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行使用人权:国企“60岁老帅”谁走谁留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1日 07:53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汪生科 上海报道 华源周玉成的酸甜苦辣 2004年7月份,中国华源集团迎来了自己的12周年纪念。与以往不同的是,公司掌门人、华源集团董事长周玉成在纪念会上做了一次深情演说。
周在演说中回顾了12年创业的艰辛,说“个中甘苦若非亲身参与其间者很难体会每有得失也惟有共同奋斗的人才最能领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12年前,周以纺织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的身份,南下上海,以一个七八人的团队创下了中国华源集团。以当时1.1亿的注册资本,滚到如今过百亿的净资产。华源也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最大的纺织集团。 周今年已经59岁了。 业内有周要退休的传言。 不过,传言被华源坚决地否认了。从华源得到证实的是,周的两位老搭档:集团副董事长卢继延、副总裁马国富已经明确,要从现在的位置上退下来。卢和马比周要大一两岁。 但传言也有它的逻辑:国资委今年对央企领导人频频出招,用的就是60岁这个理由。远的有三九赵新先、长城王之,近处则有三大航空集团同时换帅。 国资委的正式说法是,三人是因为到了年龄而退休。 民航业内人士分析,眼下正是建国以来民航发展环境最好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更换三大航空掌门,正是时候。按照民航业特性,不能在安全形势不好的时候换人,也不能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换人。 国资委的用人话语权 其实,国资委组建后,国企老总换人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国资委的一份材料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国资委已经对27户中央企业的近百名中央企业领导人员进行了职务调整。 中国恒天集团就属早期的换帅之列。据该集团人士介绍,国资委成立后不久,调了中石化监事会主席王天凯当恒天集团的总经理。王来了之后,集团公司管理权力大了很多,而此前,“集团总公司对下面4个公司没什么影响力”。 中国恒天集团公司是1998年9月政府与企业脱钩时,由原国家纺织工业局所属的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组建而成的由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大型企业集团。目前,集团有子公司9家;三级全资及控股企业51家。截至2003年底,恒天集团总资产150亿,净资产54亿。 只不过三九赵新先退隐后,国资委60岁换人才被公众所熟知、放大。赵等人在业界地位显赫,他们的退位,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国资委成立一年后,在用人上取得了相当的话语权。 众所周知的是,国资委成立的时候,全部吸收了当时的中央企业工委。中央企业工委的前身则是中央大企业工委,成立于1998年7月,为中共中央派出机构。其职责是专门负责对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党的工作、领导班子和监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吸收企业工委后,国资委在管企业领导人上,主要是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管理二局。 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二局主要职责是:承担对所监管企业领导人员的考察工作并提出任免建议;考察推荐董事、监事及独立董事人选;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和选任方式;研究拟订向国有控股和参股公司派出国有股权代表的工作方案。 国资委监管的180多家企业里面,有53家是部级企业,一局主要是管理这53家企业。而53家企业一把手(党委书记、总经理)则是中组部在管,一局主要管的是一把手之外的领导成员。 知情者说,这53家企业虽然是两家在管,但这两家人员互相都比较熟悉。因为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组成人员,主要是原中组部企业局原班人马,如原中组部企业局局长王勇出任国资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管企业领导人员一局和二局;而中组部管这53家企业的,也是中组部下面的企业局。 又比如,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兼任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在人事问题上显然有更集中的话语权。 管企业不同于管党政干部,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一局显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今年4月份该局的一份总结报告就说,“局里反复强调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某些固有观念中解放出来,从过去基本套用党政干部模式的习惯做法中解放出来。” 具体地说,管理理念,由过去只管班子管干部转变为与委内各厅局密切配合,使管人与管资产、管事相结合;管理方式,由过去相对封闭管理逐步转变为国资委作为出资人整体的、开放式管理;管理目标,由过去对企业领导班子只有原则要求转变为以国有资产经营目标为基础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 内部人控制难题 国资委成立一年多以来,在管人、管事、管资产上,管人占了工作的重头。先是在全球招聘几大国企副总,接着出台业绩考核制度,国资委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按国资委副主任李毅中说的,建立“出资人决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聘高级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内部竞争上岗,外部公开招聘”的用人机制。 据一位原在国务院稽查特派员总署任职的人士介绍,随着“放权让利”、“两权分离”为肇始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有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由于这些企业不存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经营者有效监督的机制,导致内部人控制严重。 而中央180多家企业里面,真正建立起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到10家。 “内部人控制的典型特点,就是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和产权上的‘超弱控制’。它使经营者既可以利用产权约束不力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又可以利用行政上的控制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以逃避责任。”上述人士说。 也正是考虑到对经营者监督的迫切性,从1998年开始,国家出台了稽查特派员制度,2000年,稽查特派员制度演变为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强化对国企领导人的监督。 国资委成立后,从体制上理顺了中央企业的管理关系,在国有企业里建立董事会成为其中的一项重大举措。董事会显然从制度上,能够溶蚀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董事、监事人选则由国资委管理,国资委可以通过董事会来牵制一把手的“一言堂”问题。 国资委监管的180多家企业,李荣融多次说过有很多企业产业重叠,并说要进行同类合并。但目前这一块进展并不如意。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国资委不掌握资本收益权。而资产收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是出资人的三大权能。 国资委一位人士介绍说,1990年代以后,国家实行利改税,中央企业的利润一直没有收上来。 国资委组建前,中央企业管资产这一块是由财政部管,国资委和财政部的关系目前尚需厘清。 该人士分析,国资委手上没钱,就不掌握话语权。他举例说,中央在北京的企业要兼并重组,就要安置分流职工。而这些分流职工一般会比照北京当地职工安置标准,北京市的企业可以找政府要钱,而中央企业找谁要钱呢。 手上没钱,迫使国资委只能进行存量调整,在现有基础上做些加加减减,对增量这一块,国资委显然还无能为力。 不过,有确切的消息表明,国资委目前正在着手准备把下面企业的利润收上来进行再投资,但这一块情况复杂,目前还处于课题研究阶段。“有了钱之后,才好做资本预算,才好管事。”上述人士说。 国企老帅们的算盘 对一些国企老帅来说,在企业里如何进退,是国资委在当前人事调整上最棘手的难题。一方面,有些企业是这些老帅一手做大的,功勋卓著,也威权日隆;另一方面,由于年龄等原因,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对公司发展难有超越和突破。 当初参与设计国资委机构的国资专家张卓元说,国企老帅退休问题,当时并没有太多研究。 从已有的一些案例表明,国资委采用了退休的方式,实际也呼应了党政领导干部管理机制:副部级60岁退休,正部级65岁退休。 但国资委一位人士认为,60岁退休,只是一个技术手段问题。像中粮的周明臣、宝钢谢企华虽然年届60,但在业内颇有“风头正劲”之势。华源周玉成,近年来在医药市场上一系列漂亮并购动作,行事重剑无锋,更显老辣。 记者分别致电中粮和宝钢,其办公室人员均表示没有周、谢退出的迹象。 而国资委企业领导人管理一局有关人士早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一般”是60岁退休,具体还要看能否找到合适的接班人。 最近宝钢整体上市,业内分析一个逻辑为:集团公司被股份公司整体收购后,谢企华就可以由集团公司改任股份公司的董事长。而按《公司法》规定,谢在股份公司董事长任上至少还有2年时间。当然,目前记者并不能证实这种说法。 国资改革专家张文魁证实,正在进行的《公司法》修改草案规定,允许股份有限公司回购5%股份用于奖励公司员工。 如果此条能够通过,显然破解了目前国企老帅退休的困局。因为目前企业整体上市并不止宝钢,“华源这一两年正在全力做上海医药的整体上市。”该集团一位人士说。 (本报记者丁玲、莫菲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