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央行加息在即 > 正文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近期人民币加息可能性不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3月06日 10:0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在对中国经济连续高增长表示惊叹的同时,由于粮价上涨所引发的通胀讨论成为目前海内外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而央行将会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也由此吸引了市场的眼球。记者近日采访了高盛中国经济学家梁红,请她谈谈对央行最新政策的判断以及未来预期。

  央行维持偏紧操作有压力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竞价排名火爆大促销!

  记者:目前国内的基础货币和信贷增长有何新特点?

  梁红:目前来看,基础货币和信贷增长有所减缓,但仍高于央行所提出的2004年调控目标。从数据来看,贷款增长的减缓主要是由于四大银行放贷的减速,而非国有银行的贷款增长仍非常明显。由于后者被认为有着更好的风险管理,这意味着伴随经济的周期性变化,潜在的贷款需求仍很大。此外,目前出现的贷款放缓主要是短期贷款的减少,而以投资相关贷款为代表的中长期贷款并未受影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12月的基础货币数据和央行票据发行显示,央行的流动资金注入依旧在持续。在实际利率出现负增长趋势而外汇资金持续流入的背景下,央行的紧缩操作面临着巨大考验。近几个月来,基础货币增长仍有所加快,而估算中的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也超过了紧缩措施出台前的水平。

  记者:既然数据显示,货币增长和贷款发放已有所减缓,央行为何仍保持着高度谨慎姿态?

  梁红:企业利润的增加,企业和家庭收支情况的改善,以及消费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继续推动贷款需求的上升。更重要的是,由于对通货膨胀有着强烈预期,实际利率落入了负区域,而在防通胀举措实施前,投资消费也将受到刺激。

  商业银行有着强烈的贷款冲动。首先,随着超额准备金率的下调,一方面银行拥有了更多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银行也降低了持有过多流动资金的欲望;其次,与央行票据目前的低收益率相比,发放贷款可以为银行带来更高的利润,这对抵消银行自身成本和降低不良贷款风险是十分有帮助的;第三,四大国有银行不仅面临其他中小银行的竞争,也面对着彼此的激烈竞争,其它银行贷款发放的加速意味着其市场份额的下降,这对央行继续维持偏紧操作是有压力的。

  信贷调控目标可能是底限

  记者:如何来解读央行最新确定的M2和信贷调控目标呢?

  梁红:2004年2月11日,央行宣布了今年的M2增长和信贷调控目标。其中,新增贷款2.6万亿元的调控目标意味着相比较去年,增幅将有16.4%左右。该目标和17%的M2增长,在我们看来,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底限,而不是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初,央行确立的M2增长目标是16%,虽然年中时调高到了18%,但在年底最终还是达到了20%左右。同样,当年的贷款增长也超过了最初目标。我们预期,今年所确立的预期目标仍会被突破,而如果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话,超越的幅度会较大。

  记者:在您看来,央行还会进一步紧缩货币供应吗?

  梁红:我们分析认为,近期内,央行仍将保持偏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日益上升的通胀预期,而人民币走向问题仍会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美联储加息之前,我们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提高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会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提高准备金率虽然可能在年内被再度启用,但其实际效果如何值得关注。

  今年直接融资比重将大大提高

  记者:目前的货币政策对于企业的直接融资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梁红:由于企业利润在2003年大幅提高了约50%,因此企业自有资金的再投资能力将继续成为公司投资的一个重要源泉。此外,全球股市的回暖,风险投资的回升将为中国提供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同时刺激外国直接投资继续走高。还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在于,今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筹资。2003年的最后两个月里,包括A股、B股、H股在内的中国企业融资出现了大幅上扬,相当于12月份新增贷款的1/3。我们预期,今年直接融资比重将大大提高。

  记者:那么,目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最大风险是什么呢?

  梁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首先想再次强调高盛公司对中国全年GDP9.5%增长的乐观预期。在我们看来,目前最大的风险在于中国未来所选择的政策正确与否。过分紧缩的调控政策将使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虽然从目前来看这一可能性并不大;与此同时,如果政府对于抑制潜在通胀的应对举措太过迟缓,将从另一方面使其陷入被动。

  (上海证券报记者王炯)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人民币加息新闻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