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发布预测
三大事件影响有多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 TO)取得成功、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美国遭到恐怖袭击的“9.11”事件,是2001年下半年人们经常谈论的已经发生的三大事件,它们或多
或少都会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经济运行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
总的来说,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并将为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创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利大于弊。但是对某些行业和城市就业也必将带来某种程度的冲击。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增加,同时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的进口也将扩大。根据中美及中欧达成的中国入世协议,中国将扩大进口美国和欧洲具有比较优势的某些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多边纤维协定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的逐年增加直至最终解除限制,我国可以不断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外贸收支可能要从有较大顺差逐渐转向较小顺差或收支平衡,甚至在某些时候出现逆差。
加入世贸组织将对不同产业产生不同影响,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外贸结构和就业结构都面临大的调整,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得到强化,而某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将面临较大冲击。第一产业中的粮食进口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不会改变我国粮食自给自足的基本状况,而蔬菜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可望扩大。第二产业中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程度较高的行业,如汽车制造和IT产业将受到较大冲击。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汽车制造业和IT产业的合资合作步伐,同时努力扩大制造业中那些劳动相对密集的一般机电产品的出口。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服务业将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力度,力争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把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坏帐率降到合理水平,增强金融部门的总体竞争能力。
加入世贸组织将对国有企业、政府监管以及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带来新的压力,而这些正是中国需要深化改革的一些难点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必然带来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更大规模的流动,必须加快建立一个能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失业、医疗以及社会救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经济运行构筑一个社会安全网。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有一个5年左右的“过渡期”,以逐步降低贸易壁垒、开放国内市场,这为中国的产业和企业适应国际市场机制和W TO规则提供了一个缓冲和发展的机会,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必要的保护作用。但是,过渡期毕竟是有限的,最终结果完全依赖于我们的努力。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过渡期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做好积极的调整和充分的准备,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将是谨慎乐观的。
一旦中国在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将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投资与消费将有所增加,净出口将有所减少。据测算,与不加入相比,由于加入世贸组织,2002年我国进口和出口将分别增加1%和0.7%,外贸顺差将继续减少,但是另一方面,投资与消费的增加将会超过净出口的减少,最终使GDP的增长提高0.1至0.2个百分点左右。
北京申奥成功
从奥运会的历史来看,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引入商业运作机制后,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国无一例外都从举办奥运会中获得了盈利。不仅如此,奥运会还促进了主办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建筑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主办城市的面貌得到极大的改观。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还不仅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而在提升主办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方面更是意义重大。北京此次申办成功,将使人们在未来7年中对中国经济保持良好的预期,同时为办好奥运所进行的投资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办好奥运会,北京将总共投入28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场馆建设、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据测算,如果这些都是新增投资且每年平均为470亿元的话,则可以使2002年GDP的增长率提高约0.5个百分点,如果其中只有半数是新增投资,也可提高0.2个百分点左右。由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状况是有效需求不足、大多数商品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因此产生明显拉动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也需要警惕借奥运名义进行盲目投资,造成筹办期间和奥运会后的浪费。这就需要加强投资的计划性和项目的科学论证,讲求经济效益,接受社会监督,防止腐败行为。同时,还需要注意奥运投资与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协调,使全国社会经济发展能够总体全面受益。
美国“9.11”事件
据估算,“9.11”事件给美国造成的即期直接经济损失约为320亿美元,与美国每年9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并不大,与美国目前拥有的50多万亿美元的国民财富相比,更是微不足道。从这一点来说,美国经济并未遭到实质性打击,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经济的长期走势。但是“9.11”事件确实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美国某些行业,如航空运输业、保险业、旅游业的直接冲击,已经造成了据估计高达数千亿美元的损失。第二,事件发生后出现的股市市值的大幅度下跌缩水以及可能出现的美元贬值,将产生负的财富效应,给美国经济带来损失。第三,更重要的是,事件造成人们对美国经济未来预期的改变,将使已经处于衰退边缘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至少会明显地推迟美国政府所翘首盼望的经济景气回升的到来。目前此次事件还在继续发展,许多未定因素会产生什么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即使仅产生短期的影响,“9.11”事件给美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必然对世界经济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而我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大调整力度有多强
毫无疑问,目前国内外的形势都要求我们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根据连续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情况,有必要对继续实施这一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调整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国债资金使用方面的调整。
首先,在国债投资资金中加大用于企业设备和技术改造的使用比例。在经济周期过程中,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的大规模更新改造。企业的设备更新不仅能拉动对相关产业的需求,而且能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更新改造投资虽然上升较快,但是更新改造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5%,仍然偏低。因此加大国债投资资金中用于更新改造投资的比例应该是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加大国债资金分配给地方使用的部分。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中的一个问题是,经过数年的国债投资,中央掌握的效益可能好一些的国债投资储备项目已经不多了,而地方确实有一些效益可能还可以,资金需要量也不是十分庞大的投资项目,急需资金支持。
最后,在西部地区适当上一些工业建设项目。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落后的一些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规模工业。在开发西部战略的落实中,如果只靠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很难较快发展起来的。因此应该考虑帮助西部地区搞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和优势,或在当地有一定市场的工业建设项目,或补助东部企业到西部单独或联合办厂。这样做既可以落实开发西部的战略,又可以提高国债投资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财政政策内容的调整。
在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工作中,除了继续发行国债筹集资金用于政府投资和其他方面的支出以外,还可以充实实施其他财政政策内容。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四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连续大幅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2001年上半年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长速度的3倍。即使扣除近来税收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打击走私和加强征管的因素,我们的税收增长速度也是相对颇高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采取减税的办法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减税也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可用手段之一,能起到刺激投资和消费、拉动国内需求的作用。减税应与税制调整和税制改革结合起来。减税是目前各主要国家采取的刺激经济增长的较为普遍的财政政策之一,也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如果从结构性减税入手,对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是有利的。
第三,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调整。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拉动内需保持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使用。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局面也说明,这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外在拉动,宏观经济自身的内在自主增长的动力尚未显现出来。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外的其他调控政策显得相对较弱。而经过四年之后,这种政策选择的可行空间开始变小了,效果影响逐渐减弱了,操作难度显得加大了。因此,在今后的宏观调控工作中,应该注意对宏观调控政策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将宏观调控政策体系逐步从当初应急性的、以解决短期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较为单一的组合选择,调整转向为以启动经济内生自主动力为主的、兼顾解决短期与中长期问题的、综合配套的组合选择。
三大方面问题有多少
从内部来看,我国经济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存在的问题在国际经济环境趋坏的条件下更明显地暴露了出来。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存在于经济结构、体制秩序、政策选择三个方面。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目前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2001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1个百分点,2001年8月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单位完成的投资额同比增长了21.4%。这样的投资增速已经是相当可观了。2000年投资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足50%,而2001年上半年投资的贡献率已经上升到77%。这样大的变化,已经需要我们注意如何保持投资和消费增长的适度平衡的问题了。然而,急需我们重视的问题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速的滞后。2001年上半年国有及其他类型经济投资增长了17.9%,而集体和个体经济投资仅增长了7.5%。虽然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率比起20世纪90年代末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如何调动非国有经济投资的积极性仍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与2000年同期相比,国有经济投资与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长率之差呈扩大趋势,2000年上半年国有经济投资和非国有经济投资的增长率分别为12.1%和7.9%,仅相差不到5个百分点,而2001年上半年这一差距已经扩大到超过了10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相对缓慢的原因有他们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方面,例如非国有经济主要分布在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劳动密集型部门领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低,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缺乏竞争力等等。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体制性障碍,例如某些领域的进入门槛过高,存在诸多限制,非国有经济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等等。
第二,消费方面。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拉动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重要方面之一。自1999年以来,表现居民消费水平的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上,显示出相当的稳定性,对宏观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在消费方面仍然存在的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些问题。首先,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投资率一直过高,消费基金相对不足,造成目前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相对偏低。长期以来,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会使消费基金相对不足的问题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消极因素。其次,目前城市中失业、下岗、待业人员未见减少,他们的收入水平很低,消费水平因而也很低。农村中,农民总体收入增长缓慢,直接制约了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虽然尚未达到非常不合理的水平,但是它所显示的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差距拉大的趋势却是十分明显的。这种状况必将影响全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成为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最后,城市消费品市场和农村消费品市场之间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2001年上半年我国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率分别为11.6%和8.1%,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3.5个百分点。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以更好地启动农村市场仍然应该是今后扩大内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对外贸易方面。受世界经济增长减缓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很大的困难。2001年上半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长普遍出现减缓趋势,回升的势头短期内很难出现。我国的出口自2001年一季度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减弱,由一季度的两位数的增速很快降了下来,6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由于世界经济短期回升无望,加之美国“9.11”事件带来的新的冲击,更使已经走低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这使得我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仍将在低位徘徊,全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仍为负值。我国对外贸易状况的好坏不是能够完全由自己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提高外贸工作对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同时更要坚定不移地把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和适度快速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
除了上面分析的投资、消费和外贸方面的问题之外,其他一些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这些问题包括: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入,企业内在活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经济增长缺乏微观基础的问题;城乡发展更加不平衡,农业增长速度过慢,农民收入增加速度过低的问题;金融改革滞后,金融风险犹存的问题;以及股市持续低迷,一定时期内对投资者信心和有关企业的经营运行造成冲击的问题;等等。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从外部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增长迅速减速,西方主要经济大国美、日、德等国临近衰退的边缘对我国外需所产生的不利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受其影响的各国逐步摆脱危机的阴影,1999年全球经济增长开始迅速回升,1999年和2000年全球经济GDP实际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4%和4.7%。然而自2000年年末开始,世界经济突然失去了增长的势头,在1996年到2000年中期曾经占全球经济增长40%的美国经济的增长率,突然由2000年中期的6%下降到2001年初的1.2%,2001年第二季度增长率仅为0.2%。与此同时,日本经济2000年曾经出现过微弱增长,但是在2001年已经消失,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再次陷入衰退。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开始下降,其经济增长率从2000年的3.4%下降到2001年上半年的2%左右。由于发达国家的需求减弱,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速也随之明显放缓。总的来看,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滑,失业现象日趋严重,股市在剧烈动荡中大幅下挫,确实存在着走向衰退甚至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顺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需要,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的敏感度也有所提高,这是造成我国宏观经济目前困难加重的外部原因。
首先,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对原有生产结构的调整,使其能够自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在这项工作中,分流众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处置大量的不良资产,压缩某些行业过剩的生产能力,都是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较为宽松的外部条件。而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必将大大增加这一工作的难度。其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的升级都需要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体制和机制的支持。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还有大量的体制改革任务需要完成。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