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经济与宏观调控论坛 > 正文
 
宏观调控六省行--浙江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 18:09 CCTV《中国财经报道》

  

宏观调控六省行——浙江:民营经济 依势而变、顺势而动

点点通个性天气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发祥地,今天的浙江,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已超过70%,在全国排名前列。而浙江的民营企业,无论规模还是效益,都十分可观。全国工商联最新的统计显示,全国民企500强中,浙江有183家,占36%,不仅在全国排名第一,还高出第二名江苏省14个百分点。这样的一个民营经济大省,在本轮宏观调控中,会面临怎样的转折和改变呢?

   在浙江富阳市春江轻纺集团的一个车间,8台德国进口的纺纱机正在高速运转。春江集团总经理孙伯勇告诉我们,就在几个月前,由于缺乏流动资金,这些投资近一亿的机器还被闲置着,“企业的发展,是硬道理,肯定要发展,因为我们不可能老是停留在原来这个水平。”

  1980年建厂的春江,在20多年的时间里,已发展到资产规模3亿元,解决就业1500人,而异常激烈的行业竞争,也让春江面临新的选择:保持原状还是更新设备?不进则退,春江集团决定咬紧牙根、拿出全部家底上马纺纱项目。没想到机器安装了,原来准备从银行贷款的流动资金却暂时出了问题,直到春江集团在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评选的“最具成长性企业100佳”中榜上有名。

  “可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成长为大企业的一个苗子,可能就因为资金短缺,它可能就垮掉了,所以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能够把这些企业找出来。” 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这样介绍他们做这项工作的初衷,“考察2000年至2003年浙江省8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4年的变动发展状况,从中找出成长型企业推荐给银行,帮助其解决融资难题。”于是,春江集团在企业发展的节骨眼上,得到了民生银行杭州分行的一笔贷款。

  民生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任海龙说:“可以说企业处于非常紧要关头,流动资金非常紧张,可以说就差那么一口气,我们经过详尽的调查,觉得这个企业前景非常好,这个产品非常有销路,有市场,有效益,所以我们决定拿出3千万的资金予以支持。”

  浙江春江轻纺集团总经理孙伯勇称这笔贷款是雪中送炭:“应该说对我们企业来说,正好可以解决我们这个燃眉之急吧。”

  像春江轻纺这样不再为资金苦恼的民营企业还有99家,它们共获得了民生银行杭州分行18亿元的专项授信。其实这些企业并不是幸运,而是它们的实力确实经得起考验。浙江中小企业局的评定相当严格,不但跟省统计局合作,从数据库中调出企业有关的各项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精确运算,最后还要过各级行业主管部门审核这道坎。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局长吴家曦介绍他们的工作流程:“在找出这些企业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筛选,有些像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像电解铝、小炼钢、小水泥,我们一律取消,所以我们把产业政策也落实到位。”

  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资质优良的民营企业解决了成长中的烦恼,而商业银行也在自主审贷的同时,有了政府部门的调查数字做参照,信贷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吴家曦觉得他们的工作很有意义:“我们觉得通过这样子,把这些成长性比较好,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的,能够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企业找出来,可以引导社会各个部门,因为各个部门掌握不同的政策资源,以及各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关注这些企业,来支持这些企业,把政策资源引导配置给他们。”

  在这轮宏观调控中,浙江对银行贷款实施了“有保有压”的措施,对于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长就业、符合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的民营企业,给与了充分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对部分限制行业及园区类贷款明显少增。

  到今年6月末,浙江贷款余额比去年同期增幅回落了20.5百分点,宏观调控效果逐渐显现。除贷款外,整顿土地市场也是浙江省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寸土寸金的浙江,当地的土地管理部门在对开发区进行清理的同时,提示用地企业,盘活土地存量,不盲目炒作地价,在湖州,我们就遇到了一家不再搞房地产的手套厂。

  黄根林,浙江湖州市环球轻纺公司董事长,他在这个工厂工作了16年并一手把它带上了专业手套生产之路。这两年,他在这一领域已能傲视群雄。生意越做越稳,他的心思却开始活泛起来。

  “前我们认为我们搞工业企业,尤其是搞我们这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虽然每年有效益,但是总觉得好像以开发房地产之类的企业相比较,自己觉得赚钱太慢,也赚得太辛苦。”

  看着当地房价热涨,收益诱人,黄根林坐不住了,他也一门心思想搞房地产。于是,他在湖州新开发区争取了一块500亩的土地,如意算盘是:把工厂迁进开发区,把位于市区的原厂用地建成商业住宅对外出售。

  黄根林:“今年随着国家土地政策的紧缩,和宏观经济的调控,我们也及时做了调整,把这些项目停下来,迎合国家的宏观调控。”

  随着国家对土地市场的清理整顿,黄根林意识到,土地资源有限,作为企业应节约用地,而自己也在房地产开发上缺乏专业经验,隐含着投资风险。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把资金、精力都放在了主业——手套生产上,新厂房也决定在原厂空地上兴建。今年上半年,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形下,他的手套厂还增产了30%,就这样还供不应求。回顾过去,他庆幸自己的投资选择。

  “我们的供货量和客户的需求量相差一半,我们往往我们有些老客户向我们要产品的时候,我们还不能及时地供应给他们。所以应该说,如果我们不是及时调整,把手套、把我们主业没有保住的话,那么这个市场更加带来很被动。”

  黄根林如今悟出来了,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冷静、不盲从。对很多和他一样的民营企业,他还有话要说:

  “这个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企业被动地等待还不如积极地应对,企业必须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小气候,去应对国家经济调整的大气候。”

  在浙江期间,记者了解到,这里前些年有一些在土地使用上大手大脚的现象。一些工厂,花园比厂房大出好几倍。目前全省正在进行用地整治,开发区由原来的758个减少到134个,规划面积也由4000多平方公里减少到1000多平方公里,下降了75%。这对浙江全省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无疑是件好事,相当一批当地的民营企业,也意识到盘活土地存量的重要性,从而科学地制定自己的投资计划。说到投资,记者在浙江还遇到了这样一家民营企业,他在浙江最为紧张的用电上,找到了投资的商机。

  这个商机就是:进军发电行业。在这条道路上先行一步的绍兴新民发电厂,近来接触到不少打算合作投资的客户。新民发电厂是200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最初兴建时,我国并未出现电力紧张的局势,当时甚至还有电力过剩的说法。谈及此处,兴建人陈梅铭至今颇为得意:

  “电就是像扭秧歌一样,就是大家唱的‘少啦少啦少啦多,多啦多啦少’,就是这么回事情,扭秧歌。电少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多的时候,大家不建了,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的需求又会增加。”

  新民发电厂虽然也用煤,但与许多火电厂不同的是,它还有一种发电原料——垃圾。绍兴市每天400吨的生活垃圾就是在这里变废为宝,造福于民。

  像新民发电厂这样立足于环保和节能的企业,自然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绍兴本来用电就极为紧张,全市260万千瓦时的用电量,有一半需自筹。绍兴一方面鼓励节电,一方面对新民热电厂这样的能源企业进行资金支持。比如最近,新民发电厂就遇到一个和其他发电企业一样的难题——煤炭的供应和煤价的上涨,使电厂暂时出现了经营困境。为了缓解电厂的压力,进入6月份用电高峰后,绍兴市热电企业发电补贴由原来的5分钱每度调至两毛二一度,政府计划补贴近3000万元。

  绍兴市市长王永昌介绍:“现在政府咬紧牙关,拿出一定的财政费用补贴,这样下来,我们目前当然还是缺电的总体情况,当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一个缓和的作用。”

  虽然面临一定的困难,但陈梅铭表示,他对能源产业、特别是这样环保又节能的项目信心不会变,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我一直从事能源管理工作,所以我知道能源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的密切的程度,我非常清楚。所以我认为搞电厂,特别热电厂非常必要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宏观调控,浙江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二季度比一季度回落了16.4%,调控成果初步显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民企如何自我调节,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在浙江,我们还采访到一位风向标式的人物。前段时间,温家宝总理与企业代表座谈,他就又一次坐在了温总理的对面。对,他就是浙江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座谈之后,他对宏观调控有什么新的看法,对民企发展又有什么建议呢?

  “这次宏观调控非常准确,也非常及时,我们坚决拥护中央所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我为什么这样讲呢?如果现在不调控,到真正产生泡沫的时候,真正失控的时候,那这个时候,再来上的话,那损失更大了。”

  鲁冠球现任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采访中他告诉我们,前一段他也遇到一些民营企业有上不了项目、贷款受到限制等问题,对此,他也向总理做了反映,而总理听后坚定表示,宏观调控控制民企发展是误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主要是控制过度投资、盲目发展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对那些产业结构合理、市场需求旺盛的优秀企业,会一如既往地予以支持。国家也会抓紧研究制定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措施,推进民营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鲁冠球说:“这个困难是暂时的,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去考虑调整产业结构,怎么样耗能少的,经济效益高的,资源量高的,对污染环境少的,这方面,你调整要往这个方向发展,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产品要进行调整。现在跟国际接轨了,现在国际竞争多元化,国内竞争都是国际化了,现在的标准的提高,要向全国看齐,要向国际看齐,不能在过去那么短缺经济的时候,只要生产材料就好,不管环境,有污染,以污染,对环境做代价,来赚点钱不行,企业一定要凭自己的真本领,凭职责,凭科学的发展方向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我们民营企业自己要考虑自己,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所以就是这样,不要盲目地发展。”

  “敢为天下先”,是很多人对浙江民企的评价,从王均瑶包机、李书福造车到黄巧灵参股杭州湾大桥,浙江民企一直担当着探路者角色。在宏观调控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的大环境下,浙江民企延续了它们的传统,依势而变、顺势而动,积极调整自身,适应国家发展大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中超联赛重燃战火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央行加息在即?
我要买房有问必答
近期降价车型一览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话题:成吉思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