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能否奏效?专家提出不同观点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6月16日 13:47 经济参考报 | |||
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SARS疫情,但仍挡不住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央行在13日发布的月度金融统计报告中表示,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选择适当时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能否达到控制货币扩张的效果,有关专家提出不同的观点。 据统计,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20.2%,是1997年8月份以 针对我国近年来货币供应量的迅速扩张,这是央行今年第二次提出要相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在2月份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就表示,要进一步发挥再贴现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适时对相关政策进行灵活调整。 事隔4个月后,央行再次提出了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但金融形势此时与年初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央行年初提出的的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是,2003年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增长16%左右,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8000亿元左右。 但是,今年1—5月份,广义货币M2的增长分别是19.3%、18.1%、18.5%、19.2%和20.2%。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082亿元,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945亿元,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534亿元。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12561亿元,同比多增加7190亿元。 即便是在SARS严重的4、5月份,广义货币M2的增长仍创新高,贷款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高位增长。此外,一季度外汇市场继续供大于求,为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还增加外汇人民币占款近2000亿元。 如此高速的货币扩张,不能不引起货币当局的重视,在5月份发布的《2003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就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目标进行了相应调整,广义货币M2预计增长18%左右,全部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万亿元左右。 对此,有专家表示,对潜在的通胀压力不能漠视。因为,迅速扩张的货币供应量,已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一定压力。目前,广义货币M2增幅比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增长之和还要高9.8个百分点。相对经济增长而言,货币供应量的过快增加,已经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如果需求仍然不旺,甚至可能陷入低增长、高通胀的境地。此外,还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增加、金融风险加剧。 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景学成认为,当前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是,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一季度货币信贷供应已经出现明显快速增长势头的情况下,是否要更加注意货币信贷政策措施的稳健性,即如何保持货币信贷的适度增长和均衡增长,防止货币信贷的大幅度波动,以免导致过快增长或延宕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为此,今年以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频频。一季度,人民银行通过十六次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累计回笼基础货币2990亿元,累计投放基础货币1526亿元,净回笼基础货币1464亿元。4月份以来,人民银行还发行了13期、共计1350亿元的央行票据。但与M2的高速增长相比,如此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似乎也难以控制货币供应的急剧扩张。由此看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缩小货币乘数,来控制货币供应高速扩张,应该成为当前货币当局考虑的手段。 但也有专家认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否能达到控制货币扩张的目的,还值得商榷。因为比较特殊的现状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超额储备水平一直较高。目前,法定准备金率为6%,而超额储备平均超过5%。一旦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如果商业银行不愿收缩信贷,就可以采取减少超额储备的方式,来冲销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也是公开市场操作效率不高的原因。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之所以十分有效,其背景是超额准备金率接近于零,公开市场业务的任何小动作都十分有力。而国内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量较大,超额准备金率的弹性也较大,为保持市场资金供求平衡和货币市场利率稳定,就需要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操作,以对冲各种自主性因素的影响,这必然降低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性。(文/刘振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