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内期货评论 > 正文
 

油荒两地追踪 迟到的一个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4日 10:24 中国经营报

  

油荒两地追踪迟到的一个月

曾经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燃油期货,在高油价的今天,不得不面对它尴尬的首演式。photocome/供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作者:张鹏 陈亮

  曾经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燃料油期货,如今在国际油价的涨跌中艰难沉浮。“从8月底以来的成交情况看,国内燃油期货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国际原油的金融属性。”10月21日,一位期货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分析道。

  然而,等待包括原油在内的新期货品种陆续上市,目前似乎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国家体改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研究室主任宦国渝认为,现行的石油流通体制决定“近年内不可能有新的品种推出”。

  国家石油战略中这项代表着“软储备”构想的方案,此刻不得不面对它尴尬的首演式。“国内原油期货将无法超脱于现货市场的价格垄断困局,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上述期货业人士表示。

  燃油期货“虚假”繁荣的背后

  自8月25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以来,燃油期货就一直保持着傲人的成交量记录。然而,在前期原油一路走强时,国内燃油期货却明显跟涨不足,尤其是10月19日原油自55美元回落到53美元时,国内燃油期货应声全线下跌,跌幅之大令业界瞩目。

  “市场这两个月来的活跃,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交易机构存在做市商的嫌疑!”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分析师李磊表示,近期成交量与控盘量非常不成比例,这实际上反映了燃油期货参与者的结构失衡。

  此前本报曾报道(见本报1571期2004年9月6日文章《燃油期货交易尴尬支撑》),在8月24日上海燃油期货交易上市的前一天,尽管中石油等国内三大石油巨头从上海期货交易所拿了多张燃油期货自营会员牌照,但没有一个是以集团公司的名义拿的。而在交易当天,几家成为燃油期货自营会员的国营公司在上期所的邀请之下去了现场,但有的“应邀”做完几十手就走了,有的则连交易手续都没有人去办。

  “商业机构的缺失使得投机者短线交易成为市场的主要力量,显然这并不是国家重启燃油期货市场的初衷。”李磊介绍说,国家每年进口约9000万吨原油,90%以上是现货采购,其中约有34%无法拿到国际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而对于做惯国际期货市场的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石油巨头,每年有将近百亿的资金入账,已足以使它们对国内不到250亿的期货市场根本提不起兴趣来。 “这种供需结构决定了入场交易的大多是规模很小的民营贸易商,这无疑提高了市场的风险性。”李磊表示。

  与此同时,由于燃料油自身的市场容量和它在整个石油产品中所处的地位,业内人士估计燃料油期货推出后,其交易的活跃程度不会超过上期所现在的铜期货,甚至预言它只有5年左右的风光时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燃料油消费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0年间的平均增长率仅为0.1%。即使能稳定在2001年3600万吨的消费量,与近年来每年不低于2.1亿吨的原油、9000多万吨的汽油消费量相比,燃料油仍然相去甚远。

  北京异构石油工程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国内知名的石油市场专家陈薇告诉记者,国家选择燃料油作为期货品种是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目前在国内,原油、成品油、燃料油三个品种中,燃料油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但是,燃料油市场过于狭小,更重要的是,这个市场正处在它的衰退期。”陈薇表示。

  石油定价权下的无奈选择

  明年9月,随着镇海基地项目的启动,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将进入正式实施阶段,然而,保障石油安全仅有物资储备是不能很好达到效果的。

  据了解,中国燃料油每年进口量高达1800万吨,石油消费量已占全球的2%,但在国际定价机制里连0.1%的权重都没有,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国际石油基准价,在国际贸易中损失很大。

  “在石油期货中,燃料油并不是特别理想的品种。”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胡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在当前的石油流通体制下,燃料油是上期所继上海石油交易所之后重新楔入石油期货的惟一选择。

  1993年,中国曾相继开办了上海石油期货交易所、北京石油期货交易所,并在广州联交所挂牌交易石油期货。然而,由于当时国内石油价格的双轨制和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的严重脱节,导致了国内石油市场流通秩序的混乱局面。为此,199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革石油、成品油流通体制的通知》,实行“统一政策、统一价格、统一调拨、统一质量标准”的石油流通政策。失去现货市场依托的石油期货交易逐渐萎缩直至停止。

  2001年10月,中国石油市场定价机制再度发生了转变。成品油从紧跟新加坡市场每月调整的定价方式,改为以纽约、鹿特丹、新加坡三地市场一篮子价格的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即中准价)、两大石油集团有上下8%浮动权力的定价机制。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指出,这种与国际油价变化相适应,在政府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着一些弊端:跟踪国际市场油价使得国内存在一个价格滞后期,因此,对价格管理者来说是“事后价格”的中准价,对成品油交易者来说则是个“事前价格”,即使信息及时,企业管理完善,成品油价格实际上也是个不由企业决定的“计划价格”。

  在这种流通机制下,国内石油贸易基本是受控制的,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垄断经营,其他企业无法染指。一旦重新推出除燃料油之外的石油期货交易品种,市场也很容易被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操纵。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阿里汉下课几成定局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