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正文
 

铜供应结构强化低比价局面 短期将维持低比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10:33 证券时报

  实达期货 庞颖

  沪伦两市铜价比值9月份开始即进入一个窄幅度区间,现货比价基本上在9.2-9.6之间,其波动也基本上是在沪铜的滞涨抗跌中实现的。虽然这种低比价窄幅波动的局面和当前的高铜价有一定关联,但笔者认为,今年以来精铜进口和中国铜供应格局的转变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观察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今年以来,受贸易条件影响程度较小的精铜进口量增加,进口铜在整个国内市场供应中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亏损条件下进口数量增加

  在过去我们认为当比价低于10的时候,精铜进口往往在10万吨以下,进而影响到国内的供应,并促使比价回升。但是今年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现货比价在10以下(4、5月份除外),但进口量始终保持在10万吨以上水平。

  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精铜进口不再受比价影响。当4、5月份进口盈利的时候,6月份中国精铜进口量就增加到了13万吨。当进口再次出现亏损的时候,精铜进口即出现回落(8月份是个例外),但是仍然在10万吨之上。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目前,亏损条件下精铜月进口数量在10-11万吨水平。

  一般情况下,长单形式进口的精铜数量是稳定的,和价格变化的直接联系相对较小,因此,可以认为,每个月稳定进口的10-11万吨精铜多数以长单形式进口,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消费企业加工贸易进口的精铜,根据海关数据,加工贸易进口的精铜基本上占总进口量的25-30%,如果其中2/3通过长单方式进口,那么平均每个月有2万吨左右的稳定进口量。同时,加工贸易进口精铜中长单方式的数量也有所增加。第二,某些企业可能在进口方面有某些方面的优惠,因此也会在市场价格亏损的情况下进口精铜。第三,特殊用途的精铜进口,如融资铜,这部分占据了长单进口铜中的较大比例,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增加的进口精铜数量来自于此。

  因此,并不是说精铜进口对贸易条件的敏感度降低了,而是能够稳定进口的数量增加了,因此即使纯贸易条件下进口精铜持续亏损,但是精铜进口数量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进口在供应中的比重下降

  在精铜进口水平稳定的情况下,随着铜精矿和废铜进口量的增加,国产精铜及加工材用废铜的数量增加,相对而言,进口铜占铜供应的比例开始下降,精铜进口数量变化对国内供应和市场价格的影响力也相应削弱。

  直接进入加工领域的铜主要包括:国产和进口精铜,以及废铜。在高额加工费和高铜价的驱使下,国产精铜产量今年以来出现了较显著增长,从5月份开始,月产量即持续超过20万吨,1-8月份的月均产量年比增幅达到15.6%;另一方面,废铜进口也出现大幅度增加,除用于精炼的部分外,直接进入下游加工企业的数量也在增加,虽然月均数量不到6万吨,但年比增长幅度高达37.2%。

  短期维持低比值

  在国内精铜进口贸易没有盈利的情况下,进口量的变化幅度自然会受到限制,同时在精炼粗炼产能增加的情况下,国产精铜和废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市场的供应。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市场精铜的供应结构发生了改变,虽然沪伦两市比价较低,也难以出现国内市场短缺推高国内价格的情况。预期短期内,沪铜和伦铜比价可能继续维持在窄幅区间内。

  打破这种局面的动力可能来自两个方面:其一,现货价格大幅度推高,致使比价快速上升,吸引进口并冲击国内市场供应;其二,国内的消费增长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如消费商和中间商在年底增加库存和采购量,带动国内价格,但是目前绝对价格较高,对需求的增加将形成抑制,如果铜价回调和采购增加同时发生,那么很可能出现比价较大幅度回升的情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