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必环 韩祥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赚钱与花钱中度过的,人从独立生活起,就面临着理财的挑战。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每个人正在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一生作财务上的预算与策划。
创造幸福靠自己
假设你不买漂亮衣物,不下馆子,不旅游,不买房,不看电影,不听音乐,不玩电脑,不交际,不赡养老人,不结婚,不生孩子,当然也不生病,等等;一切生活所必须的东西都作为奢侈品屏弃掉,只有一日三餐、一间小屋,几件为保暖和遮羞的换季衣物,你认为每月400元人民币够不够?
从出生到成年这18年中,我们有长辈关照;如果我们幸运地能一直工作到60岁,那么这42年是为将来做准备的;60-80岁这20年里,如果以前面说的每月400元的生活水准计算的话,应该有9.6万元的养老准备金,还不算上超过80岁的用钱期。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挣多少钱才够用。在货币价值稳定、没有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我们仅为生存,每月挣1000元就够了。其中400元用于现在的支出,400元留作养老,另外200元用于年老时的医疗,因为那时疾病会频繁地光顾你。
如果你对每月400元的生活水准充满恐惧,如果你现在每月挣2000元还觉不够花,那么你将来的生活就要设定在这个基础之上,现在你每月就得挣4000元、5000元;如果你打算出国深造、打算投资、打算旅游,那么这个数目就远远不够了——现在我们的父辈有单位可依靠,有我们这代天伦未泯的儿女绵薄相助,有同事朋友情谊的余温。那么等到二三十年以后,也许钱会更不值钱,人情会更淡薄,怎么办?“要创造幸福,要靠我们自己!”从现在学会理财,从现在就开始规划你的理财生涯。
建立一生理财的理念
人生每个时期的花费及压力各有不同,年轻人要储蓄理财资金,为将来创业或结婚做准备,为人父母者要负担一家生计来源及子女的教育费用,今天不是人人皆有家财万贯,很多平凡的众生为了能生存下去而辛苦努力着,然而盲盲目目、懵懵懂懂、得过且过又怎能致富而创造幸福的人生。所以人人都应有理财计划,有计划的人可以按时检视自己的理财状况,量入为出,遇到风险时有较大的承受力,走过低潮期;能够储存一笔创业基金,完成自己创业的理想,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方式。而无计划的人则容易纵情于自己随兴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花掉金钱而不容易有储蓄。
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自己的理财理念与思路,设立长远规划的方案,不断从自己的过去、别人的身上吸取教训与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财风格,才可以创立一笔独特的人生财富。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而不重蹈覆辙。
根据年龄进行投资
你想过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来进行投资吗?基于风险分散的原理,需要将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的投资项目上;在具体的投资项目上,还需要就该项资产做多样化的分配,使投资比重恰到好处。这里没有什么标准的原则,但大体上可遵照一个“100减去目前年龄”的经验公式。这一公式意味着,如果你现年60岁,至少应将资金的40%投资在股票市场、股票基金或其他投资种类;如果你现年30岁,那么至少要将70%的资金投资。为什么呢?在20到30岁时,由于距离退休的日子还远,风险承受能力是最强的,可以采用积极成长型的投资模式。尽管这时期由于准备结婚、买房、置办耐用生活必需品,要有余钱投资并不容易,但你仍需要尽可能投资。按照“100减去目前年龄”公式,你可以将70%至80%的资金投入各种渠道。
在这部分投资中可以再进行组合,譬如,以20%投资普通股票,20%投资基金,余下的20%资金存放定期存款或购买债券。在30到50岁时,这段期间家庭成员逐渐增多,承担风险的程度需要比上一段期间相对保守,但仍以让本金尽速成长为目标。这期间至少应将资金的50%至60%投在证券方面,剩下的40%投在有固定收益的投资标的。在50到60岁时,孩子已经成年,是赚钱的高峰期,但需要控制风险,应集中精力大力储蓄。但“100减去年龄”的投资法则仍然适用,至少将40%的资金投在证券方面,60%资金则投于有固定收益的投资标的。此种投资组合的目标是维持保本功能,并留些现金供退休前的不时之需。到了65岁以上,多数投资者在这段期间会将大部分资金存在比较安全的固定收益投资标的上,只将少量的资金投在股票上,以抵御通货膨胀,保持资金的购买力。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