棉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深圳中期公司的分析员表示,即使当时允许中储棉进入期货市场,也不能大幅度减少中储棉的亏损。因为中储棉持有的棉花吨数太多,而刚刚成立的棉花期货并没有太大的交易量。若是通过国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的话,效果会更理想。
农发行拟放宽规定
记者获得最新的消息是,农发行的规定有望打破。郑商所市场开发三部部长姬广坡向记者透露,棉花期货运行7-8个月来都很正常,农发行对套期保值有了改观。最好的例子是湖南、山东、新疆的一些企业去年7月份以来,面对棉花现货市场价格下跌的趋势,在期货市场做“卖期保值”,减少了企业亏损。
据悉,农发行已多次主动与郑商所联系,现在正就如何制定《贷款资金进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办法》与郑商所进行商谈,不过新规定何时出台还没有时间表。 本报记者 邓瑞燕
旁边报道
中储棉巨亏今年有望缓解
本周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和郑商所的棉花期货的再度走高,给中储棉带来了好消息。本周三,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创下了14周的新高,3月棉花合约每磅47.96美分。相应的是,郑商所的远月棉花期货都上涨,5月期棉已涨到13055元。
深圳中期的分析师许来仓认为,估计上涨的势头还会持续下去,这将减少中储棉的亏损。目前棉花期货的上涨从国际因素来看,一是2005-2006年度美国及全球棉花播种面积将大幅减少;其次,以中国为代表的棉花消费大国加大了对美棉的进口。二是近期美国能源、金属等非农产品期货品种的投机空间正在缩小,加上许多农产品价格处于低位,为基金转向棉花品种提供了可能。从国内因素看,由于之前棉价已跌到较低的水平,回升也是正常现象。邓瑞燕责任编辑:张克然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