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中国经济如何与油价共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 08:19 中国证券报

  孙悦 张鹏

  虽然目前原油价格有所下降,但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石油价格将持续在高位运行。目前,我国每天消费的石油近580万桶,已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并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买家之一。作为对石油资源具有较高依存度的中国,石油价格的上涨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高油价增大了我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抑制我国经济增长的势头。一方面,油价上涨将会增加我国的石油购买支出,从而给我国经济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另一方面,石油作为一种基础能源,同时作为众多产业的上游原材料,油价上涨无疑将加大物流、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诸多行业的价格上涨压力,并影响到更多的终端产品,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商品价格的上涨。结果将会影响我国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近而影响我国GDP的增长速度。

  其次,高油价将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石油安全与

中国经济安全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密。由于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增加已是必然,中国近年来加大从全球市场获取能源,但高油价不仅使得中国要为保证能源安全付出额外的“中国溢价”,而且还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要面临政治上的压力和怀疑,最近发生的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公司失败的案例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必须面对难以避免的两种情况:一是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二是受石油资源的约束,需要大量进口石油满足国内需求。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 E A )的预测,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为3.5亿吨,而原油产量为2亿吨,原油缺口将达到1.5亿吨,2020年缺口将增至2亿吨左右,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的61%,2020年石油消费量的76.9%要依靠进口。目前,美国学者正在反省飓风之下的能源政策。他们认为,美国飓风灾难给人类上了一课,那就是必须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性。飓风灾难过后,应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能源政策的转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对石油依赖程度很高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国际高油价和能源供给安全的挑战呢?概括的说,我国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从短期看,必须建立价格传导机制,通过引入新的金融产品,把高油价的风险适时化解,减轻其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油价定价体系完全被动地跟随

国际油价变动,无法体现国内供求,也就无法将国内需求变为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力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我国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期货市场,通过期货市场锁定风险,降低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另一方面,我国要争取掌握国际重要商品的定价权。目前国际油价的确定是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的石油期货价格为基准价格,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缺乏相应的油价制定权,只能被动地接受国外市场形成的交易规则和价格。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增大我国企业在世界石油市场的发言权,同时,我国应建立全球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并尽快从世界“制造基地”向世界“交易中心”转变,实现价格转移和风险转嫁。

  从中期看,要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实现我国的石油安全。石油是一种对国家战略和国家政治具有重要价值的战略资源,石油安全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石油的安全供给和油价的合理波动,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和油价上涨对我国政治经济的冲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立完善的石油战略储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石油战略储备调节市场的供需状况,从而抵御国际油价的强势震荡,保证国内石油市场的安全运营,实现价格稳定。

  从长期看,要树立节能消费理念,要建立

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方面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对资源的渴求,另一方面是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和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状,使得宏观经济运行中资源约束的矛盾更加突出。必须尽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目前出现的“煤荒、电荒、油荒”,正是教育人节约能源的最佳时期。政府应通过立法、制定节能战略、加大政策调控力度、扶持节能技术研发等多种手段,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节约资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