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四省立下军令状 2010年前完成治理淮河目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08:59 新京报 | |||||||||
核心提示 10月23日至24日,副总理曾培炎坐镇安徽,国务院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在蚌埠召开。在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发改委及沿淮四省官员出席的这次会议上,对淮河十年治污的评价被表达为“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效,但淮河流域的环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此前数月,汛期开闸所导致的大面积污水团污染水体事件,令众多媒体对淮河十年治污提出质疑
在这次会议上,国家环保总局对上述污染事件作出解释,5000多座闸坝改变了淮河水体的时空分布,生态基流难以维持,自净能力大为减弱,汛期一旦开闸,高密度污染就此产生。事实上,环保总局强调了淮河治污的成效,是在GDP增长1.35倍,人口增长800万的前提下取得的,而淮河流域环境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发展与环保的矛盾再次凸显,国务院与沿淮四省签订硬性治淮责任书,更体现了问题解决视乎地方政府的执行力度。一个事实是,此次责任书的期限是2010年,而所要求的治理目标,本应在“十五计划”的2005年底完成。 “把淮河治好,任务还很艰巨!”10月23日上午,阜阳市颍河北京路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说。 10月23日到24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在安徽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十余部委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淮河流经的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分管副省长、环保局局长及淮河流域35个地市的分管副市长、环保局局长到会。 “规格这么高,体现了国家对淮河治理的重视。”国家环保总局一位负责人说,淮河十年治污取得重要进展,但淮河彻底变清仍然任重道远。 十年治淮得失 “江淮熟,天下足。”流传在淮河流域的古歌谣,证明了这条河流的地位。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向东流经豫、皖、鲁、苏四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总流域面积35.32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50余条。 颖河是淮河主要支流之一,从河南流至安徽境内后,被当地人称为沙颖河。“1980年以前,水质比自来水还好,现在不行了!”10月23日,阜阳市颖泉区双河社区一处农家院落,农民汪建军向曾培炎述说着他所经历的颖河之变,今年40多岁的汪一直住在颖河旁,他说,上世纪80年代开始,颖河水开始变浑,到90年代初,他已不再敢用颖河水来浇菜。 农民汪建军所述事实的背景,是沿淮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流入淮河,整个淮河流域面临污染难题,多次发生大规模污染事故。 为此,国务院启动淮河治污工程。1994年5月20日,同样是在蚌埠,淮河水污染防治第一次现场会召开,淮河治污正式启动,此为中国开展的第一项大规模治污工程。 “10年来,淮河治理成效显著。”国家环保总局解振华说,其中包括关闭近5000家污染严重的企业和生产线,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设施。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万本太提供的10年淮河水质状况报告显示,1995年-2003年间,淮河67个水系断面、干流14个断面污染程度呈明显好转趋势,2003年与1995年相比,淮河水系Ⅱ-Ⅲ类水质比例增加了9个百分点,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减少了35个百分点。 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两个污染指标明显降低。2003年,淮河流域COD(化学有机物需氧量)入河量为71.2万吨,与1994年150万吨相比削减了53%,1996年至2003年,COD排放总量减少了48%,其中工业COD排放量减少了67.4%,淮河干流高锰酸钾指数浓度值总体呈好转趋势,由1994年的6.78mg/L降至2003年的4.91mg/L,从1998年开始基本满足Ⅲ类水质要求。 伴随着淮河十年治污,是流域人口激增和经济大幅发展时期。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94年至2003年间,淮河流域人口增加了800万,35个城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由1994年的5569亿元增加到13066亿元,增加了135%.万本太对10年淮河治污的评价是,“综合整治取得成效,整体水质改善明显,但流域水体污染依然严重,部分支流污染有加重趋势,‘十五’规划项目进展缓慢,水质与‘十五’规划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而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讲话中对问题作出的概括是,“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目前仍有近一半支流的水质尚未达到治理要求,特别是一些主要支流污染还比较严重。” 洪泽湖的螃蟹苦了 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是淮河入洪泽湖的入湖口,该镇9000余人全部从事水产养殖或者与此相关的行业。10月21日下午,鱼贩夏成龙蹲在老子山码头吸着烟,他在等待归来的渔民们交螃蟹。 “螃蟹又小又少,还苦。”夏成龙说,今年7月份,100多公里的污水团下泄洪泽湖,使淮河流域和洪泽湖的鱼虾蟹大量死亡,最后堆成山的死鱼贱卖到山东制成了饲料。夏说,只有极少数的螃蟹活了下来,但长得很小,10年以前每只可以达到半斤以上,现在仅有二三两。 洪泽湖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以出产大闸蟹闻名全国,但夏成龙近两年将螃蟹运到扬州、南京等地,少人问津。 “一听说是洪泽湖的螃蟹,没人买”,夏说,洪泽湖的螃蟹壳都很软,“若对这些蟹检测,肯定不达标。” 成团的污水下泄更直接造成了渔民的损失。老子山镇渔民孙开喜今年投资1万元撒下的蟹苗,在污水团的冲击下死了80%以上,所有的螃蟹全部卖完了,收入不足2000元。孙开喜介绍,近日当地政府将开征水亩费,每亩由90元降到60元,但还没有人交。 在污染团面前,渔民们把大船换成了小船,最后扔掉小船上岸,上世纪80年代曾是当地“水产大贩子”的邱志成一度连连赔钱,最后转业,经营起了洗浴业。 实际上,在污染团下泄时,中、上游的鱼蟹死亡更为严重。盱眙县河桥镇渔民刘显明出生在船上,世代在淮河靠打鱼为生。10月21日上午,他和妻子收起了下到水里三天的鱼网,结果一条鱼都没有。 刘显明说,每年夏季都会出现两三次较大的污染团,每次持续六七天,刘显明夫妇形容,当时的水色如酱油一般。 污染团一过,河面上慢慢漂起一层死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稀释,下游的鱼重新游上来。刘说,污染团没来之前,他每天至少可以捉20多斤鱼,而污染团过后的几个月内,每天捕不到两三斤。 负担最重河流与5000座闸坝 “每年出现的污水团与对淮河水资源的过度利用有关。”10月23日上午,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淮河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上指出,淮河水资源过度利用,直接影响淮河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环保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淮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800亿立方米,而实际上总用水量为530亿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超过了60%,解振华指出,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国际上内陆河流开发利用程度30%-40%的上限。 据解振华介绍,目前,淮河流域共有大小水库5700多座,总库容约260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36座,总库容约187亿立方米,与此相应的是,5000多个闸坝分布在整个水系。 而闸坝过多正是污水团产生的直接原因,解振华解释说,“过多的闸坝建设改变了水体的时空分布,难以维持生态基流,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以至于在汛期泄洪时,闸坝上积蓄的高浓度污水集中下泄,常常引发水污染事故。但闸坝过多只是一个现象,在其背后,是淮河过度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 据环保人士介绍,淮河流域降雨分布不均,洪涝灾害频发,但是淮河在某种程度上仍然缺水,水系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环境容量有限。 有资料显示,淮河流域内水资源占全国的3.4%,而废水和主要的水污染物COD排放量分别占到全国的8.4%和7.8%,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过600人,个别地区超过了1000人,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4倍多,据全国7大江河之首。 另外,淮河流域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属于欠发达地区,再加上人口众多,就直接带来了对资源的过度使用,使得沿淮四省经济技术水平和产业层次都比较低,经济发展需求与有限的环境容量之间矛盾突出。 10月24日,在淮河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上,解振华向全流域的环保局局长强调,一定要确保淮河的基流。“既要充分考虑群众生产生活的用水需求,也要重视维护河流的基本生态功能。” 曾培炎则要求各地方部门应对淮河所有闸坝进行一次评估,对已经失去功能的闸坝及对生态平衡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的工程设施拆除或者改建;同时,尽快研究提出淮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措施,建立主要闸坝统一调度机制,保持小流量下泄。 水质并不稳定 10月23日,在阜阳颖河北京路大桥,桥下一条小船的渔网上挂着两条小鱼,河水不算清澈,当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和几位部委领导的面,阜阳市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人员现场取水监测,结果显示,水质为二类水。 曾培炎笑着说,“上游不会放水了吧?”“首长,不瞒您说,从每年的12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各闸坝关闭,淮河水成为死水,水质最差,您过段时间再来,水质肯定比现在差得多。”安徽省环保局局长童怀伟当面解释道,每年7月份到11月份的雨季,淮河流量大,水质比较好,一过雨季,各闸坝开始蓄水,淮河水变成一块块的死水,来自阜阳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颖河总体水质确实不稳定。 颖河全长619公里,十年来,流域人口增加了41.2万人,GDP增加了1.67倍,总体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2003年相较1994年,COD入河量减少了53%,氨氮下降了69%,但仍未达到四类水水质标准,今年颖河水质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指标比2003年下降了31%,基本上达到四类水的规划目标。 流经安徽的涡河也存在着这种情况。10月23日,现场检测涡河水质达到了三类水标准,但蚌埠市环保局数据显示,1994年以来,涡河水质一直为五类,水质很差,污染物居高不下,今年水质好转,基本达到四类水,但氨氮浓度依然为五类。 10月19日,在河南沈丘沙颖河槐店大闸附近,居民吕国成和赵磊在泛着白泡沫的河水中钓鱼,一上午他俩共钓了两三条鱼。 “再过些天,鱼就少了,有的就死了。”吕国成说,被闸坝蓄起来的水不能流动,只吸收当地企业的排污,没有流水稀释,很快就会变黑变红,而白色的泡沫是水体将要变坏的预告。 污染收益不等式 在淮河流域,发展与环境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产业结构问题。淮河流域重污染行业仍然居多,工业污染仍是淮河污染的主要原因。造纸、酿造、化工、制药、印染等几个行业的的经济贡献率约占全流域的1/3,而产生的COD和氨氮则占到工业排放的80%和92%.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介绍,在今年4月对淮河流域正常生产的533家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的监测中发现,超标排放的为151家,占到28%,主要超标企业集中在造纸、化工和制革等行业,占到了超标企业的80%.以河南省为例,2000年年底造纸企业COD年排放量仍高达22万吨,占工业COD排放量的62%,而年产值仅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7%,利税也仅占工业利税总额的2.8%.“真拿他们没办法,你前面贴封条他后面撕了。”漯河市环保局局长王银玲说,面对污染小企业,执法难是最大的问题,而一些企业还经常采取隐蔽的方式偷排偷放,甚至有的企业在排污口上设置稀释管,采取设岗放哨、阻挠执法人员进行环保检查。实际上,一些大型企业也存在偷排现象。 10月20日上午,在周口项城莲花味精厂墙外,一条宽七八米的沟渠布满了黑水,在墙下,一个洞口与沟渠相连。附近的居民说,该沟渠的水流到约两三公里外的沙颖河,最终汇入淮河。而在距离莲花味精厂约1公里远的一河渠,一埋在地下的涵洞正汩汩的冒出红色的热水,王沟村村民说,这是某企业挖的暗道,排出来的污水未经处理。 王沟村一直被这些企业污水包围着,并已经影响到地下水源,70岁的村民杨中清调侃说,自己的名字带个“清”字,可喝的水并不清。杨家土井中打出的水发苦,“我们早就不敢喝了。” 上游下游谁该补偿谁? 10月23日,阜阳颖河边,汪建军等当地居民对曾培炎副总理说,“都是上游河南的企业排污,才使颖河的水质变坏。” 曾培炎副总理说,“咱们自己也要治好,上下游同心协力,来共同防治淮河水污染。” 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黄建树向曾培炎副总理汇报涡河水质情况时也提到,涡河水质受上游影响较大,十年来,上游入境水质一直为五类水。 “我们自己把水治清澈了,上游的黑水一来,又黑了。”江苏省一地市环保局局长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上游地区应对下游地区进行经济补偿。实际上,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已注意到这一问题。 在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上,各代表讨论的国务院准备发布的《关于加强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上游省份排污对下游省份造成污染的,上游省级政府对下游省级政府进行补偿,具体办法由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与各省政府另行制定。” 对该提法,在讨论时,上游的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认为应改为,上游牺牲经济发展来保护水体应由下游予以补偿上游。与这场争论背后,是淮河治污资金投入的不足。 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淮河治污“九五”计划要求投入166亿元,实际投入约110亿元。“十五”计划要求投入256亿元,目前仅完成83亿元。目前还缺少173亿元的资金缺口。 因为资金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治污设施的建设。全流域161个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中,仅完成28项,47项在建,尚有86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未动工。治污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管网严重不配套。 以安徽省为例,该省淮河流域共有26个县,其中有8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贫困县,该省“十五”计划建设的29个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仅落实资金6.61亿元,占总投资的21.2%,其中23个县污水处理厂,仅落实资金2.1亿元,占总投资的14.2%.为此,安徽省副省长田唯谦建议国家比照对三峡库区城市治污设施的支持力度,安排淮河流域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国债资金。为了能让国债建起来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安徽的想法是,将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结合加强收费,推动污水处理的市场化、产业化。 沿淮四省立军令状 “我们希望淮河水还能像以前一样,能磨豆腐和游泳。” 10月23日,阜阳颖河边的居民向曾培炎副总理表达了他们的心愿。次日,曾培炎在现场会上说,淮河治理的目标就是再造一条山青水秀的新淮河。他反复强调了淮河治污的近期目标:“到2005年底前,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全部投入运行,还未动工的重点治污工程全部开工,各省省界断面水质基本达到规划目标。” 在这次现场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受国务院委托,与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分别签订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时间已刻不容缓,现场会确定了三步走的淮河水污染防治目标:2010年底前,使淮河流域在不断流的情况下,干流和主要支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目标,淮河干流、南水北调输水线路区、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三类,主要支流水质达到四至五类。这个时间表,与“淮河治污十五计划”要求完成目标的2005年底相比,又推后了5年。 曾培炎要求,沿淮各级政府,要按照责任书要求,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在国家的支持下,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淮河水污染治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本报记者 刘炳路 安徽 河南 江苏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