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原春琳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评审会议,出乎我的意料,很多到场官员都带有某某大学兼职教授的头衔。”
陈志武是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同时也是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同样 让他意外的是,这些头衔不止出现在官员的身上,一些企业家也都拥有不同大学的兼职教授身份。
“这很糟糕。”陈志武教授直言。在国外大学,兼职教授是另一个概念,它的确是一种荣誉,但更多意味着要从事“苦力”工作。
以陈志武所供职的耶鲁大学为例,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基本是专职教授,一般不设兼职教授。管理学院有时会从外面聘兼职教授(英文称为adjunct professor)。懂行的人都知道,这些兼职教授不是真正的教授,他们与正规教授的地位没法比:既没有权利参与学校的决策,也没有权利带研究生和博士生,不是学校真正的老师(faculty)。
兼职教授受聘的原因很简单:正规教授没有时间和精力来上的课,由他们作为替补队员上阵。耶鲁大学管理学院常常聘请有学术背景的行业专家做兼职教授,手续相对简单,一般只要院长批准即可。
与国内不同,大公司总裁一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耶鲁的兼职教授必须与正规教授一样给学生上课,而总裁多数太忙。兼职教授的授课过程也不是仅仅与学生聊天那样简单。陈志武教授强调,大学与培训中心不一样,老师教授的是作为学科基础框架的东西,而非仅仅传授技术和经验,因为技术和经验都容易过时。
耶鲁金融系现有13个正规教授,两个兼职教授。其中有一个是华尔街非常有名的债券市场专家,他原来从事过学术研究,后来下海创办自己的公司。尽管兼职教授数量已经非常少了,可耶鲁金融系还是希望逐步把兼职的数量减为零。
“国外的兼职教授并不代表终身荣誉,耶鲁的兼职一般是一年一聘,根据教学需要而定。”陈志武教授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兼职教授就是苦力。”
尽管程序简单,可国外高校不敢随便馈赠教授的头衔。“私立大学非常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尤其是它的校友们。”陈志武教授说。以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例,如果其现任院长或校长随便向外人赠与兼职教授头衔,会让许多校友感到愤怒。因为对校友来说,他们手中拿到的学位的价值高低,与母校的名声好坏直接相连。
教授同样也在关注自己的名声。还是以耶鲁大学为例,陈志武教授说,教授尤其是终身教授的发言权相当大,院长对他们的影响力非常小。教授们有权要求院长解释每个重大举措,如果不满意,可以否决他的决策。尤其是牵扯到学校声誉的事项,教授们更会毫不客气。假如院长随意聘请兼职教授,终身教授们会要求他做出解释。
与国外相比,陈志武教授认为国内这种情况间接反映出了教育体系问题的严重性。有些企业家和政府官员用手中的钱和权做钓饵,引诱从事大学教育的人,让他们放弃传统教育的崇高形象。他分析原因认为:一是有体制的问题;二是大学管理层都有职称和级别,他们也要靠此升官;三是教师待遇不高,经费不够。
陈志武教授感到有些发怵:许多人在不同的大学挂名当兼职教授,有人还挂名带博士生。许多人是真心想影响下一代,动机良好。但是,除了有些兼职教授称职以外,其他人态度和能力发挥的也许不是地方。“不要影响学位本身的价值,不要使教授这种称呼庸俗化。学校应欢迎成功者来校给学生传授经验,但是不能以‘教授’这种头衔为代价。”他说。
陈志武教授认为,如果还是维持目前的国家分配教育资源的体制,很难改变这种局面。在他看来,惟一的出路在于学校民办,让市场力量约束各学校的行为。这样学校才会非常在乎自己的名声。
(本报北京9月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