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0

新闻

  • 行情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消费新观念:零储蓄方式到底行不行

2001年08月02日 12:05  深圳商报  我有话说

  主持:于冰

  背景:在我们的城市中活跃着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的月薪普遍较高,在这个城市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他们很少储蓄甚至不储蓄,他们热衷于沉浸在各种时尚消费当中,如服饰、化妆、健身以及旅游;他们学历偏高,对未来充满着自信,舍得在自我教育和再培训上花钱;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负债消费的积极性很高;他们有着丰富的消费知识,其消费能力让你越来越不敢小觑。他们被传媒唤作“零储蓄族”。零储蓄:这种方式你怎么看?

  消费观念在转变

  杨明森(退休教师):“先攒钱后消费”是我们的传统观念;“先消费后还钱”是新观念,这个观念虽然是舶来品,但是已经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应该说,这是中国人消费观念的一大进步。我的女儿和女婿就是本话题背景中所说的那类人。挣钱可以,消费也可以。女儿对我们的存钱习惯不屑一顾,总是埋怨我们不会花钱,有时买了机票“强迫”我们去旅游。她说:“你们那一代人真是穷怕了,舍不得吃,舍不得花,就不怕对不起肚子?”他们对特区发展充满信心,对经济收入充满信心,从不担心明天、后天会没饭吃。即使如此,我老伴儿还是偷偷的为他们存钱,她的理论是打仗还要保留预备队,过日子哪有不储备的道理?看来两代人的观念想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我比较倾向于年轻人,在有为之年,增长才干、积极工作、创造财富、勇于消费,把晚年的消费纳入社会保险系统,这样的生活方式,我真的很欣赏。儿女们活得很潇洒,老年人的传统观念是应该转变一下了。

  我辈不敢“零储蓄”

  樊俊升(自行车公司职员):“零储蓄”对我来说,是种无法企及的梦想。我向往“零储蓄”一族的潇洒,但自己却不得不掰着手指头,算着花钱。我的祖传家训是,量入而出,略有节余,这种思想在我心中根深蒂固,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不得不如此。

  首先,我虽能断文识字,也有两膀子力气,但我并非稀缺人才,在中国像我这样的人上亿,没什么单位少了我不行。最离不开我的人是年幼的儿子、平凡的妻子和年迈的父母,如果我失去现在的工作而又没有一点储蓄,我和我的一家人就得挨冻受饿,生活将过得非常困苦,因此我不敢不有点结余。

  我有个同事,正儿八经是“零储蓄”者,无妻无子不养父母,月初发工资,吃干喝净,每晚下舞厅,月尾到处借不到钱。大家都看不起他,称为没出息、败家子。

  其实,在我看来,能不能“零储蓄”是能不能挣到钱的问题,不是思想问题。真盼望有一天,我们国家富得流油,孩子上学有福利,老人养老国家包,失业之后也有生活保障,那就真正实现“零储蓄”了,以目前的国情,我辈还不敢“零储蓄”。

  爱国利己值得提倡

  瞿明光(公司职员):虽然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如果人人挣了钱都捂紧口袋过日子,只知储蓄,存款逐月攀升时,市场上将有许多物品积压卖不出去。而且会影响国民经济,也会导致工厂被迫停工减产,致使部分工人不得不失业。如此,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零储蓄”族大把地花钱消费,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再说人生苦短,钱又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干嘛只一味的积攒而不在有生之年好好地花钱享受呢?听说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中国老太太临终前才攒够了一笔购房款,却连一天新房也没住上;而一位美国老太太临终前才还完买房的最后一笔贷款而欣慰。这个故事让人们为中国那位老太太叹息。

  所以,“零储蓄”没什么不好。而且“零储蓄”者在享受的同时,也会因为银行无存款,甚至负债在身,而在这些压力下逼迫自己努力工作,以多挣钱。

  储蓄还是很重要

  欧阳庆(深圳市创伟景设计有限公司):我曾在银行工作了几年,虽说不上很会理财,但却深感储蓄的重要性。不管“零储蓄”族的收入有多高,家底有多丰厚,请记住,人有三衰六旺!天有不测之风云!学历高的打工皇帝也存在失业的危机,有钱的生意人也会遇到经济不景气、经营不善或是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身体再结实的人也会有生病的时候。这时,储蓄的钱就派上用场,暂时可以缓解危机。那么,我们平时为什么不为自己储存必要的后备资金呢?其实,每月固定从工资中提取10%至25%存定期,并不影响时尚消费及再教育。虽说现在银行利息很低且要打利息税,但这是非常必要的储蓄。朋友们,为了你自己、为了你的家庭、为了你的子女,请放弃“零储蓄”的观点,适当储蓄一点吧!

  我是个“零储蓄”者

  林军(宝安31区住户):我就是属于被新闻媒介称之为“零储蓄”族里的人。对于我这种“零储蓄”的做法,我的一些亲朋好友以前都觉得不可思议,现在,他们根本不这么看了,甚至还有几个朋友在暗暗跟我学习。

  我从来不觉得手里没有积蓄,就等于在深圳这个城市什么都行不通(这是我的亲朋好友们规劝我时所说的)。我坚信,在深圳只要有能力就没有我做不到的事。为了武装完备自己的能力,我花费了很大一部分经费在自己身上,能力与价值向来是成正比的。

  另外,工作并不是我们全部的生活空间呀,我们需要休闲,需要娱乐,更需要消费。一边娱乐一边工作,这样工作起来也更有劲。再说,我们的人生也才更五彩缤纷、多彩多姿,是不?

  赶快去储蓄吧

  广广(公司职员):这些“零储蓄”族过得真是潇洒、快活,令人好生羡慕。他们年轻,才二三十岁;他们有为,学历高、月薪高;他们有活力,充满自信,花掉的钱可以再挣回来。有钱就花,“今朝有钱今朝用”是他们的信条,“存钱干什么?”是他们常用的反问语。他们暂无后顾之忧,他们目前没有家庭负累,因此他们的储蓄意识淡薄;他们追求时尚,他们乐于享受,因此他们的消费观念浓厚。我曾经也有过没有储蓄的日子,当月工资当月花,有时不够还要借,从不把钱当回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钱的作用慢慢加深,现在感觉,没有储蓄的日子可怎么过?家中有事需要钱,没有储蓄怎么应付?组建家庭生儿育女,没有储蓄可怎么得了?买房子、买车子,没有大把的储蓄你买得起?银行按揭也要先付三成,以后每个月的工资还要往里贴,你还怎么潇洒的起来?我通过储蓄,已经购置了一套商品房,可谓居有定所。而比我晚一年来深圳的妹妹,不好储蓄,有钱就花,10年了也没有什么储蓄,更别说买房子什么的啦。生活当然也过得不怎么好,和刚来深圳时差不多。“零储蓄”族们,你不为你的未来生活担忧吗?好好想一想,赶快去储蓄,备用一笔钱是十分必要的。

  我赞成“零储蓄”

  李静红(公司职员):对于这种“零储蓄”的消费方式,我个人非常赞成。

  首先,他们都是年轻人,没什么家庭负担,如果一旦有家庭负担后,他们也不会如此消费。而且他们学历高,说明他们一般都是脑力劳动者,工作上有很大的压力,他们花钱去娱乐、休息放松一下,也是为了更好的投入工作。其次,这群年轻人在自我教育和再培训上投入相当一部分钱,目的也是为了将来能够赚更多的钱,会赚回比投入大数倍的钱,所以说这种消费是非常合理也是非常理智的。我们常说:会花钱的人也会赚钱。如果你不会赚钱,即使不消费,也不会有多余的钱拿去储蓄。再次,这种“零储蓄”方式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通过种种途径刺激消费,例如降低银行存款的利息,目的是叫人们不要将钱存进银行,拿到消费市场去消费,而这种“零储蓄”消费方式正好顺应我国的现实国情。所以“零储蓄”没什么不好。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