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竞争使许多话吧日子不好过 本报记者 张杰 摄
近两年,西安街头商铺前原先悬挂的“公用电话”牌子逐渐被“话吧”、“电话超市”等牌子所取代,话吧以投资少、好管理的优势,一度成为一些市民瞄准的投资市场。但随着手机使用的普及,以及通讯资费的不断下调,话吧的日子有些不好过了,有的甚至改行卖冷饮。什么原因使话吧走到如此地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话吧赚民工和学生的钱
在高校附近和外来人口聚居的城中村,话吧一找一个准,外来民工需要常与家人联系报个平安,话吧便宜的话费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而西安高校多,学生多来自全国各地,对家里的牵挂,对远方朋友的问候,都成为他们常打电话的理由,而且学生泡话吧的胃口很大。可以说,在西安,外来民工和学生成为话费的两大“经济支柱”。
部分话吧自毁前程
昨日下午,记者在吉祥村看到,一条不到100米的小巷子居然有四家话吧,但规模都很小,卫生条件也差,经营面积几乎都不足10平方米,每家的话机也就10部左右,话吧老板说“生意不怎么好”。记者看到,每家话吧最多有两个人在打电话。
据了解,这些话吧的资费基本都是长话和市话按每分钟0.1元计算,但有话吧老板告诉记者,西安最便宜的话吧资费是市话每分钟5分钱,这种话吧一般在西安郊区的城中村,主要以便宜的房租冲减话费上的损失。
话吧刚在西安出现的时候,生意曾红火一时,喜欢煲电话粥的人过了瘾,可没过多久,许多消费者就发现,有些话吧在计时器上做了手脚,存在“短斤少两”的现象,“黑话吧”宰客让消费者不敢进话吧的门。一位话吧老板说,个别同行经营意识差,急功近利想尽快收回成本,动用歪门邪道的做法会毁了话吧的市场前途。加上现在手机话费不断下调,各种话费包月、话费套餐的优惠措施,以廉价话费吸引顾客的话吧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话吧前景不容乐观
在大学南路上一家刚经营了20多天的话吧里,年轻的老板告诉记者,他投资2万元开了这家话吧,他事先做过调查,觉得在高校附近开话吧应该有市场,可20天下来,经营收入刚包住房租,“现在学生放假,是淡季,开学后也许会好一些”。虽然嘴上这么说,但他承认心里没底。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话吧由于经营业务单调,消费群体有限,市场前景已不容乐观。相比之下,网吧提供的消费项目已基本包含了话吧的消费项目:QQ语音聊天、视频聊天等都比话吧简单的通话服务来得更直接,而且消费者在聊天的同时还可以听音乐、上网浏览,这些都是话吧无法达到的。前些年,话吧一窝蜂似地经营已使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饱和,市场前景有限,竞争激烈,导致一些话吧纷纷关门。
据记者了解,许多话吧的老板都已转行,“话吧虽然投入少,但回收资金慢,在今年各种话费不断下调的冲击下和网络宽带逐渐普及的情况下,话吧的优势在逐渐减弱”。一位经营了两年话吧的老板这样告诉记者。
想起来前些年风靡一时的传呼机,配带传呼机的人被认定为是有钱一族,随着手机的出现与普及,传呼台与传呼机逐渐消失。也许话吧也会像传呼机一样成为现代通讯发展史上的一个匆匆过客,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淘汰,但话吧的逐渐消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