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油价格一路劲升 中国如何趋利避害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 15:13 人民网 |
尼日利亚报纸都是有关油价持续上涨的报道 石油价格长期走势 中国原油消费占世界的比重 俄罗斯石油管线方案
编辑:庄红韬 进入2004年,国际石油价格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不断刷新最高纪录的油价令人紧张,令人担忧,令人茫然。面对“烈火烹油”般的油价,中国,该如何应对? 国际原油价格:一路向上攀高未有穷期 今年以来一路上涨的国际原油价格,进入10月份后依然势头不减,15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在交易中更曾一度冲高至55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15日表示,目前石油价格攀升值得关注,但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时相比,其对美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要小得多。尽管“格老”的讲话起到了少许稳定人心的作用,但是与最近气势汹汹的油价走势相比,显然分量还略显不足。再加上众多专家学者关于油价未来仍将上涨的预测不绝于耳,甚至有著名能源市场经济学家预测世界油价可能今后两年涨到每桶70美元,从而严重动摇了市场对未来石油价格的信心。华盛顿著名的能源市场经济学家菲利普.弗勒格就是坚信油价仍将继续上涨的一员。弗勒格本人是国际经济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和全国石油委员会委员,并担任过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过去的预测记录被公认是非常准确的。弗勒格表示,国际原油价格虽然在最近突破了每桶50美元大关,但这并没有到顶,明年可能会达到60美元一桶,2006年还可能进一步攀升到70美元左右。 油价走高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坏消息,相反,有不少人从高企的油价中获利颇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将拉美地区2004年经济增长预期由4月估计的4%调高至4.6%,其中,石油价格的飚升,为拉美多数原材料和原油出口国带来丰厚的收入,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尽管有报道警告说,世界“即将跨进第四次石油危机的门槛”,不少专家仍对世界经济的未来发展表示乐观,认为鉴于石油危机的严重教训,从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主要西方国家便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减少对石油的直接依赖。尽管此次高油价将给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经济整体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但对西方国家的影响有限,西方经济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不会因此再次陷入石油危机的泥潭。部分专业分析人员认为,未来全球石油供需情况将得到很大调整:一方面,如果油价长期脱离实际,在巨大利益驱动下,会有新的力量涌入上游。另一方面,伊拉克局势不久将稳定,俄罗斯尤科斯的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这些因素都将填补石油需求的缺口。 中国应对:高油价会否成为“拦路虎” 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指出,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桶并持续一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就会减少0.5个百分点,其中发展中国家减少0.75个百分点。那么,油价上涨给我国带来什么?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表现为外汇支出增加、净出口减少,进而降低GDP增长率,并拉动物价上涨。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产品出口面临着下降的潜在危险:一是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原料的产品,因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从而使出口面临下降的潜在危险。二是出口对象国因油价上涨使国际收支出现困难,进而降低其进口能力。高油价使我国增加石油储备大大增加了储备成本。油价每上涨10美元/桶,储备油采购支出就可能增加上亿美元,目前40多美元/桶的油价显然远远高于一般的价格预期,为我国增加石油储备带来了一定困难。 面对高油价,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趋利避害? 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已经为世人瞩目。各国纷纷担忧不断攀升的油价对本国经济带来不良的影响。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如何颇为引人关注。油价上涨对我国GDP影响几何?“我们假定每桶油上涨10美元,保持一年时间,按照1997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来的结果是,油价上涨对中国的GDP影响有限,最多是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表示。 另外,专家们普遍认为,由于中国对国际石油需求比较大,石油涨价将使石油开采、石油加工与炼焦业等石化上中游行业以及其他互补性能源产品,如煤炭、天然气、电力等行业受益,但是国际油价的持续高位,将对我国石化下游产业带来负面影响。石化、化工、化纤行业成本压力会加大,效益可能下滑。油价波动除影响本行业的利润走向外,还对其他相关行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只是因为各工业行业的主要原材料距原油之远近不同,在相互间的关联性上、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9月28日是中国的欢乐中秋节。这一天,另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是,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开始铺设,管线全长1000公里。第一期输油管线工程耗资7亿美元,每年设计输油能力为1000万吨,将于明年完工。第二期工程计划于2011年完成,完成后,哈萨克斯坦向中国的输油能力将提高到每年2000万吨。在中俄输油管线项目一度因为日本因素而受挫之后,这成为中国能源外交方面值得欢欣鼓舞的消息。专家称,中哈石油管道的建设必将使新疆成为中国油库,其中的部分投资转化为对当地产品的现实需求,也有利于相关产业发展,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争夺最后的油气资源的斗争,很可能成为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题。”这是美国能源问题专家包罗.罗伯茨预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沈骥如表示,据英国一家能源机构预测,全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还可用41年,也就是说到2045年,世界石油资源将消耗殆尽。当然,还会发现新的油田,但石油的消费也在迅速增加,大体上说,到21世纪下半叶,石油将不再是主要能源。时至今日,能源竞争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中日、中美之间的能源竞争由于一些非经济因素而显得更为微妙。实际上,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情境,中国开始重视能源外交,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能源。中东、非洲、中亚、俄罗斯、蒙古、东盟,再加上中国早已开展的与南美洲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国目前的能源外交已基本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油价中国祸水论——无知还是另有阴谋 随着近来油市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祸水论”又借石油问题有了新的表现。一种论调认为,中国是抬高国际油价的主要因素;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储备导致很多国家不得不接受高油价。自从油价飙升以来,西方媒体的“中国祸水论”开始频繁见诸报端。10月9日,美国的《波士顿邮报》记者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对石油的渴望与日俱增》的文章,文章指出,“美国消费者通常将油价的不断攀升归咎于伊拉克控制战争。但是能源专家说,中国石油消费量的猛增可能会破坏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安全。”文章援引美国美林公司资深能源专家的话说,“未来10年中国石油需求会翻一番”,“中国大量‘储备’石油也会导致全球原油价格走高。”文章明确指出,如果不搞石油战略储备,“现在达到了创纪录水平的每桶53美元的全球油价将会保持在每桶30美元。”提前出版的10月18日美国《商业周刊》也刊登文章指出,“事实上,较强的需求增长已经使全球价格有所上升,特别是石油。原因何在?所有这些变化的根源来自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强国。” 类似上述言论,最近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显然,这是继所谓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中国威胁论”之后,“中国祸水”论的又一新版本。可事实上,对于国际油价的不断飞涨,绝大多数国际和国内的专家认为,中国是高油价的受害者而不是制造者,油价上涨是多种因素拉动的结果。 然而,综合国内外多数专家的看法,国际油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中国不是导致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时有专家甚至推测,美国才是当今世界上惟一一个能对油价问题具有发言权的国家。大部分国内专家大都认为,不管当前的所谓“中国祸水论”是出于无知还是另有阴谋,也不管西方大国对当前油价上涨有什么政治企图,对于中国来说,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也许更加重要。我国所有的国内国际问题,最终将通过发展来解决。 而实际情况如何呢?事实上,同国际上多数国家一样,油价的高涨使中国的相关产业受到极大冲击,使GDP增长数字有所下降。近期国际市场油价的大幅攀升,直接冲击了中国的原油供、销链条。根据摩根斯坦利的估算,国际原油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每上涨1美元/桶,中国的GDP将损失0.06%。专家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际油价持续上升已经使中国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能源成本高加大了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的压力,使一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上升、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竞争力削弱,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并将最终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首席经济师陶冬就在最近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中国将成为国际高油价最大的承受者。若以今年平均每桶原油价格为37至38美元,中国全年进口原油为1.2亿吨,折合约8.8亿桶来估算,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将直接导致中国全年外汇损失达到88亿美元。今年中国仅原油一种产品的进口就将造成3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高油价将拖累中国GDP下降0.7至0.8个百分点。 那么,中国搞石油战略储备是否将国际油价每桶拉高20多美元呢?中国国务院国资委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更是无稽之谈。因为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当前仍然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中国政府不到一年前才正式宣布要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此后组建机构、制定方案等工作到前一段才刚刚结束,油库建设也刚刚起步,位于中国浙江的第一个石油战略储备油库要到明年才能竣工使用,距离真正到国际上大批量地买油搞储备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从另一个角度说,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国际油价是起伏不定的,中国在如此高的价位进行战略储备,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白津夫说,“从当前的情况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国际石油供应中断是不可能的,中国对建立自己的石油战略储备具有充分的耐心,会等到合适的价位再购入的。所谓中国建立储备拉高国际油价,纯粹是天方夜谭。” 中国需警惕“石油讹诈” 对于新的石油危机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关专家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专家认为,首先,中国仍有2/3的石油能够自给,这与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部分国家,不可同日而语。其次,由于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虽然已经与国际完全接轨,但国家仍然保留了在危机时期调控油价的政策空间,尚可以由国家政策与大型国企充当的中间主体进行缓冲。再次,中国近年来的“走出去”政策已取得一定成效,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正逐渐下降。 虽然经过理智分析我们得出了未使人悲观、绝望的答案,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油价的不断上涨给我国所带来的真正危机在于,中国可能正面临一场在劫难逃的“石油讹诈”。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对于西方石油消费国来讲,将中国列为油价上涨的“罪魁”之一,不仅可以有效地转移国内民众对于政府控制油价乏力的指责,更能从政治与经济两方面,实现“讹诈”中国的目的。 据介绍,随着伊拉克形势的恶化,“中国应为国际油价上涨负责”的言论首先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传出。这显然表明,美国在国内大选期间,有急于转移选民注意力的用心。而在经济上,迫使人民币升值,一直是西方国家抑制中国出口强势、复苏本国经济的既定目标。此次油价上涨,正好给了这些国家说服中国改变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最好理由。在他们看来,中国迫于石油进口费用的高涨,最终将向西方做出人民币汇率制度方面的让步。(上右图:俄罗斯石油管线方案) 可事实上,虽然中国的进口能源消费有增无减,但石油并非中国惟一进口的初级产品,而考虑到诸如粮食这样的进口农产品(资讯 行情 论坛),那么,做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让步,将直接有碍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另外,考虑到出口创汇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西方国家的“如意算盘”也难以实现。与此同时,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西方国家在实施“讹诈”中国险恶用心的同时,也意欲延缓、打乱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其遏制中国战略的一步棋。 当前,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和消费者,而且美国具有政治、经济的、国际的、国内的种种手段来抑制油价飞涨,如向中东国家施压、动用战略储备、开启封存油井等,但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似乎在“坐视”油价上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其中“大有文章”。 墨西哥《千年报》日前刊登了一篇题为《布什家族乐见石油涨价》的文章,文章说,“最近30年来美国谨慎地支持国际市场油价居高不下,以此作为其能源安全战略的一部分,以便使美国石油利益集团沾到利益,这些集团同美国共和党政客,特别同布什家族有着密切联系。”文章认为,维持高油价对于美国恢复伊拉克的秩序至关重要。 中石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现在石油圈内已经有人推测,国际油价上涨可能是美国遏制中国战略的一部分。因为由于美国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油价的上涨对其本国的影响已经大大小于当年两次石油危机时期;而中国却处在由经济增长带动的石油需求的增长期。同时,虽然美国消费者在高油价时期受到了损失,可美国的大公司在全球从事石油开采,这笔损失又从其海外业务中得到了一定补偿。所以说,高油价对美国影响不大,但对中国却影响很大。不能不警惕西方大国借高油价遏制中国发展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