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资委幕后走到台前 国资集权的淡马锡试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16:40 全球财经观察 | ||||||||||||
酝酿了一年多,深圳国资改革,让深圳国资委由幕后走到台前,它最终实现了地方国资委对国企的集权 文|崔忠亚 “现在收到的文件、通知和上报的材料比以前更频繁。”11月8日,深圳国资委直管的
和这名不愿透露身份的工作人员一样,记者接触到的深圳国企经营者们普遍感到国资委的管理趋紧。就在全国还在推广深圳国资管理的三层架构形式时,深圳已经开始了新的改革。深圳市国资委并不讳言:“我们希望往淡马锡的方向走。”他们希望能够像新加坡淡马锡控股那样,以一个纯粹投资人的身份出现,对现有的国资进行管理和运营,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无法做到这一步的。 国资集权 9月30日,深圳宣布调整国资管理体制,取消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深圳市建设控股公司和深圳市商贸控股公司,将这三家合并,组成深圳市投资控股公司。与原来3家资产经营公司在国资管理架构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不同,新的投资控股公司并不占有地方国资管理的一层架构,而是与其他深圳地方国企一样,成为一家企业。至此,由深圳在全国首创、运行了17年的国资管理三层架构在深圳走到了尽头。被国内媒体称之为“削藩”的这场行动,已经酝酿了一年多,它最终实现了地方国资委对国企的集权。 深圳市国资委规划发展处处长叶忠孝介绍,在国资管理架构中取消资产经营公司,是为了实现政府直接行使出资人职能,缩短管理链条,实现出资人职能真正到位。原来的国资管理机构——资办在行使职权上还有些虚,这次,趁着深圳地方国资委成立,同时把原有的管理体制调整也一起做了。 深圳首创的“国资委(办)—资产经营公司—企业”这样一个三层管理架构中,资产经营公司作为中间管理层级,对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落实法人财产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 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总结,由于3家资产经营公司大体上是按照行业划分的,这种资产分布格局不利于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跨行业、跨资产经营公司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使得多年来全市性的重大资产战略重组和调整难以有效推进。 深圳市国资委规划发展处许文运介绍,取消中间的资产经营公司层级后,现在深圳的国资管理体制只有二层架构,即国资委和下属企业。原来,资产经营公司在管理架构中的地位有立法保障,是代表政府管理企业,权力很大。而新成立的投资控股公司不在管理架构中占一个层级,也不再有什么立法保障其特殊权力,它与其他国资委直管企业一样,就是一家企业。 许文运说,由于国资委现在还是一个政府机构,在微观经济领域,有些事情——像给下属企业担保、重大项目融资等,它还不能直接出面来做,因此需要一个平台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次,投资控股公司承接的3家资产经营公司的担保和债务大体上接近60亿元。另外,这次划拨给投资控股公司的一级企业有18户,其中绝大部分要进行改制,“这一两年任务相当重。”这些因素决定了深圳还需要投资控股公司这样一个平台。 但这个平台的作用已经非常有限。国资核心资产的管理权已经到国资委手中,由国资委直接监管,履行出资人的权力。 张思平对这个范围的认定是:新成立的投资控股公司,原来5家授权经营的企业集团,3家资产经营公司直接管理的17家企业,原由事业单位改制的农科集团,总共24家。 国资委已经掌管了深圳国资的核心和大部分资产,原来分散在资产经营公司等各处的权力被集中到了国资委身上。到今年6月底,深圳市属国企净资产总额700.92亿元,国资委重点监管的6户企业的净资产就占到了其中的54.7%;市属国企利润总额28.93亿元,这6户企业的利润就占到了63.9%。对这些占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深圳还准备继续加大投入。 资本本位 直接掌管了资产和权力的深圳国资委,对资产的管理更容易接近一个出资人角色更应做的。 张思平对深圳国资委的行权方式是这样解释的:国资委对直管的24家企业的监管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对规模大、需要加强和发展的重点独资企业和少数控股企业,直接实行授权经营;二是对一部分竞争优势较强、资产质量较好的股份制企业,由国资委直接持有股权。 从管理架构的调整到直接监管的方式,无不表明深圳国资委在强化直接管理资产的色彩。对此,深圳国资委自己的解释表明了他们希的意图:“我们希望国资委的行政色彩逐步淡化,而出资人的色彩越来越重。” 在国际上以成功的国企管理著称的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就是一个纯粹的不带有政府色彩的出资人,深圳是不是也想朝这个方向改变?深圳市国资委并不讳言:“我们希望往淡马锡的方向走。” 实际上,相比全国各地正在努力构建国资管理三层架构的模式,深圳在确保国资出资人统一行使职能上显然是多走了一步。更多考虑资本的收益,让他距一个纯粹出资人的角色更为接近。 深圳对资产的管理和安排也更有可能从资本本位的角度来考虑。为避免国有股一股独大、对资产的运行产生危害,深圳开始对直管的国企进行股份制改造。去年,能源、水务、公交、燃气和食品等5家企业进行了国际招标,以引进外部股东,使产权多元化。 产权多元化,意味着国资委对其所掌管的企业将无法做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对此,深圳国资委自己想得很明白:“国资委的权力也不是要绝对大。一家企业里多个股东相互制衡,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有好处。”对资产回报的追求成为衡量行动的准绳。 与深圳整个城市发展相匹配,深圳国资委对所属资产的管理也是有轻有重。 能源、水务、燃气、公交等这些垄断行业将成为深圳今后会重点加强和做大的企业。对所有国企的改制、转让国有股,会以引进大的战略投资者为主,对投资者在资本和产业两个方面都会有所要求。 “原则上,产业第一。价格是一个方面,但重点要看投资者自身的产业发展水平、在产业内的发展计划。对高科技企业,希望能把总部或研发中心搬到深圳来。”国资在创造直接效益的同时,还要为深圳今后的城市发展和总体经济布局起到作用。 试验难题 深圳是一块试验田,这里最先走出了中国国资管理三层架构的模式,这一模式现在才在全国各地推开,这里又最先推翻了自己创立的模式,向国际先进的经验学习。但一如所有的试验,在努力解决旧有问题的同时深圳也面临着试验中的种种难题。 许文运告诉记者,尽管他们希望能够像新加坡淡马锡控股那样,以一个纯粹投资人的身份出现,对现有的这些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但实际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法做到这一步。 中国的国企在社会经济中的支柱地位目前还未改变。在还未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国企还免不了带有一些社会职能,即使是在深圳这块中国改革的试验区,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况。国资监管者也就不能只把国企当作一个纯粹的企业来看,而是还要考虑其社会性的一面。 国企管理中一些共同的难题深圳也无法绕开。许文运告诉记者,选择经营者和重大决策权是两个难题。尽管今年初他们试行在国内外公开招聘4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但对国企领导人的管理总体上还是没克服行政任命的色彩。对企业重大决策,他们实行了产权代表报告制度,由国资委派到企业的代表以个人名义向国有股东做请示。但新的管理体制下这些办法的效果如何,还要进一步探索。 深圳率先尝试的国资管理三层架构现在被全国各地仿效,现在深圳推出两层管理体制,全国是否也可以立刻学习和移植?张思平站在深圳的角度解释,深圳调整三家资产经营公司的条件已经成熟。深圳这种做法,是适应自己国资改革情况的。 而对于国内大部分地区来说,省一级的国资管理三层架构才刚组建,有的地市新的管理架构还在组建之中,而要管理的国资的量又较大,仅靠国资委来直接管理这么多企业还有困难,还需要一个中间管理层级。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