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层集体倒戈不敢回家 深圳莱英达MBO生突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29日 11:36 《全球财经观察》 | ||||||||||||
莱英达集团高管层集体倒戈,指责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承友计划用恒盛兴业控股莱英达的“影子公司”卓创实业,进而实现控制莱英达 文|姜江 发自深圳 11月23日深夜,深圳市某宾馆。深圳莱英达集团集体倒戈的5位副总级高管在犹豫中终
11月19日,李承友免除5位副总职位。据5位高管陈述,现在职务虽已恢复,但他们的人身安全已失去保障。“我们已经有几天不敢回家了。” 在莱英达集团内部矛盾最为激烈时,莱英达高管层曾向李承友提出三个解决方案:交出经营管理权但仍做大股东;高管层退出持股;终止改制,向深圳国资部门退还所有股份。但李承友拒绝了全部方案。5位高管于是选择集体倒戈,并在11月22日连夜会见深圳国资委官员。 改制中实现“软着陆” 今年年初,深圳市对5家市属国有一级企业进行整体改制。莱英达集团由此完成管理层和员工持股。 如果能顺利完成改制,它将是深圳6家 “超百亿”国有一级企业集团中唯一实现“软着陆”的企业。1995年,深圳市曾计划培育6家5年后销售超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莱英达是其中之一。但是此后,这6家企业中的5家企业包括能源集团劳德容、建材集团陈小雄、特发集团陈宏明、盐田港(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刘定桐和赛格集团原总裁陶炎民等高管,相继因为经济问题被拘捕。 莱英达历史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但因为改制是在主要领导未审计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如果能成功改制,实际上也就实现了莱英达集团和李承友的“软着陆”。莱英达一位副总向 《全球财经观察》透露。 据其介绍,当时莱英达集团内部对李承友寄予了希望,但“李承友依然以家长制手法行事,小股东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目前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03年6月,莱英达净资产为1.6亿元,其中有6000万作为员工的安置费。此外,莱英达还欠深圳投资管理公司1.66亿资金,此笔资金将被用于清偿莱英达历史上对*ST中华(资讯 行情 论坛)的债务。改制方案中,莱英达作价1亿元,合计总股本1亿股。 这也就意味着,莱茵达股东除了需要偿付1个亿的购股款之外,还需连带承担6000万的员工安置费和1.66亿债务。 其中,全部购股款和员工安置费将在3年内偿清,而借款则可在5年内清还。所有内部员工均按照“4、3、3”的原则分期清还购股款,即在首期支付40%,其余部分在第二、第三年每年支付30%。另外,员工还可享受1比1的融资额度,向银行借款。 “过去企业属于国家,管理层没有压力。但现在我们都已经入股,就等于将身家性命和企业存亡拴在了一起。如果任由李承友继续下去,我们都要跟着‘硬着陆’。” 据这位高管透露,由于莱英达未在改制前进行审计,而李承友的“一言堂”作风变本加厉,通过其掌握的优质资源,他正在将莱英达变成自己的私人企业。 莱英达集团由深圳市轻工业局演变而来。改制上市后,莱英达发展成以电子通讯和饮水产业为主,集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大型集团。 莱英达的下属企业在1998年时曾达到192家。集团前总经理谢如贤曾撰文称,深圳市政府历年通过各种方式对莱英达的投入高达50亿,仅其在任的3年从1999至2001年间,就有13个亿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