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信息中心日前相继发表研究预测报告,这些权威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国内研究机构在报告中一致看好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走势。
对于今年中国GDP的增长率,相对于国内这两家研究机构7.4%—7.5%的预测值来说,国际经济组织的预测反而显得谨慎乐观。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为7.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 预测为7.0%,比其2001年秋季报告的预测值调高了0.2个百分点。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亚洲开发银行报告称,2002年—2003年中国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预计增长9%—10%。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认为,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1.8%,社会消费实际增长11%。
贸易顺差减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02年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为负数;亚洲开发银行报告称,由于加入世贸组织使得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贸易顺差将会逐渐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预计中国2002年进口和出口速度将比上年有所上升,分别为10.2%和8.6%,顺差将会继续减少;国家信息中心报告认为,受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进口将会加快,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增速将不稳定。
物价水平保持在低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认为,中国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的压力已经重现;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02年——2003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仍保持在适宜的区间1%—1.5%。但与此同时,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和稳健的经济增长也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预计2002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变动率将分别为-0.4%和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认为,中国能否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增长,关键取决于正在进行的结构改革,以及能否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亚洲开发银行报告称,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是,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即复苏的速度和增长的深度仍然不确定。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则认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投资占GDP的比率明显攀升,消费下降,投资与消费比例保持适度平衡的问题不可忽视;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三是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四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滞后。(荆棘)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