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情与理性的碰撞中经历了一个月等待的中国,今天正式地走进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样一个开始有着太多的意味。
毫无疑问,在世贸组织规则的框架下,中国将严格遵守在入世议定书中所做的所有承诺,这些承诺将使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开阔胸襟,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也因此获得了更稳定的推进器。中国企业在这种全新的 开放格局中将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把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从今天开始,一切都将得到验证。
在这样一个日子,我们更愿意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当对外开放在一个不可逆转的进程中加速的时候,对内开放竟然成了我们最强烈的呼唤。因为我们突然发现,在这样一个确定无疑的进程中,对内开放竟然大大地滞后于对外开放的步伐,甚至我们竟然要以对外开放应该同时对内开放的名义,来为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要求本该拥有的平等权利。
从农村联产承包到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批在夹缝中站起来的温州私营企业;从邓小平南巡讲话到江泽民“七一”讲话,在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的20余年的历程中,我们经历的每一次突破,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对内开放的烙印,我们经历的每一次飞越,无不有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其见证。对内开放不仅为这20余年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也为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此而论,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史,即是一部对内开放的历史。
然而,当对外开放以W TO承诺方式,成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确定而不可逆转的契约时,我们发现对内开放仍然面对种种不确定性,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颇多掣肘。有资料说,在80多个社会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电信、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市政工程项目仍限制民间资本进入,保险业、金融业仍是民间资本的禁区。但是,另一组数据却显示,1980年至2000年民间投资7万亿多元,占全社会投资的30%,相当于国有经济投资的50%;在1999年的工业增加值中,民营经济已占2/3;全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其中民营经济占85%的份额;在国有企业销售额连续4年以每年10%-15%的速度下降时,民营经济却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私营、个体和股份制经济已经成为全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并注定会成为21世纪中国主流经济。中国经济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民营经济的竞争力,中国以怎样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也取决于中国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而最大程度地激发中国民营经济的潜力和创造性,有赖于更加彻底的对内开放,有赖于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的确立,有赖于我们更加自觉地认识对内开放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决定性意义。
在这样一个日子,我们更愿意指出,就对内开放而言,入世同样意味着机遇和挑战,而确定的不可逆转的开放进程,同样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和维护,我们更愿意把今天看作一个开始;从今天开始为对内开放设定时间表,并且将这一切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如果入世之后的中国是一架加速飞行的庞大的喷气式飞机,那么,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就是它的双引擎,在21世纪的蓝天下,它们提供的能量缺一不可。
清醒看世界 评2001年十大新闻赢掌上电脑MP3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