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奥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 07:39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 | ||||||||||
当雅典奥运正开得如火如荼时,雅典人却有着另一种担忧:为了筹办奥运,雅典所花去的费用却需要希腊全国人民花数年时间去偿还。对于将要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来说,现在如何规划奥运呢?在奥运经济日益升温之时,我们是否也应当想一下:对奥运进行调控?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 唐韵/北京报道
一方面,是北京市与奥运相关的投资需求2800亿元,总投资将达到15000亿元;另一方面,是国内通货膨胀和投资过热阴影下,愈发收紧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当政府政策主导下的奥运经济遭遇国家宏观调控时,奥运经济要不要被调控?又该怎样调控呢? 奥运经济是否安全? “最近整个希腊有两大最热门的话题,一个是欧洲杯希腊夺冠,另一个就是奥运预算blow out(超支)。”一位刚从雅典旅游回国的朋友说道。 据雅典政府部门统计,奥运工程项目预算已出现严重超支,幅度高达50%。据希腊媒体分析,奥运开支预计将在82亿至100亿欧元之间。 雅典奥运超支的新闻,在奥运赛前几乎盖过了中国代表团备战,成了国人关注的第一大新闻。而近期国家体育场工程部分喊停,无疑是有关奥运的第二大新闻。 那么“鸟巢”喊停,是由于工程安全,还是经济安全? “现有的鸟巢方案有一个超大290×340m空间跨度,以总共需要4.8万吨的钢材使用量计算,每平方米要承受400到400多公斤的重量,承载力需求之大,世上罕见。”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表示。据称,不少政府智囊认为当前奥运场馆设计方案片面营造视觉冲击,忽略了安全、实用、环保等建筑的基本要义,“鸟巢”工程因此要等到政府重审后再次进行。 同时,我国项目管理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钱福培认为,“现有奥运场馆设计方案的复杂性,为工程预算超支留下了隐患。” 事实上,雅典奥运建设项目超支,很大原因就是建设项目计划不明确,一些项目因为不符合国际奥委会标准而拆倒重来。 工程安全,可以悬绳取正;超支问题,却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直直地悬在奥运经济的项颈之上。 而在某些早有预见的人看来,政府对奥运项目超支的紧张其实在所难免。 “中国政府早吃过超支的亏。比如三峡水利工程,就因移民问题以及部分干部腐败,出现较严重的超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大经济学教授说,“现在谁都说奥运经济好,但有谁能打包票,说奥运经济不会成为国民经济中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呢?”这位教授言词犀利。 应当看到,技术过剩所导致超支隐患,仅仅是奥运经济的冰山一角,随着北京奥运建设全面展开,奥运预算超支得以成为现实,奥运聚集效应加速释放,奥运经济的安全,有没有引起各方警觉呢? 在2004年6月23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提交的“审计清单”曾提到奥运专项资金被挪用的问题,而且政府部门从中央到地方均有涉及。但是,让审计署无法审计的是那些本来可以节俭却以合法的形式奢华建设的工程。这样的工程,是怎么规划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划? 奥运经济“摊大饼”? 众所周知,北京“摊大饼”式的城市布局和交通规划,导致了首都交通拥堵的局面,而如今这种“摊饼行动”,却似乎又在奥运经济的旗帜下继续演绎。 在政府的布局下,奥运经济的蓝图显得更加宏伟了。 2004年的春天,由政府力主,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如火如荼地举行。这次推介会上,共发布376个项目信息,包括22个重点包装项目和354个一般包装项目,总投资达到1350亿元人民币。项目类别涉及基础设施(总投资730亿元)、高新技术(总投资100亿元)、文教体卫(总投资50亿元)以及投资额约470亿元的其它项目(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商贸旅游、节能环保等)。 在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的网页上,奥运经济“摊大饼”的做法似乎更加清晰。 北京大兴区推出各类招商项目60余项,投资总额118亿元,项目涉及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服务业、生态休闲旅游及城市基础建设等领域。顺义则宣称将建设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物流配送枢纽、国际交往中心、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并组成三个重点投资区域:北京天竺出口加工区、北京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车生产基地。 从种种信息看来,奥运经济这块“大饼”价值具有非凡的诱惑。据估计,从现在起到2008年,因举办奥运会而新增的社会消费需求总额大约为1000亿元,消费市场总量将超过15000亿元! 随着“奥运经济加快区县城市化进程”,奥运经济的大饼也被越摊越大。奥运经济,正被某些政府部门包装为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需求、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商业机器。 区县政府招商引资,本没有错,但所有引资项目和热点规划,动不动都要与奥运经济搭边,会不会让投资人找不着北呢?而地区政府招商引资“饥渴症”、“政绩工程”的影子是否会在奥运经济中浮现? 令人看不懂的还有,某些很难和奥运会发生“联想”的产业部门和地区,被划进奥运市场推介项目之一。其中不乏汽车业、旅游地产等已经显现泡沫的被“调控”产业。这就让人想问,这样的大饼,重心在哪?核心价值何在? 核心价值链在哪儿? 专注研究奥运经济的美国学者Robert K Barney指出:奥委会类似于一个大公司,奥运五环是公司LOGO,被到处贴牌生产做品牌生意,奥运会是主打产品,各个主办国则是精心挑选的具有商业潜力的合作伙伴—这是一条颇为完整的价值链。 对于2008年北京奥运,北京市长王岐山曾精炼地用“三个层面”的说法描述了北京奥运商机:第一层次,举办奥运会本身带来的商业机会,包括赞助商计划、特许经营权计划等;第二层次,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带来的商业机会;第三层次,因举办奥运会带来的相关商业机会,包括允许企业经营城市公用事业、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 这三个层面,似乎也能勾勒出2008年北京奥运的价值链,然而,这条价值链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一直能紧密地连着。 2004年7月,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提出“节俭办奥运”。 显然,政府已意识到奥运建设应该从“炫耀性消费”转向“有限成本”的消费了。然而,要拉停奥运经济的快车又谈何容易? “节俭是上面的想法,底下执行的人却有自己的算盘。谁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最后很有可能形成一种倒逼式的扩张机制,因为信息是不对称的。”对于政府提出的节俭号召,一位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能够真正有效。 一个项目况且如此,整个奥运经济难免同辙而行。 “1992年,拉起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也很容易,中央一定速度指标,各地区和各部门进行攀比,层层加码,大上项目和开发区,地方政府倒逼式扩张。”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周天勇曾说。而这种现象,在政府主导的奥运经济中似乎重现。 正是在地方政府过度介入和倒逼式扩张之下,奥运经济的这条价值链正变得越来越零散,越来越不可捉摸。 由于奥运经济界限不明,不少投机者则蠢蠢欲动。例如奥运房地产领域已暗流涌动,部分房地产商圈地后,借奥运倒地炒卖。 “北京市房地产开发商中,大部分是按照有关市场规则来进行的,但是目前也发现有炒作的。很多大的房地产商拿着市政府大量的项目,而一些中小或者资质不全的房地产商却在中间倒手,在中间卖地块或者卖有关的手续。”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志不无担心。 奥运经济,除了讲市场,讲引资,讲投资蓝图之外,更要精准地发现奥运经济的核心价值链,以此更有效率地整合社会资源。 但业界不禁追问,各级政府在奥运经济推介会上推介的五花八门的投资项目,与奥运直接相关并能获益于奥运的项目到底有哪些?中国奥运经济的核心价值链在哪里? 奥运经济提前透支? 奥运经济中核心价值链的模糊不清,正在使奥运建设项目变得难以把握,有诱发奥运经济癌症的危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在奥运经济中找不到北。 2003年刚当选为人大代表的建龙钢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祥曾经对奥运经济充满了期待。为了接近“主战场”,前不久他将公司总部从唐山搬到位于北京丰台的总部基地。 对于奥运机遇的把握,张志祥有自己的“时间表”:2004年建龙钢铁的产量要提高到260万吨,到2005年达到千万吨级产量。为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正在宁波建设一个产能300万吨~400万吨的生产基地。此外,建龙专门针对奥运市场建设的一个棒材生产线,将于明年正式投入生产。 同样,张志祥的竞争对手们也正虎视眈眈,比建龙早5个月进京的澳大利亚BlueScope钢铁集团,将其钢建筑系统分支—来实公司的基地选在廊坊,来实公司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体育设施的主要供货商,也是世界公认的体育设施钢结构围护体系的领先者。 然而,就在张志祥和他的竞争对手开始放手一搏的时候,市场传来建筑钢材价格接连下跌的消息。 “北京的螺线市场睡着了”,这是外地钢材营销人员对北京钢材市场的评价。 这持续一周的价格平稳走势,让许多外地商户摸不着头脑。 在2003年举行的“钢铁企业支持北京奥运和重大工程建设行动”新闻发布会上,14家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主要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会议,纷纷表示,“国内钢铁行业在奥运工程中充分展示实力和风采的希望。”话音刚落,当年一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即增长153.7%。 然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从6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统计数据看,到3月末,钢材库存增加到405.7万吨,季末比季初增加121.36万吨,增长42.68%。 钢材市场本应顺辙而行,可目前却是南辕北辙,这一热一冷着实有些让人不解。1.5万亿元投资市场中7000-8000亿元的新城开发和小城镇建设,2800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500亿元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600亿元的城市交通,220亿元的奥运场馆及附属设施建设等等,哪一项能离开钢材支撑呢? 事实上,当媒体在热炒“奥运钢铁大餐”时,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却有另一种认识:“奥运300万吨钢铁需求对于每年产钢2亿吨的国内钢铁企业来说,数量上只占百分之几,说不上是什么‘大餐’。” 核心价值链之外的奥运经济幻想,给不少企业家带来投资利好的海市蜃楼。 北京琉璃河水泥厂副厂长刘德永,其所属的金隅集团是北京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旗下企业水泥的年产量达到了400万吨,占北京水泥总产量的50%。 然而周边水泥工厂不断圈地扩大产能,令刘德永头疼不已,为此他特意绘制了一张圈地地图。“这是2000年前,北京周边的新建生产线。2000年以后,北京周边地区上的新建线非常的多。主要是河北、山东、天津、河南的厂家,内蒙、山西有些生产线,还没包括进来。” 根据刘德永所言,2000年到2003年,北京周边新增水泥生产线21条,新增生产能力1620万吨,加上原有的生产线,生产能力至少有2000万吨。这样再加上北京自己的800万吨,能够供应北京市场的水泥量就达到了2800万吨。 “奥运会以后,北京的市场大概有四百万吨左右水泥的需求量,北京的企业已经都存在着过剩,那外地企业近两三千万吨的这个能力,就是产能大大地过剩,北京的市场根本接纳不了这么多水泥。”据央行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银行贷款占水泥产业投资资金的比例为39.2%,供应过剩将在2005年给水泥产业造成打击。 奥运规划超前还是滞后? 稍微熟悉奥运经济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一个数字—“三万亿”,那是政府向社会公布的北京奥运投资和消费市场总需求。但有经济学家开始质疑2008年北京奥运被高估的势能。 “要投入2800亿元办奥运,其实这笔钱的大部分属于原先就已规划的北京城市建设资金,只不过为了奥运把有些项目提前了。现在让人感觉似乎又多出2800亿来办奥运,真是误导!”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黄卫平坦言。 “奥运经济加速了北京城建!”黄的这句话,敲响了投机者的警钟—“投资回报并不会相应提前”。 “客观地讲,在我国这样一个起点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比例和速度是有其合理性的。但问题是,投资增长与消费增长不成比例,投资效益越来越差,固定资产投资中腐败问题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不解决,投资带动增长就会越来越变得只有符号意义。”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说。 也就是说,综合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国内需求和国民消费能力来看,“三万亿”的奥运经济规划未免有“超前”嫌疑。 与之相反,有人质疑的却是奥运规划严重“滞后”。 “当前的经济规划,大部分是在2000年和2001年左右制定的,当时国内通货紧缩状况还没有结束,中国经济面对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内需不足,在那样的条件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依靠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内需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张曙光如是说。 但是从2001年获得北京奥运会组办资格开始奥运规划,到奥运会建设与市场项目全面启动,中间经历从通货紧缩到通货膨胀这一经济拐点。 在2001年“扩大内需”的政策引导下,市场太需要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的扶持,奥运经济的兴奋剂功能在当时有其客观理由。然而,目前的形势却截然不同。2004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9.7%,出乎众多经济学家的预料。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去年投资分别增长96.6%、121.9%、92.9%;今年一季度,这三大行业投资又分别增长107.2%、101.4%、39.3%,致使国家对钢铁、电解铝和水泥行业进行宏观调控。 然而,这个关键的拐点却被政府决策部门所忽视了。 看来无论“超前说”还是“滞后说”,两者并不矛盾,说奥运经济规划“超前”,是因为奥运经济效应,把北京原本15年之内要做的事情,在2008年奥运前后就办了;说奥运经济规划“滞后”,是因为奥运经济规划没有跟上目前国民经济态势迅速变化。更关键是这看似矛盾的两个说法把问题指向了核心:奥运的规划究竟是怎么做的?怎么没有遭遇调控? 独立于调控之外? 一边是奥运经济“大饼”一圈一圈地扩大,另一边是国家愈发收紧的宏观调控政策,遭遇宏观调控政策的奥运经济,为何未见稍稍降温? 因为3万亿市场投资总需求,无疑是政府积极主推的奥运大餐。 事实上,在多数人,包括不少政府官员的眼里,2008年北京奥运的机遇,是展示国家实力和改革发展成果的良机,在此当头谈“投资过热”、“奥运经济降温”简直是不可思议。 有数据显示,虽然目前钢铁、水泥、房产等领域贷款收缩,但针对奥运项目的贷款依然有增无减。截止2004年6月末,工商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较年初下降14.21亿元,降幅7.22%;水泥行业贷款较年初下降0.13亿元,降幅9.80%;钢铁行业贷款较年初下降0.36亿元,降幅1.20%。但对奥运教育、宾馆等新兴信贷市场却保持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加强了奥运项目在营销上的速度、力度和深度,全面落实项目融资,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事实上,不仅工商银行对奥运项目贷款融资青睐有加,在银根紧缩的条件下,所有银行均投身于奥运经济之中热情不减。据最新资料显示,截至6月末,北京市银行奥运项目贷款余额为265亿元,同比增长29.9%。国家开发银行成为推动上半年奥运项目贷款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1-6月发放奥运项目贷款21.6亿元,占奥运项目贷款放出额的56.7%;工行北京分行在继续支持奥运森林公园和五环、六环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为国家体育馆、北京乡村赛马场等项目提供了财务咨询和编制融资方案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为金融支持奥运建设开辟了新的途径。 同时一些政府官员也怀疑,如果奥运经济需要调控干预,国民消费信心和海内外投资者信心会不会因此受到打击? 2001年北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北京统计局发布的《中国消费者信心监测报告》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因此上升。在北京,高达90%的受访者认为,籍助奥运的牵引,北京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会有很大的提升。 今年4月19日在“投资北京—奥运经济推介会”上,道琼斯全球副总裁约翰.麦克马纳曼说,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和2008年奥运会是当前让华尔街投资者最兴奋的话题。 一方面是政府主导,另一方面牵涉国民经济信心,奥运经济的调控已显得力不从心。 奥运调控“路线图” 事实上,虽然质疑仍然存在,但奥运调控已经开始,只不过由于特殊的原因,调控只是悄悄地进行着尝试。 首先表态的是中国银监会北京市监管局局长赖小民。今年早些时候赖小民表示,2004年北京银监局将密切关注奥运项目贷款,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首都经济金融特点研究监管对策,努力降低金融风险。 “必须清醒认识到的是,有些区县对某些行业投资过度,加大了对银行贷款的需求压力,特别是奥运经济、房地产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升温,为北京金融业发展埋下新的风险隐患。” 赖小民肯定地说。 而人们最为关心的还是奥运调控是“保”还是“压”?奥运调控,有没有一张清晰的路线图呢?赖小民总结了这个路线图: 第一,将继续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并将沿着我国新出台的投资体制改革政策进行。 对于“鸟巢”控制预算,“国家早有一套流程控制投资的,但是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主体不明确和政府干预投资太多。”一位政府投资咨询专家反映。 在微观场馆建设方面:奥运场馆建设过于奢华的问题,实质上是个收益地方化、部门化甚至个人化而风险国家化的问题。超支严重,不良贷款最终仍由国家(中央政府)承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宏观奥运经济方面:因政府过度介入导致奥运经济“摊大饼”,奥运价值链模糊不清的现象,隐现政府在投融资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2004年7月2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的出台使投资体制改革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次投资体制改革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投资体制过去的弊病是,除了问环保、土地、资源外,还要问你有没有市场,能不能赚钱,而使用什么技术,却是投资者自己的事情。”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认为, “这是把政府从公共利益角度应该关心的问题跟企业从赢利角度关心的问题混在一起了。” 与方案配套,还将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今后,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这对于奥运经济“摊大饼”现象也许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第二,沿着核心价值链,在不影响奥运会举办经费和奥运场馆项目建设的情况下进行。 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引起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们的担心。 为此,北京奥组委副主席王伟保证,中国国内宏观经济的调控不会影响奥运会的筹备工作。王伟说,“实行宏观调控是为了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建设需要适当的发展速度,不能过热但也不能停滞。这一经济调整政策所涉及的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不涉及奥运会的举办经费,因为奥运会的举办经费来自奥运会自身的市场开发。”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宏观调控对奥运公共项目和相关基础建设不会产生影响。 第三,将以成本和差异化为依据,以提升价值链整体价值为目标。 有迹象显示,对于奥运项目的成本控制,以及对奥运相关商业化项目的紧缩限制,正在提上议程。为了降低造价,修改后的“鸟巢”将整个活动屋顶全部去掉,屋顶的开口也几乎扩大一倍。经过这个修改,“鸟巢”估计能减少一万吨用钢量,造价比原来减少3亿。就在“鸟巢”重新审议的同时,同为奥运场馆建设项目的五棵松篮球馆也拟取消商业设施设计,其中包括取消原定的篮球场上方建8层购物中心的计划,以及大规模压缩外立墙面上全球最大电视墙的面积等。 “要协调好奥运会的短暂需要与项目的投资成本与效益长期发挥的关系”。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纪中说,“不仅是奥运会的单方投资拉动经济发展,更要把奥运会的真实需求与北京的现代工业化进程、社会福利的增长过程、北京建设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用最少的钱办几方面的事。”奥运建设是要控制成本,还是要加大投资,界线就在于是财富而不是包袱。 “要不成为‘包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量力而行’的指导思想。”魏纪中指出。或许这才是调控奥运经济的原点和终点。 资料1:北京奥运花多少 北京奥运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前奥运、奥运举办期间以及后奥运时期。 据测算,未来一个时期北京市累计投资需求将超过15000亿元。主要领域分布在: —奥运场馆及其附属设施建设与运营,投资需求220亿元左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高,投资需求2800亿元左右。其中包括:轨道交通将从目前的114公里提高到300公里以上,投资需求约660亿元;高速路新增近400公里,投资需求约310亿元;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投资需求近550亿元;能源结构调整和设施建设,投资需求超过550亿元;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需求约360亿元;水资源保护、利用及节约,投资需求约360亿元。 —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投资需求约1500亿元。 —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投资需求约2000亿-3000亿元。 —新城开发和小城镇建设及房地产开发,投资需求约7000亿-8000亿元。 —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公共安全维护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投资需求约800亿-1000亿元。 资料2:奥运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洛杉矶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在世界奥运史上书写了全新的一笔,即把奥运作为产业经营,于是诞生了奥运经济。美国人尤伯罗斯任组委会主席,他用经营的理念让奥运产业化并且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奥运产业赚钱的先河。 汉城 1988的汉城奥运会是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韩国以奥运会为契机,跨入到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的行列,超越了农耕文化的水平,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新的民族文化形象。它使当年韩国经济出现12.4%的增长,一举跃进亚洲四小龙的行列。 巴塞罗那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被认为是奥运史上的成功典范,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功,不仅在于奥运会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给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城市吸引力和知名度,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带来了长期的积极影响。巴塞罗那奥运会把奥运规划融入城市改造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特点。它给加泰罗尼亚地区带来了260.48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亚特兰大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由于过度商业化运作,打破了奥运百年情结,留下更多的是教训。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特许经营商品泛滥,大幅提高服务收费,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交通、通信设施投入不足,影响比赛正常进行,冲淡了奥运主题。 悉尼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萨马兰奇称之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另外,仅旅游一项,就使澳洲的收入达42.7亿美元。给澳大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了63亿美元的收益。 雅典 雅典奥运备受关注的安全保卫费用早已突破预算高达12亿欧元。这次承办奥运会的成本比之过去几乎已经翻了一番,据估算,这笔费用需要全体希腊纳税人用十年才能偿清。对于雅典市民来说,奥运会至今为止带给他们的唯一好处是市内交通得到了显著改善:雅典卫城下布局凌乱又古旧肮脏的道路终于得以限时整修。此外,雅典现在终于拥有了一条连接市区和机场的铁路线,而这座城市的首条火车轨道自从上世纪60年代早期报废之后就再也没有重建过。 《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