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政府部门称目标同熊德明一致 理解她的心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0日 09:12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新华社记者 张和平 ●温州市龙湾区原有陶瓷企业70多家,均系中小个体私营企业。由于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一批工人相继患上矽肺病 ●温州有关方面理解熊德明的心情,有关领导表示,熊德明的目标与政府的目标是一
●“讨赔”数目大,动辄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调解不成进入司法程序,可能就要费时数年。这是熊德明事前没有料到的 温州市及重庆市职业病防治中心对检查面超过90%的2834名工人进行检查后发现,有108名工人被确认患上不同程度的矽肺病 熊德明的目的地是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 该区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产业———陶瓷品和石粉研磨(用作陶瓷产品)。据龙湾区政府有关领导介绍,该区原有陶瓷企业70多家,均系中小个体私营企业。多年来,由于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业主对民工的劳动保护差,大批工人相继患上矽肺病。 今年3月起,龙湾区开展专项整治。区政府除强制关闭、停业整顿50余家企业外,特别对所有陶瓷业的生产一线工人进行普查。据温州市及重庆市职业病防治中心对检查面超过90%的2834名工人进行检查后发现,有108名工人被确认患上不同程度的矽肺病,伤残鉴定1级至7级不等。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来自重庆市云阳县的农民。 此后,53名患者得到业主的工资、医药费等一次性伤残赔偿,剩余55名患者的赔偿工作虽已进入区政府及区人事劳动局监督下的赔偿程序,但因一些人伤残重、赔偿金额高、伤残未鉴定、得病厂家不明、业主耍无赖等原因,赔偿工作尚未完结,有的尚有较大难度。 市长刘奇收到熊德明的公开信后明确表态支持她为老乡维权,并批示:请龙湾区政府认真查处,并依法处理 在这些患者中,秦明友、张仁涛等一部分人是熊德明的云阳老乡。其中,张仁合等两位还是熊德明的亲戚。这些投诉无门的弱势群体从“讨薪”名人熊德明身上看到了自己讨赔的希望。 来温之前,熊德明给温州市政府及市长刘奇发了封公开信。除介绍自己的经历,点明自己“2003年十大经济人物”的身份外,她还说,数百名老乡在温州打工患了“矽肺”等职业病,企业不给医疗费,还拖欠工资并把他们赶出厂。现在,这些人无钱医治、生命垂危,恳求她为代表来温州讨工钱及赔偿。 刘奇收到来信后明确表态,支持熊德明为老乡维权,并批示:请龙湾区政府认真查处,并依法处理。 到了龙湾区后,熊德明先获得了两名矽肺病患者的委托书。但是,由于法律手续不完备,她与政府的沟通工作一度受挫。后来,在龙湾区劳动部门的支持下,她顺利办理了13位矽肺病伤残者的有效委托,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 熊德明来与不来,本质上对赔偿工作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温州市副市长孟建新对熊德明持欢迎态度。他说,熊德明的目标与政府的目标是一致的。政府的态度首先是维护民工的合法权益,其次是引导民工依法维权。劳资双方赔偿调解、向仲裁部门申诉直至向法院起诉,整个过程都必须依法办事。 龙湾区政府对熊德明的举动也持积极态度。副区长方志方说,虽然熊德明不是上级领导,也不是代理律师或特别相关人士,但公民有知情权,她出于同情关注此事,帮助乡亲讨赔,又办理了相关的委托手续,代表受害者与政府沟通、与企业谈判,无可非议。 为此,在熊德明到温州的第二天,龙湾区政府即应熊德明和20多家来自重庆、杭州等地媒体记者的要求,召开了整顿、赔偿工作介绍会。副区长方志方详细介绍了政府处理矽肺病的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据方志方介绍,赔偿工作其实早已进入规范、严密的程序。熊德明来与不来,本质上对赔偿工作都不会有太大影响。 原寄希望于像“讨薪”一样靠“一锤子买卖”搞定“讨赔”事宜的熊德明,想不到赔偿工作如此复杂,也想不到当地各级政府已经、而且还要做大量艰难的工作,更想不到“讨赔”要依法走一套套程序。介绍会后,熊德明当众表示“感谢政府的重视,看来实际情况与老乡讲的有出入”。 “讨薪”与“讨赔”不仅有量的区别,更有质的区别。工薪是刚性的,数目也不大,而伤残赔偿却是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调解不成进入司法程序,可能就要费时数年 其实,熊德明此番温州行,对“讨赔”既有所促进,也不容乐观。 熊德明曾多次向媒体及龙湾区政府表示,只要相关企业尽快与13位受害人达成赔偿协议,有个(赔偿)保证,她就回重庆。但是,要实现这一“底线目标”,又谈何容易。 熊德明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殊不知,她此番来温州不是“讨薪”,而是“讨赔”。这两者,不仅有量的区别,更有质的区别。在“量”上,工薪是刚性的,虽然分文都不能赖,但为数不多。而伤残赔偿却是数万元甚至十余万、几十万元,数目大得多,难度自然也大得多。在“质”上,“讨薪”可施“强制法”,政府可依法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速战速决。“讨赔”则是程序性的。职业病的赔偿可以协商调解、“讨价还价”,往往还要放低价码,作点妥协,放弃部分权益。一旦调解不成,就得进入司法程序。那时,就说不定半年、一年还是“马拉松”了。况且,有些人至今连伤残的“工伤鉴定”都未确定,光走个赔偿“前置流程”,少则200天、多则700天。 另一个现实是,相当一部分需承担赔偿的陶瓷品公司已被关闭、歇业或停产,企业主“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怎肯“割肉”赔偿? 龙湾区政府及人事劳动局找出两个调解工作基本已成熟的企业,让熊德明参与,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有些人至今尚未弄明白,连支付路费都有困难的熊德明,为何大老远跑到温州“打抱不平”?人们理解她的同情心,钦佩她的正义感,但多少对她的唐突之举提出种种善意的质疑。 熊德明到温州听了政府部门的介绍,明白了“讨赔”的难度。龙湾区政府及人事劳动局充分理解她焦急而尴尬的心情,为此,他们找出两个调解工作基本已成熟的企业,让她参与调解。 其一,李军华案。李军华被确定为7级工伤,按规定可赔约4万元。熊德明来前,李军华要求东城陶瓷公司赔2.3万元,但业主只愿赔1.8万元。经区人事劳动局反复努力并施压,最后业主愿赔2.5万元。李军华表示同意。熊德明来后,李军华表示反悔,要求赔偿4万元。双方再度陷入僵局。此次,区政府请熊德明出面做李军华的开导工作,双方最后以2.6万元了结。 其二,李中全案。李中全被确定6级伤残,应赔9万元。原先,李要求赔5万元,丰业陶瓷公司业主孙士丰只认账3万元。双方未达成协议。熊德明来后,区人事劳动局根据“不能低于应赔款60%”的原则,私下做通孙士丰的工作,使其同意赔付5.5万元。在熊德明的参与下,孙、李两人见了面,自愿达成赔付4.8万元的调解协议。 有这两大“战果”,熊德明感到满意。临走前,她留下几句话:“非常感谢龙湾区政府,我看到劳动局很重视,相信我不在,劳动局也会做得很好。”至于她曾接受委托代理的另十几个人,她表示“就不管了,(今后)有事找我”。 至此,熊德明温州“讨赔”之行结束。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华东新闻》 (2004年12月10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