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通27日专电 (记者 谭新政) 在今天落幕的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上,英国经济学家汤姆·坎农提出建立“创意城市”的模式,得到了众多与会专家的呼应。
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城市,集中体现了国家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可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人文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对于城市发展的探讨,人们总是乐此不疲。作为英国首相布莱尔
高级经济顾问的汤姆·坎农,就是一个城市发展问题的研究专家。他力推的“创意城市”就是“人的城市”,他认为城市基本单元不是道路、桥梁、房屋,而是技术员、工程师、教师等等,以及这些人的创意。以前,人们总是过多强调城市硬件的发展,强调人应该如何去适应硬件,现在到了回归本位的时候,也就是应该强调人的发展,重视城市中每一个人。他说:“我们应该依靠人的创意、人的力量,去增强城市竞争力。”
英国大伦敦市首席执行官安东尼·梅尔,不惜自曝家丑为“创意城市”提供佐证。他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伦敦,也曾走过了一段弯路,以牺牲人的居住为代价来发展城市。结果是什么?人口密度剧增、房价飞涨、交通拥挤……梅尔自我解剖的结果就是,伦敦没有走一条“创意城市”的道路,忽视了城市发展的“软因素”,而“软因素”决定着城市未来。
因此,安东尼·梅尔提出了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中心城区容纳能力的问题,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一个中心而没有多个副中心,那么这个城市就是不可持续的,当人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从城郊赶到城区上班时,这个城市的“城市病”只会越发严重;二是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不能造成城市和农村的竞争,不能是城市去掠夺农村资源。
最后,汤姆·坎农描绘了一个“创意城市”的理想状态: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在哪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