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璇
没有任何征兆,中国保监会的批文就下来了,其速度之快和慷慨大度甚至让获准开店的保险公司都感到意外。
泰康人寿、新华人寿和华泰财产保险3家保险公司日前突然获得保监会批准其大规模筹 建分公司和中心支公司的通知。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中泰康人寿和华泰保险被允许在省会城市筹建18家分公司,新华人寿则获得筹建25家分公司的许可。此外,保监会还批准泰康人寿和新华人寿开设超过105个中心支公司,批准华泰增设22个中心支公司。
另有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全国9家股份制保险公司中除中国平安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外,其它7家都获得了筹建分支机构的批文。
秘密行动
与下达批文的豪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保监会的此番动作是在无声无息中完成的。它同时还要求获得许可的保险公司也必须“低调”处理。结果一向重视宣传工作的三家保险公司一反常态,口风甚严,甚至新闻媒体都是在事后几天才得到一些零碎的消息。
一位保险公司宣传人员说:“本来我们都把新闻稿准备好了,就等向各媒体发布了。可是上面来了通知,一律不许声张,所以您问我什么,在没有上面许可的情况下我都不能回答您。我只能向您证实我们3家公司确实得到批准建立一批分公司和中心支公司。”
另一家当事保险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在拒绝向记者透露详情的同时也说:“你不要追问我了,这件事对公司的确是好消息,但是我们不能太张扬。”
保监会破戒
保监会不愿公开就此事表示什么,但它的一位工作人员则表示:“保监会主观上当然希望中资保险公司能尽快站稳脚跟。只要有利于中资公司发展,并且不会对市场造成明显负面影响的改革,保监会就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放手让大家去做。现有的一些法规和政策本身也在进行修改,等修改完备了,大概黄瓜菜都凉了。但是保监会总不好号召大家做违背规定的事情,哪怕规定是不合理的。所以不要张扬就是了。”
作为全国性的保险公司,在国内所设分公司以及中心支公司的数量反映着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是说,分支机构越多,一般市场份额越大。但是据了解,目前泰康、新华和华泰财产三家保险公司的省级分公司仅分别是11家、10家和8家,大约是本次一次性批准设立分公司数量的一半。显然,这些全国性公司在国内市场上的空白还很大。
华泰财产保险董事长王梓木就曾表示,华泰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拓展市场,完善在全国的网络设置。
不过为了保证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监会曾发布规定,要求全国性保险公司的保费只有每增加5000万到1亿元人民币才能得到设立一个分公司的指标。因此一段时间以来,保险公司网络完善工作进展缓慢,1997到2000年之间基本没有什么扩张行动。
泰康等三家保险公司开业时间相当,假如按照上述政策规定,此番分别获准一气开20家上下分公司就意味着各自已经实现10亿到20亿元人民币的保费增长。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这三家公司没有一家的保费增长额达到了这个水平。
保险公司不知所措
保监会如此支持中资保险公司,获得优惠的保险公司按理应该兴奋不已才对,然而据记者私下了解,个别公司的高层对保监会的批文感到无所适从。
一家公司的董事长说,该公司成立时间不长,无论从资金实力还是人才储备来说都还没有具备立刻进行如此规模扩张的条件,不少地区只好拟派刚刚毕业一年没有多少从业经验的硕士生去负责工作,对此总公司实在心存疑虑。“此外,大规模扩张意味大量资金必须跟进,总公司在如今的年景下到哪里一下找这么多钱投入呢?”
但两难的是,保险公司还不能不按照保监会批准的数量扩张。
“洋保险”也有情绪。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外资保险公司北京办事处工作人员认为,保监会在中国签定加入WTO议定书后不久就立刻大举对内扩张,“实在显得有些孩子气”。该人士不客气地表示,保监会的批文没有客观分析自己的现有能力就盲目求大。
他认为,“中国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在未来的两年内逐步有计划扩展自己的网络,这样做更稳健,更符合保险公司的发展规律。”
专家说“中国需要对内扩张”
林肯金融集团驻亚太地区首席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保险市场比较落后,不仅是说保险产品少或者投资方式单一,最关键的是基础设施不完备。在中国很多地方甚至根本没有保险机构,也就是说保险这张大网还没有全面覆盖这个国家。“因此我想说,如果比赛时没有发挥主场优势,对中国这个本来就不是很有力的选手来说是危险并且令人惋惜的。”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认为,在保险业面临大门洞开的关键时刻,必须大力推进中资公司的对内扩张。
“保险业需要大公司的存在,大公司有利于市场的稳定,有利于保证投保人的利益,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支持现有公司扩大规模。只要相关人才供给、投资渠道拓展问题得到相应解决,像这样规模的扩张绝对是有利的。”王说。(完)
清醒看世界 评2001年十大新闻赢掌上电脑MP3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