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方面是:强化市场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改善金融体系,增加税收。其中第三条最被看重;中国用以应付信贷和货币总量急速增长的工具有限并尚欠成熟
本报记者 李玲
1999年起一直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锁定在“BBB”的标准普尔(S&P),本周三(2月1
8日)宣布调升中国的长期和短期外币评级:长期外币评级由“BBB”调升至“BBB+”,短期外币评级由“A-3”调升至“A-2”,中国的评级展望继续维持正面。
标普亚太区企业及政府评级董事总经理顾国麟(Paul Coughlin)说,正面的评级展望反映了标准普尔预期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将会加快;假若中国能够在强化市场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改善金融体系和增加税收等方面进一步改善,中国的评级有可能获得调升。
中国经济发展新判词
标准普尔此前对中国长期外币评级共进行三次:1988年为“BBB”,1997年调升一级至“BBB+”;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又降回“BBB”。至今5年,普尔对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一直保持“BBB”没有改变。
主权信用评级是一国不同金融机构、产品信用评级的核心,其变动决定着其他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的基准,也是决定一国发行国际债券成本的高低。另一家国际知名评级机构穆迪公司,对中国的评级结果比标普高出三个级别。
标准普尔一直称对中国主权评级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但基于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其坚持了5年之久的“BBB”中国主权评级,被许多学者认为“不能充分反映中国经济的积极变化”,近一两年更受到市场广泛质疑。
此次标准普尔在一份报告中称,提高对中国的评级主要受到外债支付能力强、经济改革决心坚决以及经济增长前景强劲等因素支持。
顾国麟指出,中国的评级属投资级别,其评级因强劲的外债支付能力而得到支持。中国的外汇储备雄厚,外债和利息负担不高且在减少之中。预计2004年中国的外债总额将下降至占经常账户收入的40%左右,外债利息总支出(包括短期外债)则占经常账户收入的20%左右。中国的外汇储备庞大,为短期外债的6倍多,而且预料会继续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也会继续流入。
评级有望进一步调升
标准普尔主权及公共融资评级董事周彬表示:“过去几年改革奏效,使中国迈向更大程度的市场化,而经济趋向市场化,意味将可减少依赖政府开支以维持GDP增长。此外,国有经济虽然仍旧效益低下,但在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和商品价格高企的支持下,他们的盈利能力已有所提升。”
另外一方面,整体经济的改善,加上税制改革和税收执法的强化,使中国的政府一般收入得以增加,估计由1998年占GDP的13%提升至2003年的19%。
在肯定中国结构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标准普尔还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政府综合债务及或有负债高企、货币弹性较低等。例如,政府2004年的账内债务包括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贷款,估计占GDP的38%;若金融体系现有的呆坏账由政府承担,以金融体系的不良贷款回收比率为20%的一般水平计算,用于金融体系资本重整所需的支出,将使政府一般债务是一般收入的4倍。
顾国麟说,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并在强化市场体制、改革国有经济、改善金融体系、增加税收等四方面进一步改善,标准普尔将会进一步调高对中国的评级。
关注银行体系改革
去年11月,标准普尔对8家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予以评级,全部被定为垃圾等级,曾经在业内掀起轩然大波。当时,政府注资、坏账剥离、上市融资等措施正在中国的银行业逐渐推出,正值人们情绪高涨之际。
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标普特别强调市场体制的建立,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体系的改善。周彬指出,市场体制的强化,将有助于支持经济增长和提升增长潜力,国有经济的持续改革则可舒缓政府的或有负债。“最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善,因为它将有助于控制不良贷款的增加及令资源的分配更加有效”。银行体系的强化,也有助增强货币政策的弹性。目前,中国用以应付信贷和货币总量急速增长的工具有限且尚欠成熟。
周彬指出,按照标准普尔的分析,2003年底中国金融体系不良贷款可能占据贷款总额的45%,如果对银行体系重组,至少需要6000亿~7000亿美元,450亿美元远远不够。
顾国麟也表示,中国的银行体系正向好的方向改进,但这种改进是缓慢的也是逐渐的。由于银行业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应该积极进行资本重整,通过政府注资以及直接上市融资方式等得到更多的资本,同时还要提升管理技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