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行业专题--铁路运输业 > 正文
 
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道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 12:14 《小康》杂志

  

  《小康》记者 李远夫 文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因而我们容易对自己众多的陋处习焉不察。比如交通方面,在一百多年前,西方人曾经批评过我们,说“不能期望在(中国)乡村找到任何具有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道路。”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精彩手机赛事全攻略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西方人认为当时“中国的民众还不能理解个人利益必须建立在集体利益基础之上的观念。”道路是公共产品,但各个路段所经过的土地却为不同的人拥有,因而根本无人去照管。这些路从来不修理,时隔不久,它们就很快变得比没有路还糟糕。

  对这样的观感和评论,尽管它或许是变形、歪曲的,也并非不值得我们重视。而且从近代以来,道路交通对巩固政权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政治家和学者都多有强调。

  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不具备的近代眼光,报道说“铁路和电报有望在清国出现”,而清政府为此忧心忡忡。数年后,中国果然修建了铁路并且越修越多;再过若干年,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清廷从湖北派兵镇压,辛亥革命得以在武昌首先成功。这些为后人所熟知的历史,完全印证了当时报道中的分析——“人们推测,大清政府害怕如果铁路真修建起来的话,铁路沿线的人们可能会发生反清起义”。

  清政府对修建铁路这类现代化设施的退缩心态,现在读来不免使我们既惭且愤。所以,还是请您看一看今天的中国人对现代化交通的不无自觉的认识吧——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