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财经媒体秀之《中国经济周刊》 > 正文
 
中国经济周刊封面文章:总部经济听起来很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1日 09:12 中国经济周刊 法悟

  

中国经济周刊第24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法悟 / 北京报道

  6月2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刘志强对媒体透露,首都机场要打造成航空公司的运营基地和地区总部,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入驻。而此前北京崇文区也对外宣称,要依托区内体育资源优势,重点建设体育总部经济。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自从2003年“总部经济”在北京被炒热以来,北京丰台园总部基地、通州区总部小镇、怀柔区总部新城、石景山民营总部育成基地……直接打着总部经济旗号的项目在北京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而北京海淀区的中关村,朝阳区的CBD,西城区的金融街,亦庄开发区,尽管没有直说要搞总部经济,但早已是不言自明的事实。

  放眼全国,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地也纷纷举起总部经济大旗。总部经济缘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人趋之若鹜?总部经济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总部经济是现实规律还是概念炒做?

  这一切似乎得从“总部经济”的源头说起。

  “总部经济”缘起之争

  首创“总部经济”理论的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

  6月9日,赵弘在其办公室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送给记者一本他刚刚出版的《总部经济》—封面上醒目地印着“我国第一部总部经济理论专著”,书中详述了他对总部经济理论的发现、创立和研究过程。“这缘自我的两个苦恼”。他说。

  7年前,在对山西老家一家上市公司的调研中,他遇到了企业老总提出的因公司缺乏区位优势而难以吸引高级人才的难题:“管理总部能否与生产基地分离?”而作为北京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研究者之一,他也同样经历了北京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首都经济等几个探索阶段。加上现实中开始出现企业总部纷纷迁聚区域中心城市的现象,最后,他发现,用总部经济理论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困惑,于是他豁然开朗。

  “实际上,总部经济这种现象本来早就存在,”6月15日,在北京市委的办公楼里,北京市委研究室总部经济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余钟夫研究员对记者解释说,“北京经济理所应当是首都经济,而总部经济又是首都经济题中应有之义。从广义上理解,北京不仅是制造业等经济类机构总部的积聚地,而首先是非制造业和非经济类机构总部的集中地,因此总部经济的概念应该是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机构所创造的价值综合,这或许更接近总部经济的实质本身。”

  有意思的是,外界对总部经济的了解更多地源自北京丰台园总部基地董事长许为平。7000万元打出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四处散发的宣传材料,全国各地的招商游说,众多场合的大胆演讲,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许为平不仅成为企业明星,也因声称“开创总部经济新区的总部经济的实践者”而成为总部经济的代言人。

  “但总部基地不等于总部经济。”赵弘一脸学术的严谨。

  总部基地等于总部经济?

  车沿着北京西四环向南一路疾驰而下,两旁“祝贺总部基地一期入驻”的路牌广告,像盛开着红色与黑色的花树一样纷纷向后倒退,一直通到与南四环的夹角上,映入眼帘的是巨大无比的“总部基地”标志牌。

  “我想帮一个美国的医疗机构租买一个楼层,作为驻华办事处的办公楼。”5月30日,记者在北京丰台园总部基地的暗访中试探地问道。

  “对不起,我们现在不卖单层,我们都是整栋楼出售,现在一期已经售完。”在豪华但冷清的售楼中心里,接待记者的一名服务员解释说。

  “如果我将整栋楼买下来,能再次租售出去吗?或者别家公司买下来,我还能租买吗?”记者进一步问道。

  “那我们就管不着了,是买家自己的事情。”该服务员答道。

  “那么这与房地产开发有什么区别呢?你们搞的不是总部经济实验区吗?如果入驻的不是公司或机构总部而是一个小公司,也允许进来吗?如果是这样,与总部经济有什么关系?”记者不解地问道。服务员一时语塞,可能意识到记者不像购楼者,本来彬彬有礼的他开始表现出不耐烦,他不愿意回答记者的任何问题了。

  但在多次的公开场合,许为平并不承认自己是地产开发商。查遍所有可能的材料发现,总部基地显然是许为平商业地产的处女作。

  许为平对外公开的简历是:英籍华人,祖籍浙江海宁,与金庸同乡;现为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执行董事、亚太区总裁,总部基地董事长;此前20多年职业生涯中曾做过记者,政策研究室学者,也曾作为高新技术企业运营者在中关村风云一时,后到英国留学。道丰公司简介是:从事电子、通信、网络系统集成等高科技项目投资以及房地产、物业投资与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投资管理业务的英国道丰国际集团,总部设在英属塞舌尔维多利亚群岛,其下属企业分布在英国伦敦及香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中国业务主要集中于北京,近两年投资逾20亿元人民币。

  而据曾经近距离接近过许的人士认为,总部基地实质就是商业地产。不能否认的是,许非常善于商业包装和炒做,可以说将总部经济概念、丰台科技园招商、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入驻北京需求等多方面巧妙地糅合了起来。

  从最初的ADVANCED BUSINESS DISTRICT(简称ABD,具有与CBD同样的想象力),到后来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 PARK (简称IBP,当初是“国际商务花园”的理念),到现在的ADVANCED BUSINESS PARK(简称ABP)名称的变化可以看出,许显然是要做得与众不同。“许为平是‘挟总部经济以做房地产’。”有媒体公开指称。

  总部基地的地基有多深

  按照许为平的设想,是通过总部基地的规划,抢占北京总部经济的一大块蛋糕:中关村为研发中心,CBD为商务中心,望京为住宅中心,亦庄为生产基地,金融街为资本中心,丰台总部基地就应该是“总部俱乐部”。

  “这是最为直接、明确、主动地发展总部经济,但企业类别和功能定位比较综合,主要是国资委直属的国有企业,还不像其他几个清晰。”余钟夫指出。

  对于丰台园总部基地规划5年全部建成的说法,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特别顾问谢远骥曾公开对媒体表示,“形成一个科技产业基地需要很长的时期,不是三五年就可以完成得了的。”他举例说,金融街做了近10年,中关村西区说是5年基本建成,现在雏形都没出来,中关村东区(科学城)也说5年基本建成,一年多过去连拆迁都没动。中关村地区虽然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但起步早,已形成气候了,丰台总部基地要与中关村争企业(总部)资源,“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而对于总部基地的资金链问题,许为平对媒体坦言,“整个一、二期投资需13个亿,现在投了7个多亿,而银行还剩9亿多授信。”

  据了解,中国建设银行与总部基地的投资方的授信额度总共高达30亿元。而总部基地全部建成预计需要投资45亿元。6月16日,中国建设银行的有关人士告知,到目前为止,总部基地已分3笔(2笔抵押,1笔质押)贷得1.8亿元,700多万元承兑汇票。

  “一期竣工就可以货币回笼了,而我们现在的市场营销又很好,招商的客户中不乏有年产值高达百亿的大企业。如果说销售额,一期将会达到10多个亿,后续资金的大问题已解决”,许信心十足地说,“资金链很正常,比我原计划的操盘难度要小得多。”

  “现在是很多财团找我们,想给我们投资,”许为平说,“因此资金不是问题”。

  新经济还是新概念

  对“总部基地实质上就是商业地产”的说法,许为平不以为然。即使承认是地产,他也称之为是“新经济地产”,而不是普通房地产。

  他对媒体解释说,企业总部群聚是新经济发展的一种潮流,而总部基地项目的成功说明符合了这种潮流的需要。所以,符合新经济发展潮流的项目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这也是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新经济地产的概念,可以说是总部基地催生了新经济地产”。

  “总部经济与IT实现了亲密接触。”4月28日,在中国大饭店举行的“2004中国新经济与总部经济领袖峰会”上,许为平在与张朝阳、汪延、沈南鹏等IT精英以及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资本精英,就总部经济、IT经济等新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讨中公开宣称。显然,许把总部经济看成了新经济的一种形态。

  照赵弘的理解,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是形成和实现总部经济的一个必要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其中对总部经济的主要支持点在于,借此使企业的流程与环节(主要是包括决策、管理、营销、研发等运营总部与制造生产基地)在物理空间上可以实现分离。

  但实际上,也正因为以网络技术作支撑,总部与基地也没必要分离。企业总部之间也没必要扎堆。因为当大多交易和交流都可以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时候,地理位置和物理空间就显得并不像过去那么重要。由此可见,网络信息技术显然不是总部经济形成的充分条件,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这同时说明,企业的群聚显然有更为重要的其他原因。

  “企业总部与基地的分离,总部向区域中心城市的搬迁,及企业总部的群聚,更重要的是张显实力,吸纳人才及品牌推广,但对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高的企业而言,就没有必要,甚至可以出现逆城市化的企业郊区化现象。至于像美国纽约、芝加哥、洛山矶等总部比较集中的城市及硅谷、华尔街、曼哈顿等总部比较集中的区域大多是历史形成的,恰恰不是新经济的产物。”有房地产业内资深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说。

  突显招牌效应?

  如果上述的分析正确的话,那么总部经济与其说是“新经济推动的产物”,还不如说是中国传统的“前店后厂”在中国市场经济大发展阶段的一个变种。

  据余钟夫的理解,在清末民初,天津、上海、北京等本来就是总部经济体现得最明显的时候。“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由于北京自身的特殊性,远远超出全国。”

  一个显见的现实是,不少公司将总部设在北京、上海等地更多的是为了装饰门面,树立招牌的需要。许为平显然也看到了这个企业的商业需要。500栋独立冠名的独院独栋办公楼可谓是最好的500个巨大广告载体。

  如果真是如此考虑的话,让人不解的是,怀柔总部新城,通州总部小镇,石景山民营总部育成基地等等异曲同工的“总部基地”,其地理位置之偏,很难让人相信能够吸引到所希望的“总部”。尽管丰台总部基地在四环旁边,对外宣称可以半个小时就能达到首都机场,但目前唯一的科丰桥出口不免让人怀疑“交通便利畅通”,而人口密集度相对过低也使广告效应微乎其微。

  “说到底,这仍然是用概念做房地产,”有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就是做房地产,这样做也显得太拙劣。对商家来说,如果张显实力打招牌,更愿意选择长安街、王府井、西单、金融街、CBD等地段。没有哪个商家愿意花钱做没有效果的事情”。

  超前的逆城市化?

  按照国际上商务花园理念的设计,总部基地低密度、低容率、智能化等基本上都是后工业化和逆城市化的建设标准。而其他直接打着总部名义的项目普遍追求自然环境优越,也明显带有逆城市化特征。

  但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停留在一定阶段,人居都还没有实现郊区化,城市发展也没有出现空心化,如此过早的逆城市化显然不合时宜。如果真是走到了逆城市化,“总部基地”又将从何说起呢?

  “实际上,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就像有人看到别人离婚就害怕结婚一样,说早知道要离婚,还不如不结婚呢!但中国还远没有经过城市化阶段,离什么后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还早着呢。总部经济现象在国外早就存在,只是目前在中国表现特别突出而已。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时间太短,感受就更深。”余钟夫不无诙谐。

  新一轮房地产热的极化反应

  “许为平的总部基地完全可以作为一个EMBA案例,他非常高明地把北京最好的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利用了,将北京最大的无形资产有形化了。他是把西瓜最甜的一块吃到了,而其他的跟随者或许吃到的只是西瓜皮,或许就连西瓜皮也没有吃到。问题不是要不要盖房子,关键是怎么盖。”曾亲自到总部基地调研过的余钟夫坦言,“商家运用总部经济概念进行商业运做,完全可以理解,没必要过分指责,因为要追求商业利益嘛!”

  如果单纯是商家的市场自发行为,当然也就无可指责。但如此众多的“总部房地产”又有几家与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无关?

  据了解,总部基地的投资结构是丰台区政府将丰台园二期开发的65公顷土地作价占股40%,道丰出资占股60%,是国内目前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中外合资高新区开发项目。不论是从股权结构,还是从企业组织结构,英国道丰国际集团都取得了对总部基地的控制权。

  据原公司内部人士透露,总部基地的建设在相当的比例上是垫资兴建,而且,土地用途本来属于“产业用地”,对外也是“标准厂房”,但现在毫无疑问是高级商业办公用房。

  业内人士为此提出质疑:总部基地享受科技园“三减三免”优惠政策,但它同时拥有预售证,已从普通的科技园项目转化为经营性开发项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政府如何对开发商进行约束,保证其规划的有效落实?丰台区常务副区长邓小刚对此认为,总部基地“以办公、研发、中试为核心的综合产业区,有效避免了工业用地对低成本的需求和开发建设高成本间的矛盾。”

  “一个国家级的事业单位一次性就买下了9栋楼。”总部基地招商中心的一名服务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他拒绝透露该单位的名字。据统计,到目前为止,80多家签约企业已入驻总部基地一期竣工的20万平米的建设项目。

  与此红红火火相对照的是,由丰台区政府组建的富丰高科技发展总公司负责丰台园一期的开发效果并不理想,且富丰公司债务缠身,濒临绝境。“有1800家入驻企业,但真正在此办公的只有80多家。”中关村丰台园管委会主任汪洪公开坦言。据悉,推出总部基地也是丰台园寻找新出路的一项举措。

  另据业内人士反映,丰台园房产存量已有175万平米,而总部基地又增加近120多万平米,如何消化尚存变数。况且在整个北京,实际上办公写字楼已经饱和,增加如此多的办公用房很难说还有更多的市场空间。

  一“总部”就“经济”吗?

  “我们没必要跟在别人后面,不求实际地忽左忽右。一哄而上,也应该加强引导,冲个凉降降温,”余钟夫中肯地提醒说,“关键是政府要把总部经济的区域特征引导好,制定有利于竞争的吸引企业的良性政策。”

  在不久前闭幕的科博会“2004中国城市经营与发展高峰会”上,北京市副市长陆昊也提出警告:北京三大区域(丰台、CBD和中关村)不能盲目吸引企业总部。“经济的发展靠的不是只有名义上的、没有实质性的经济活动,或者带不来大量直接经济活动和直接经济效益的总部。”

  有媒体分析认为,对于地产开发商来讲,他们的目的是卖楼,而大部分企业的办公地点都以租为主;对当地政府来讲,总部分为很多种,有投资型总部、决策型总部、经营型总部,也有研发型总部,总部种类的不同,或者公司与生产基地架构的不同,纳税状况也会千差万别,“总部”来了不一定就带来了“经济”。

  “但无论如何,总部的聚集,都无疑将拉动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记者采访到的专家几乎都认可这一点。

  赵弘更是自信:总部为区域发展带来5种“经济效应”: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因此,总部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企业、总部所在区域、生产加工基地所在区域“三方”利益都得到增进的经济形态。这就是总部经济的“三赢模型”。

  据媒体调查,占地面积只有宣武区1/19的广安门办公商务区,在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包括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烟草交易中心、中国机器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华北电力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的总部,去年共实现增加值58.8亿元,对区财政收入贡献达到6.9亿元,占区财政收入的35.8%。

  而许为平的总部基地也预计,到2004年底,入驻的80多家企业将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0亿元,利税17.5亿元。这一美丽蓝图能否变为现实,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广安门商务区那样切实的聚集总部的功能和吸引力,而不在于它是否叫“总部”。

  关注总部经济的任何一方都希望,总部经济的现实最好比听起来更美。

  资料1:

  中国的硅谷—中关村

  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从只有一个清华学堂和北大校舍的郊区农村小镇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城与教育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一开始就把知识经济作为自己打造的内核。中关村科技园区覆盖了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包括海淀园、丰台园、昌平园、电子城科技园和亦庄科技园。

  中关村科技园又是北京也是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而从其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园区后,在北京、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大格局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北京CBD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建国门至朝阳门、东二环路至东三环之间,开辟具有金融、保险、信息、咨询、商业、文化和商务办公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商务中心区”。同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北京市商务中心区规划》,对上述范围内地区的面积、开发构成、高度、容积率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规划。北京CBD的规划范围是:东大桥路(西)-西大望路(东)、朝阳北路(北)-通惠河(南)之间约3.99平方公里的区域,在此范围内国贸、汉威、嘉里、航华大厦等高档写字楼内早已云集了摩托罗拉、惠普、道琼斯、韩国三星等数家国内外知名大公司。边界的交通条件,浓厚的商务氛围,快速的信息传递渠道,已为北京CBD的崛起构筑了天时与地利。

  迅速崛起的北京金融街

  北京金融街 是北京市二环路以内唯一的一个以商务办公为主的区域。这里不仅交通便利,而且紧邻中国的最高决策中心,区域内有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金融企业。北京金融街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源远流长的金融文化、独具匠心的规划设计迅速崛起。迄今为止,这里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金融管理中心和电信指挥中心。目前,在金融街落户的国家级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知名企业已达500余家,基本代表了中国金融业的核心和领导力量,区域入驻机构和企业总资产超过13万亿元。各大企业的入驻为金融街带来了大量的国内外金融人才、最前沿的金融政策信息和最迅速的商业信息。

  亦庄开发区

  位于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于1991年筹建,现已成为国家国有土地资本运营的试点区之一。世界500强已有30强进驻亦庄,据伟业顾问提供的数据,亦庄开发区内的若干房地产项目,亦庄区内企业的员工购房比例平均超不过10%,90%的客户仍是以来自CBD区域的中产阶层为主。而大量进驻开发区的外资企业,如诺基亚、朗迅、拜尔、可口可乐等在工业区内均为买地自建厂房,办公用房和厂区基本都在一起。目前,亦庄正在按照有关要求建设国家绿色交通示范区,而2003年开发区的绿化覆盖率已经达到46%。现亦庄公寓的均价在6000元/平方米左右。而休闲度假式住宅项目瀛海名居达到8000元/平方米。

  丰台总部基地

  2003年6月,第一个发展和实践总部经济理论的总部基地在丰台桥南地区诞生,总部基地是中关村丰台园与英国道丰国际集团合作开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强势联合,共同打造智能化、低密度、生态型,集办公、科研、中试、产业于一体的企业总部集群基地。总部基地是中关村有史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单体项目。其占地65公顷,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容积率约1.59,平均绿化率50%左右,总投资约45亿人民币,预期3至5年全部建成。

  首都机场要建总部基地

  近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有关人员透露首都机场也要建成总部基地。首都机场打算吸引10家至20家航空公司进驻,建立运营基地或地区总部。目前,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已经与国航、新华航达成协议,南航、东航、海南航、深航也表达了进驻意向。另外,首都机场还计划吸引境外的航空公司进驻,目前正与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国泰航空等公司进行接触。首都机场将和北京空港物流园区一起建设大量的配套设施,比如酒店和商务设施,最终随着机场扩建、客流、物流规模增大,首都机场将最终建成航空城,届时北京空港保税区、空港物流基地都将容纳在航空城之内。预计航空城投资规模将达1000亿元。

  资料2:总部经济对各国的影响

  曼哈顿:是美国纽约的中心区,20世纪60年代末,为解决曼哈顿CBD因产业不平衡而产生的矛盾,纽约市政府采取了一些调控手段,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纽约商务贸易中心功能,引导其平衡健康发展。曼哈顿CBD是纽约总部经济的重要空间载体,对于纽约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依靠其影响,纽约市确立了其国际城市形象。一批国际性和跨国性的行业组织在纽约市得到发展。二是带动支撑了纽约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曼哈顿CBD的住宅和商业用房的成交额,占美国房地产市场中此类用房成交额的40%;美国21%的电话是从纽约打出的。三是地产增值,政府税收增加。比如,曼哈顿的地产估价约占纽约市地产估价总额的53%,1969年至1983年间,曼哈顿区地产价值增长了约58%。四是成为纽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曼哈顿地区经济增长量占纽约市总经济增长量的82%;CBD和它的衍生效益促进了纽约市的繁荣,曼哈顿CBD每年都要接纳数百万的外来客商及游客。

  香港:香港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个奇迹,而其中,总部经济模式起到重要作用。香港总部聚集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第三次经济转型,对香港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使得香港的国际商贸、运输中心地位得以加强。企业总部在借助香港贸易中心之便利的同时,也强化了其贸易中心的地位。总部经济必然带来对外贸易的活跃。统计显示,2003年前3个季度整体货物出口增长幅度高达18.6%,进口贸易比上年同期上升近20%。第二,加强了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将金融优势转化为经济繁荣。总部经济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过去总部大规模聚集的10年,也是香港金融业大发展的10年,金融业年均增幅达19.6%,远高于同期GDP的平均增长幅度14.3%。在总部经济的模式下,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控制着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甚至东亚的主要经济中心。第三,促进了香港国际信息中心建设。总部聚集对于信息交流提出要求,同时便捷的信息交流也是吸引总部聚集的主要因素。香港是当今全球资讯流通最自由的国际大都市,正成为优越的国际信息枢纽之一。

  新加坡:是东南亚乃至全球最为著名的总部聚集地之一,号称“总部之都”,在全球贸易和国际金融业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约6000家外国公司中,有3600家跨国公司以区域总部形式在新加坡开展业务,有210家获得了新加坡经济发展委员会颁发的“区域总部地位”证书,其中30%的企业名列世界500强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新加坡总部聚集的重要因素,而以金融和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又成为新加坡经济发展的源动力。1990年,新加坡商务出口值是瑞士的86%、世界的1.8%。现代服务业的增长使新加坡经济发展保持了高度的连续性,同时也构建了新加坡与海外市场相互交流渗透的平台。尽管,新加坡总部经济是在其天然优势基础上由市场力量作用下形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加坡政府在总部经济形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新加坡政府是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其高效行政和廉洁形象是增加跨国公司投资信任度和信心的重要砝码,为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入驻,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日内瓦:是瑞士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是全世界交汇之点,是联合国欧洲总部的所在地。每年,数以百计的会议、展览和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吸引了各国来客。有200多个国际组织及许多人道主义机构设在日内瓦,如联合国欧洲总部及红十字和红新月国际委员会等。争取国际组织落户是单独的招商引资无法比拟的。从直接利益来看,首先,可以解决当地的就业。据瑞士媒体统计,目前在日内瓦有2万多人受雇于国际组织;其次,国际组织所召开的各类会议等为瑞士带来的延伸经济效益更是不可计量。从间接利益来看,设立国际组织机构,又有力地树立了瑞士的外交形象,扩大影响力,从而成为吸引商业投资的重要诱因。

  但近日,国际电信联盟(ITU)有意将第10届国际电信展交给中国香港承办。而自1971年到2003年,日内瓦承办了历史上全部9届国际电信展,日内瓦州政府估计,电信展的“移情别恋”将给当地经济造成至少2.5亿瑞士法郎(约合15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并减少数以千计的短期就业机会。此次电信展的弃离,可以说同时给日内瓦赖以生存的“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敲响了警钟。

  资料3: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

  条件一:区域拥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能够使得公司总部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知识密集性价值活动的创造。丰富的人力资本和教育资源,可以满足公司总部知识密集型价值创造活动的特定需要。

  条件二:区域要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设施。便利的交通网络,有利于公司总部与公司内其他分部、子公司、加工基地之间的各种联系,这能够使公司主要决策者与相关人员之间有良好接触,掌握公司运营脉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条件三:区域必须具有便捷的住处获取及同异地沟通的信息通道,同时在基础性资源条件方面能够同附近周边地区形成较大的差异。便捷的信息、网络可以大大节约公司总部与制造加工基地分离导致的空间成本,进而有力地吸引银行、集团公司总部的落户。

  条件四:区域必须具备良好高效的法律制度环境,具有多元的文化氛围。城市决策层要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法律法规要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为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宽容多元的人文环境可以降低企业空间成本,而语言和文化习惯的相同或相近,有助于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流。

  条件五:区域应逐步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应覆盖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领域。高度发达的服务业、连贯性的鼓励竞争制度、完善的服务业发展战略,是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与经济实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总部经济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全国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河南高考舞弊案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