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挡住人才 百姓眼中户口是个宝!

2001年08月09日 13:01  CCTV经济半小时 

  北京:拿着户口换人才

  如果你生活在某个城市,却没有这个城市的户口本,你就是一个外地人。用北京的话来说,你就是“漂”在北京。一个漂字,非常形象地描绘了你的生存状态:你就像是无根的浮萍,无依无靠。有很多事情会让你焦头烂额,或者难堪。比如,你没有资格参加很多单位的招聘,你的小孩没法就近上学,甚至连公共汽车的月票也与你无缘,这一切只因为你没有本地户口。一个小小的户口本,不知难倒了多少英雄汉。正因为如此,几天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一个条例,就因为其中涉及到户口问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关注。

  8月3日审议通过的《北京市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第二十条规定,长期在本市经营并有较大贡献的私营企业的负责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及其配偶和一名未成年子女可以办理本市常住户口,不受进京指标的限制。我们注意到此条规定使用了长期和较大贡献两个不确定的词语,那么长期到底是多长,较大贡献到底需要贡献多大呢?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王振华:这个法规只是规定一个大的原则,要按照这个原则去操作。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来制定。

  记者:您的意思是,虽然我们的条例已经被审议通过了,那么现在目前这些私营企业主还办不了北京户口,具体实施要到10月1号才能够实施,为什么留这么一段时间呢?

  答:就是要给市政府留有制定相关配套规章的时间。

  看来,外地在京的私营企业主要拿到这样一本北京市的户口簿还要再耐心地等上2个月的时间,虽然还有诸多条件的限制,但是条例的出台毕竟让他们的北京户口梦有了梦想成真的可能。

  (某外地在京私营企业总经理)刘萍:没有北京户口最大困惑的问题一个是子女的教育,小孩子读书就要拿出一部分的赞助费出来,北京有时候的规定,必须要北京市户口。

  像这位原籍贵州的私营企业家到北京已经5年了,虽然累计已经向北京投入了近千万元的资金,但时至今日,他还没有拿到北京户口.刘萍告诉记者,北京市户口就象一把金钥匙,甚至连手机入网这种小事情也离不开它。刘萍遭遇的户口问题在上海却迎刃而解,上海市不但解决了他全家的户口问题,而且另外又给了他们公司4户户口指标.在北京飘了5年了,刘萍甚至打算返回上海.

  刘萍:有可能就是,小孩子长大了为了读书的问题回到我的原籍,回到上海去,为了小孩。

  有数字显示,截止2000年底,北京市私营企业共10。4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到1036。27亿元,户均99。6万元。其中外地在京私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另有调查显示,去年,上海市引进人才和资金的数字都已经超过了北京市,这些也正是北京市对外地在京私企放宽户口政策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王振华:上海采取措施比较早,力度也相对来说可能比北京要大一些。现在北京赶嘛,如果能用户口确实能够换得一些北京急需的高科技人才,或者其它方面的人才,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这次北京市在户口方面的改进,对于很多私营企业主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不过这些人毕竟还只是少数,其他漂在北京的人又该怎么办呢?(《经济半小时》记者张雪梅)

  户口:既是门槛也是宝

  在普通老百姓的眼里,户口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京工作的外地人员:第一就是暂住证,第二就是就业问题,要受到好多限制,孩子上学要交赞助费,再一个就是买不了经济适用房。

  而公安部户政处的黄双全处长对户口的作用则解释的非常单纯。

  黄双全(公安部户政处处长):从法律上来说是确认公民的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也就是证明公民的身份,便利于公民能够参加各种合法的社会活动。再一个为国家的行政管理奠定基础。

  据黄处长介绍,目前户口在各地所担负的种种功能都是各地方为了便于人口管理而附加上的,那么,户口的这些附加功能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到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工作,是国内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实现自己创业理想最满意的去处。但由于进京、留京指标的限制,真正能找到一个可以将户口落下的单位实在是凤毛麟角。于是,毕业后只身来到北京闯天下却将户口留在原籍便成了许多人无奈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以这种打工者的身份居住在北京的人数大约有40万人,而在中关村地区就达10万人,同时每年还有5万多人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纷纷来到北京寻找创业机会,而北京市对应界毕业生的需求量还不到4万人,这样,每年就有一万多学生以打工者的身份留在了北京。

  这些打工的大学生戏谑地将自己的打工生涯称为“漂着”。但没有户口所带来的不便显然还是给他们造成不小影响。

  在京工作的外地人员:现在来说用暂住证,反正比起身份证来说不顶用。

  在我们的调查中,所有的人都认为暂住证的办理和查验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60%的人认为会对寻找工作产生影响,而关于子女就学、购买经济适用房等问题,认为会有影响的只有不到30%。他们认为,只要事业能取得成功,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在京工作的外地人员:我来北京,因为刚毕业不久,首先就是要求自己能够有一个立足之地,也就是说希望自己能够生存得比较好一些,后面的问题,我以工作为中心,如果工作好得话,将来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近几年,北京市在户口问题上也接连出台了一些新规定,比如对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人才可以实行户口优惠政策等等。与此同时,全国不少地方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也纷纷出台新的改革措施。

  这20多年来,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可是户口这道藩篱却一直横亘在很多人面前,由于它跟粮油关系、劳动人事关系、社会福利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紧密相连,它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和流动。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也是将这些附着在它身上的利益和使命逐渐剥离的历史。(《经济半小时》记者朱彤)

  户籍改革:各地纷纷削门槛

  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开始于1958年,当时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划分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从此,户籍制度将人们泾渭分明地分割成了两种身份:农民和市民。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城市户口变得紧俏,1992年以后,各省市都出现了公开或变相出卖非农业户口的现象,价钱最高可达几万元。1998年,国务院就户口管理做出了四项新的规定,其中首次提出了“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原则及放宽“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这个规定标志着原来的户籍制度有所松动。但是现行户籍制度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受到社会各方人士的批评,中国《新闻周刊》认为现行户籍制度存在五大弊端。首先它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顺利进行,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其次,它抑制了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第三,户口管理使中国公民具有不同身份,即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难以获得和城市人口一样的机会及社会地位。第四,现有户籍制度遏制了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启动。第五,现行户籍制度已不能对我国的人口流动进行有效的管理。随着改革户籍制度的呼声不断强烈,一些省市已经走在了前头。在安徽,“农转非指标控制”、“户籍与粮油关系挂钩”等规定已彻底废除;在浙江,新的市区户口迁移规定,使近万名乡下人进城当上了市民;在昆明,采取7条措施放宽落户及迁户限制;在乌鲁木齐规定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外地人员、有稳定收入的外地人员持有效证明即可在乌市落户;在昆明、重庆、四川等省市也有类似的放宽户口限制的规定。

  市场经济要求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人才的自由流动,蓝印户口虽然表明行政色彩的户籍制度已经开始松动,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户口仍然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铁门槛,户籍制度的现状离人们的需求仍然很远。

  最近,从河北石家庄也传来消息,对户籍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到石家庄落户条件放宽。用石家庄市公安局户政处副处长马景华的话来说,就是即使你没有钱,没有学历,也没有在石家庄的亲属,只要你打工满两年,也可以落户石家庄,哪怕你干的只是一份清洁工的工作。看来,在很多地方,户籍的坚冰正在消融。(《经济半小时》记者刘瑾鸿)

  郑也夫:户籍制度已不合时宜

  在很多地方,户籍的坚冰正在消融,但是它离人们的期望值仍然还很远,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

  记者:从58年到78年政府对搬迁的控制十分严格。这种户籍管理制度跟当时的国情合不合?

  郑也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应该说跟计划经济是高度合拍的,作为支撑计划经济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建国以后度过了几年的恢复期,如果当时我们选择市场经济的话,那大概就很难,就选择户籍制了。

  记: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原有的户籍管理和现在的社会有哪些不合适宜的地方?

  答:最大不合适宜的就是现在已经选择了市场经济。现在,已经赞同乃至鼓励人们流动,那么肯定就不行了。现在不是提倡开放吗?城市是开放的,允许农民工流动,允许人家从农村进到城市打工。那这两个就矛盾了,允许人家进来,一方面还有户籍制,还让人家子女没处念书。还有比如大城市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这样的就业机会不应该只属于北京人,只属于上海人,应该属于有才干的人,大家来竞争。

  记:户籍制度的改革为什么没有同现在的社会同步发展呢?

  答:可能是管理者觉得目前要取消(户籍制度)怕农村极大程度地冲击城市,怕城市过于膨胀。

  记: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在什么地方呢?

  答:我认为如果现在再搞很多门坎儿挡住外地人,挡住农民进入城镇,进入某个城市不太公正。这些方面都跟今天政府所鼓励的开放和流动不相适应。

  记:你觉得户籍制度应该怎么样变化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

  答:两个字,取消。现在的户籍制在一定程度上名存实亡了,既然我们制定了开放流动的大政策,那就彻底配套早日完善,说得彻底一点,能够早日的、比较妥善的能够摆脱户籍制度。其实发达国家的很多城市是靠价格使得人对有些城市望而生畏,不敢在那生存。靠价格调节、市场调节要有一种自然控制机制,我们现在问题就是(要)用这种自然控制的机制代替人为控制的机制,要完成这种转化,要完成。(《经济半小时》记者施南鹰)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杨采妮19年情修成正果 周六新加坡办婚礼
  • 财经审计长讲秘闻:刘志军案上报前沉默1小时
  • 科技谷歌将推新款谷歌眼镜:适用戴眼镜者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解密:蒋介石晚年曾密约毛泽东访台
  • 教育盲人国内高考遭遇不公 自学雅思赴英留学
  • 龙灿:仇子明事件真相
  • 沈建光:上海自贸区的四大难题
  • 赵伟:贵州能否实现瑞士梦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朱大鸣:开发商不差钱 楼市疯过09年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