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发展民营经济推行富民政策 促进区域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2日 09:37 人民网 | |||||||||
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认为,在制造业发展上,谁第一、谁第二并不重要,提高区域竞争力更值得关注 □本报记者 汪晓东 新闻提要:据统计局统计显示,今年1至11月,苏州工业完成总产值8640亿元人民币,
苏州已成为国家九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成为主流。在苏州工业经济中,稳坐头把交椅的就是高新技术产业。今年1—11月,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253亿元,同比增长近五成。 有人预测,在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至少5年内,苏州工业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成为工业“老二”顺理成章 苏州是一个地区的概念,包括苏州的中心城区,包括苏州的两翼(工业园区和苏州国家高新区),还包括下辖的县级市———强大的县域经济占了苏州工业经济总量的大头。在这里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近些年又有制造业外资的大量引进,因而有条件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记者:这些年来,苏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尤其是吸引外资的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成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外资明星城市。去年,苏州吸引外资的规模已经超过了上海,位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从今年的趋势看,其吸引外资的“老大”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尽管如此,第一次看到上述新闻,还是感到有些吃惊,苏州从一个水乡古城到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的转变,也就是在最近这一二十年中完成的。这样的速度不可谓不快。那么,你看到这条消息是什么感觉? 宋林飞:首先要廓清一个概念,这里所说的苏州实际上是一个地区的概念,就是包括苏州的中心城区,包括苏州的两翼(工业园区和苏州国家高新区),还包括下辖的县级市(昆山、常熟、张家港、吴江、太仓)。苏州地区,包括整个苏南地区,原来就有非常好的工业基础,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主要指的就是这一地区。如果再往前追溯,这里曾是我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实业家。也就是说,这里本来就具有很深厚的工业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初,外资开始在苏南地区大量聚集,这其中,制造业外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样,制造业逐渐成为江苏省在全国领先的产业。进入新世纪,江苏省不失时机地提出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实际上就是考虑到了苏南地区已经具有的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也考虑到了制造业外资在这一地区的聚集。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近年来苏南地区的民资也有相当大的部分进入了制造业领域,这也进一步扩大了苏南制造业的规模,提升了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同时,还必须看到,苏州、包括苏南地区,县域经济十分发达,苏州下辖的昆山、常熟、张家港、吴江、太仓,经济规模总体上都比较大,而且各个县市又各具特色,比如昆山的外向型经济、常熟的民营经济、张家港的规模经济等,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以制造业为主。可以说,强大的县域经济占了苏州工业经济总量的大头。 良好的工业基础,强大的县域经济,制造业外资的大量引进,这是苏州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苏州的外资还要继续发展 现在就下结论说苏州“已经太过依赖外资了”,为时过早。外资在经济总量中占到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就算高了?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应该要抓住。当然,应当注重把外向型经济与本地经济结合起来 记者:说到外资,就联想到近年来对苏州的一些议论。这些议论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苏州对于外资的依赖度是不是太高了?外资浩浩荡荡地来,会不会在将来又浩浩荡荡地走?这样的事情,在一些拉美国家就曾发生过;其二,虽然苏州的外资总量很大,GDP的总量也很大,但老百姓的富裕程度似乎与之并不相称。对于这些议论,你怎么看? 宋林飞:我并不这么看问题。比如,说到对外资依存度的问题,我想问,外资在经济总量中占到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就算高了?高或低的标准是什么?我觉得目前没有这样一个标准。说“不要过分依赖外资”是对的,但现在就下结论说“已经太过依赖外资了”,那还不至于。像苏州这样的地方,本身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同时区位条件也很好,毗邻上海,现在又面临着国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外资引进得多一些,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应该的。 所以,我觉得,今后一段时间,苏州,包括苏南地区,外资还可以照样引进,这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必须抓住。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可以这样想引进外资就可以引进的。即使在江苏,苏北地区引进外资的规模总体上还很小,苏中地区这几年外资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总量还是无法与苏南地区相比。江苏的外资,主要还是集中在苏南地区。 再说到富民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外向型经济发展了,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终归是得益的,不能说外资与富民没有直接关系。而且最近几年,苏州也开始注重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好。这无疑会促进富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当然,上述的议论也不无道理。确实,外商主要是通过缴税、支付劳动成本以及在本地消费这几种方式留下财富,但他们毕竟不是本地人,他们赚的钱总是要抽走的。 同时,一个地区不能太过依赖外资,必须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立独立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同时要注重把外向型经济与本地经济结合起来,让更多的本地企业为外资配套,拉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通过这种方法“拴住”外资,使之能够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反之,如果外资进来了,我们没有自己的技术,又没有本地的企业与之配套,那么本地经济真的可能出现“空心化”的现象。而且,过分依赖外资,难免会发生恶性竞争,大家竞相比拼优惠政策,压低土地价格,好处都让给了外商,他们该负担的也不用负担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不必强化行政区划的概念 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并不重要。苏州成为工业“老二”,值得高兴;如果制造业能够进一步提高,更值得高兴;苏州、上海都发展了,带动区域乃至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最值得高兴 记者:苏州成为工业“老二”的消息甫出,即有人大胆预言,苏州的制造业总量超过上海只是时间的问题。尽管,苏州和上海之间,有很多东西是无法类比的,但从区域经济角度看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关系,毕竟有一些竞争的成分。 宋林飞: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有其本身的定位,比如,它目前的一个发展重点是现代服务业,而不仅仅是发展制造业,这是由其地位决定的。苏州,包括苏南地区,从目前的情况看,发展的重点还是制造业。当然这一地区现在也提出了现代服务业的问题,但今后一段时间,制造业还是会有较大的发展,外资进入的势头依然会很强。因为,首先,这一地区的投资环境好,区域范围宽,北临长江,西靠太湖,制造业大发展仍然具有非常好的前景;二是,引进外资讲究的是“以外引外”,已经进驻的外商会帮助推介,从而引来更多的外商;三是,苏州地区人才资源丰富,技术型工人比较充足。高级技术工人目前可能紧缺一些,但这几年苏南培训和引进的力度非常大。 苏州的工业经济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值得高兴。但苏州应该立足于更高的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乃至国际上公认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也就是说,总量上去了,水平和质量也要提高。这就要求,一方面,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要提高技术门槛,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要提高,要变“苏州制造”为“苏州创造”。这更值得高兴。 同时,我觉得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并不重要,没有必要去强化行政区划的概念。苏州发展了,上海高兴;上海发展了,苏州也高兴。苏州、上海都发展了,那么,整个长三角的区域竞争力也就提高了,中国的综合竞争力也就提高了,这是最值得高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