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中大期货:8月24日国内期货及时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 17:55 中大期货

  操作建议(一兵)

  连豆短暂调整,消化获利回吐,整体反弹格局不变,关注主力601合约2810阻力,后市预期不宜过高。棉花主力511合约还是未能站稳13650的上方,整体反弹预期不变,但振荡走势短期还将延续。强麦有重新走弱的迹象,参与价值不大。伦铜如能站稳3600美元强支撑上方,预计沪铜后期市场仍有再度冲击新高的可能,日内短多操作。天胶反弹有进一步展开趋
势,手中多单持有,主力511合约上档阻力在16200、16500两个位置。燃油上涨格局不变,继续保持看多思路。玉米观望。 

  热点评析

  『简析铜价暴涨暴跌现状』

  近月来,国际铜价不断刷新历史高点, 进入8月后,围绕3600美元展开巨幅震荡整理。处于历史高位的铜价的暴涨暴跌是由它内在交易机制所决定的。

  8月22日LME铜9月合约持仓量为48899手,这些合约将于9月21日到期,此期间必然存在较大规模的平仓,这是铜价大幅波动的根源。理论上说,若多头主动平仓,必将导致铜价下跌;若空头主动平仓,将导致铜价上涨。那决定多空双方在平仓中所处地位的因素是什么?是库存。库存的增减将会对铜价产生重要影响。

  而LME铜库存自今年7月下旬创下1974年6月以来新低25525吨后,开始强劲反弹。其中8月后库存增速明显加快,目前已达61300吨,较25525吨增长140%以上,这给铜价带来较大压力,并导致铜价在8月16日以后震荡调整。目前,尽管LME铜库存增速有明显放缓,但此后变化情况将对铜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若未来LME铜库存增长速度较慢甚至出现下降,则9月合约空头一方将受迫主动平仓,从而导致铜价上涨;反之,多头主动平仓,将导致铜价下跌。

  另外,8月22日LME铜9月合约看涨/看跌期权分别为9354/23082手,其中看涨、看跌期权持仓量存在巨大差距,这将在期权宣布日(9月7日)之前对铜价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未来铜价波动的主要动力源之一。理论上讲,大量看跌期权持有者应是为规避价格下跌风险的期货多头持有者。按照非商业方面的操作习惯,它们很可能会在库存增长速度较快情况下,加大多头获利平仓力度,将铜价打压至足够低水平,使其巨大数量的看跌期权能够获利。

  综上所述,未来(约一个月)国际铜价存在暴涨暴跌可能,应注意由此带来的价格风险。在此期间,影响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将集中库存变化和非商业持仓的操作,其中前者更为重要。

  『豆粕市场压力重重』                            

  随着前期CBOT大豆期价以及提供给中国的进口大豆升水的一度走低,中国采购的部分近月船期进口大豆到港完税成本相对较低,这给库中进口大豆成本依然相对较高的油厂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压力,也给豆粕的短期反弹行情带来一定的压力。 

  首先,近期持续的降雨天气使得美国新季大豆的长势状况明显改善,CBOT大豆期价从700多点的高位一路下跌至目前的600美分上下,使得中国采购的进口大豆成本较前期大幅回落。前段时间国际运费一度大幅走低至29-30美元/吨的低价位(当然目前反弹至39-40美元/吨的价位),也使得提供给中国买家的南美大豆升水曾经处在较低的水平。

  第二, 油厂现有库存大豆成本参差不齐,后续采购心态矛盾。由于国内终端油、粕消费需求始终没有明显起色,中国买家在再次被迫高价买单之后所面临的窘境;而按照近期的CBOT大豆期价以及进口大豆升水,前后进口成本的较大落差,使得当前国内油厂进一步采购进口大豆的积极性不高,心态十分矛盾。 

  此外, 国内豆粕现货市场短期有所反弹,但幅度应相对有限。在本周一亚洲电子盘以及夜盘反弹收高的带动下,国内各地豆粕成交价格皆出现上扬行情,但是远期大豆进口完税成本的相对偏低,使得目前豆粕的反弹行情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此,此番涨幅的空间可能较为有限。

  综上所述,国内豆粕市场近期的反弹行情,受到来自中国所购远期进口大豆成本相对较为低廉的影响,可能涨幅空间会相对较为有限。截止到目前,港口库存已经超过350万吨。而油厂的压榨效益没有明显改善,按目前的豆粕和豆油价格,进口大豆压榨亏损每吨在200-300元左右(个别更达到400元/吨以上)。后期进口大豆成本下降,将使得前期高价进口的大豆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风险和困难。新豆上市前后的国内大豆以及豆粕市场行情,还需关注中国后续采购美国大豆的数量和进度情况,以及国内终端需求的变化状况。

  国际瞭望

  <中国能源焦点>高油价提振石油公司获利,但炼厂利益受损

  高涨的油价正在推动中国顶级石油公司的获利成长劲升,但对于那些必须忍受油品价格封顶限制的厂来说则苦不堪言。油价高升亦令这些石油公司在国际市场争夺石油储备进程中加大筹码。

  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国石油股份将于周三公布上半年业绩,预计它的获利会增长38%。本月稍晚的时候,中海油料将宣布获利劲增72%,而以炼油为主的中石化则料将宣布获利仅增长11%。 获利大增已刺激中石油的股价今年累计上涨了52%,使其成为亚洲最大的公司,超过了日本的丰田汽车。同时它亦成为全球市值第五大的上市石油公司,位居法国道达尔(Total)之后。

  **寻找新的石油储备**

  中石油和中海油不满足于强劲的获利增长,这两家公司均力图解决一个棘手问题,即在资产价格高企的环境中寻获新的石油储备。但眼下两公司努力的结果却不同。 本月稍早,中海油迫于美国政界的强大反对,放弃了对美国同业优尼科出价高达18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将有可能到手的生意让给了美国竞争对手雪佛龙。但本周中石油的母公司中国石油集团(CNPC)同意出价41.8亿美元收购PetroKazakhstan,后者是一家在加拿大上市而业务在哈萨克斯坦的公司。

  美林的分析师表示,PetroKazakhstan这笔交易带来的石油储备可能会刺激中石油成长,令其产量增加5%-6%。美林分析师Bin Guan表示,此向交易给中国带来新的原油资源,并“给将来石油管道及炼油厂投资创造了较大的经济规模。” 路透调查的七位分析师预计,中石油料将公布上半年净利达创纪录的624亿元。 因石油的平均售价大涨近46%,上游勘探及开发部门的运营利润将达到930亿元。

  但是一位分析师称,其炼油部门的营业亏损可能达创纪录的66亿元,因为国家给油品价格设有封顶限制。今年中国国内油田产量增加,但是进口已满足该国40%的需求。中石油第二季石油及天然气产量增加4.4%,多数源自天然气。这与全球最大的业内巨头艾克森美孚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后者的产量下降了4%。但是这不足以阻止进口增长势头。今年中国的石油需求料将增长4.9%,低于去年15%的增幅。

  **油品价格涨幅受到限制**

  如果政府不大幅提高成品油价格,中石化可能公布旗下炼油部门亏损,而且面临更大的利润率压力。中国控制柴油和汽油等成品油的价格,通过压低价格来消除通膨压力。今年7月政府曾提高汽油零售价格6%,为今年三次涨价当中增幅最高的一次,但仍低于

原油价格的涨幅。据中石化旗下的中国国内最大炼油商镇海炼化,上半年全球原油价格上涨了40%以上,但国内产品油价格仅上升21%。市场仍广泛预期北京即将再度提高成品油价格,问题是时间和幅度。

  “除非成品油价格有较大变动,否则炼厂无法转嫁成本的上涨。”大和总研的Rachel Tsang表示。预计中石化公布的获利增幅将是三大石油公司中最低的。四位分析师平均预测,其上半年获利增长11%至179亿元,比去年下半年下降10%。它将于本周稍晚或周末公布业绩。分析师表示,预计上半年中石化的炼油利润率已降至每桶3美元下方,尽管第一季是3.49美元。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在报告中称,在7月中旬的时候,该公司的炼油利润率进一步下降至每桶2美元。

  新闻聚焦

  『财经类』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

股权分置改革指导意见

  上海8月24日消息:中国证监会、国资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指导意见,全面铺开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改工作。上海证券报周三刊登的指导意见指出,股改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一家,推出一家。对于同时存在H股或B股的A股公司,由A股市场相关股东协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绩差公司的股改,将鼓励以注入优质资产和承担债务等作为对价。意见称,对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优先安排再融资,可以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同时改革再融资监管方式,提高融资效率。根据股改进程和市场整体情况,择机实行新老划断,对于首次公开发行公司不再区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自5月开始,中国有两批共4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其中大多数公司目前已实现股份全流通,其中包括宝钢股份和长江电力等大盘蓝筹公司。

  『财经类』学术机构称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自由贸易主要推动力量

  8月23日消息:知名的伦敦政经学院(LSE)周二指出,中国有可能令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地区市场开放协议黯然失色,并成为21世纪全球自由贸易的主要推动力量。海外批评人士指责中国政府将外国人挡在其市场之外,而且存在不公平的贸易行为,从提供补贴性贷款到违反知识产权不一而足。但伦敦政经学院的萨利称,中国通过主动打破贸易壁垒,并迫使其它国家效仿,来奠定贸易自由化的步伐,这犹如150年前英国在全盛时期的做法。 “可以想像中国有可能扮演英国在19世纪後半叶的角色,换言之,中国作为推动自由贸易的单边力量,尤其会在南亚和东南亚引起各国竞相仿效,”萨利在北京大学和伦敦政经学院联合主办的一个会议上指出。萨利称,有迹象显示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萨利表示,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前,为向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FDI)开放经济而采取的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2001年中国进口关税税率自1992年的42.9%降至16.6%,随後进一步降至9.8%,这种单边举措已刺激印度采取行动。他称,“若不考虑中国因素,很难解释印度为何近期加快放宽关税及FDI政策。”他亦表示,世界银行研究显示,贸易自由化的好处多达三分之二都源于政府采取的这种单边措施,仅有三分之一的益处是源自贸易谈判。萨利对于日益复杂的WTO谈判能否取得明显进展持较为悲观的看法。始于2001年的多哈回合谈判已因富国与穷国之间的深刻分歧而陷入僵局,特别是在农业补贴问题方面。 “WTO现在一筹莫展,即使未来发挥作用,其目标和采取的方式也必须较其目前为止的做法温和得多。”他说。 **地区内和各国之间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做法受质疑**萨利对日益流行的地区性以及国与国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做法也颇有微词。他称这是“含混不清的对外政策和防御性经济”所造成的。而国际货币基金会(IMF)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对这一现象也提出质疑。在过去五年中,亚太地区至少有15个特惠贸易协议达成,而在未来10年中可能还会诞生45个新协议。中国和澳洲官员本周于北京会晤,商谈双边协议。七个南亚国家将在明年1月推出自由贸易协定。优惠协议将令签约国享有特殊的关税待遇,有可能令贸易由他国转移。IMF研究报告的作者Tubagus Feridhanusetyawan认为,这些协议只有促进多边的市场开放,才可能提高生活水平。但这类协议可能转移谈判者对于WTO的注意力。实际上,关于进出口产品的复杂的原产地规定,可能会令亚洲经济整合的步伐放慢。“管理方面的复杂性,包括原产地规定的重叠和不一致,可能妨碍亚太地区跨国生产网络的实现和深化。”

  『农产品』05/06年度保加利亚豆粕进口料增至9万吨

  8月23日消息:一美国农业部(USDA)参赞周二称,2005/06市场年度保加 利亚可能将豆粕进口量提高至9万吨。据驻索非亚美国大使馆的USDA参赞所公布的报告,2004/05年度该国豆粕进口量预计升 到了8.6万吨。该报告出台时间为8月18日,在周二公布于众。参赞报告不属于USDA的官方预测。 “预计05/06市场年度进口量将缓慢增至8.8-9万吨,”报告说,其中大部分船货将来 自巴西和阿根廷。 “当地人青睐质量更优的巴西豆粕,所以预计日后巴西将继续主导该国市场。由于交 货价格偏高,美国产高蛋白豆粕的进口量有限。”保加利亚不进口大豆,因其压榨能力不足。报告也指出,保加利亚2004/05年度葵花籽出口量增至创纪录的5万吨,得益于作物丰 收和价格强劲。“由于总供应量减少并且地区性竞争激烈,预计该国2005/06年度出口 将略微下降。” 2004/05年度葵花籽粕出口总量应该为5.5-6万吨,主要市场包括土耳其、塞浦路斯和 以色列。 “2004/05年度葵花籽油出口量亦创纪录,预计可达5.7万吨,主要出口市场是土耳 其、希腊、意大利和埃及,”该参赞说。“由于总供应量短缺,2005/06年度葵花籽产 品出口量降微幅降低。”。

  『农产品』吉林、上海签署2005年度粮食产销合作协议

  来吉林省参观访问的上海市政府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22日晚在长春南湖宾馆,与吉林省签署2005年度粮食产销合作协议。吉林省副省长李锦斌在介绍了吉林省的自然和经济发展情况后说,吉林省有着丰 富的粮食资源和良好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条件,上海市粮食需求量大,有资金和技术优势,两省市间优势互补,进一步合作发展的潜力很大。吉林省与上海市有着多年的友好合作关系,上海市政府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这次来我省参观访问,将有力地推动两省市及企业间的进一步合作。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说,看到吉林省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感到很兴奋。我们两省市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希望我们继续扩大合作领域,加强旅游和工业领域的合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贡献力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粮食局局长陈海刚和吉林省粮食局局长李福升签署了2005年度粮食产销合作协议书。

  『农产品』农业部:05/06年度新麦期末库存将比上年度略低

  据我国农业部发布的小麦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05/06年度我国小麦新增供应量(包括产量和进口)将略高于上年,但是库存仍将略有降低。农业部报告预测,在2005/06年度,尽管小麦新增供应略有提高,而消费量比上年略有降低,但是新增供应量依然低于消费量,从而导致2005/06年度期末库存略有降低。上月农业部预计2005/06年度小麦期末库存同比减少4.89个百分点。农业部在本期报告称,2005/06年度的小麦库存对用量比估计会保持安全的水平。报告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称,今年我国冬小麦产量估计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而夏粮产 量预计为1.0125亿吨,比上年提高510万吨或者5.1个百分点。一般来说,夏粮作物的90%左右为冬小麦产量。2005年的上半年,我国小麦进口达到275.4万吨,同比提高了1.42%。

  『工业品』中国铝业预期今年氧化铝产量将达750万吨

  8月23日消息:全球最大氧化铝生产商--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周二表示,在氧化铝价格处於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公司会加快推进在建项目,争取尽早投产,并预期今年全年氧化铝的产量将达750万吨,高於原订720万吨的目标。中国铝业董事长肖亚庆在业绩发布会表示,公司并将加大收购电解铝项目的力度,现时商讨中的项目涉及总年产能30-40万吨,有些属上市公司。他预期下半年或能有新收购项目落实。肖亚庆表示,2005年中国铝业的氧化铝产量预期达750万吨,而电解铝的产量则为150万吨。中国铝业近年积极提升产能。到2005年底,该公司的氧化铝及电解铝年产能将分别达850万吨及134万吨。去年底分别为647万吨及83.3万吨。於上半年,中国铝业的资本开支为42.2亿元人民币。肖亚庆预期下半年约为45亿元。此外,上半年公司新增铝土矿储量3,470万吨。中国铝业财务总监陈基华表示,现时公司的铝土矿储量已超过5亿吨,未来亦加大新的铝土矿勘探力度,相信能够应付未来发展所需。

  『工业品』三大产胶国将开会讨论胶价问题

  据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三大产胶国组成的国际橡胶联盟(IRCO)的有关官员称,三国将于8月25~26日在印尼举行会议,讨论近期橡胶价格波动问题。该官员表示,价格高涨不仅归因于供应紧张,还由于市场中投机资金的炒作。市场价格不应完全由投机活动操纵。他还说,参加该会议的官员将讨论能够确保价格稳定的措施,并将于10月份向IRCO董事会议提交建议书。

  『工业品』OPEC代理秘书长预期油价不会大幅下滑

  8月23日消息:据奥地利日报Kurier周二刊登的采访,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代理秘书长谢哈布-埃尔丹并不认为油价会大幅下滑,但认为OPEC原油今冬前有下滑7美元的微小可能。全球石油出口大国--沙特阿拉伯周二表示了对本月油价大幅上扬之势的担心,油价本月续创纪录高点。为增加全球石油库存满足今年冬天的需求高峰,OPEC目前的生产达致26年来的最高。谢哈布-埃尔丹称,市场供给非常充足,且有多个因素促成油价居高不下,包括

伊拉克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伊拉克的核武计划,消费国炼厂产能的短缺,以及非OPEC国家产量增幅降低。周二稍早,沙特阿拉伯外长警告道在炼厂瓶颈得以解决之前,高油价将持续存在。谢哈布-埃尔丹表示,预期第四季对OPEC原油的需求将增至每日3,050万桶,第三季为3,020万,当前的日产量为3,030万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