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棉价因天气原因频频上涨纺织企业压力增大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08:28 中国证券报 | |||||||||
记者 刘敏慧 北京报道 10月份,随着棉花进入采摘季节,2005/2006棉花年度拉开帷幕,棉纺企业的采购脚步随之加快。 飞亚股份(002042)的采购感觉不是很好。
该公司董事长张国龙告诉记者:“我们在新疆采购时发现,除了棉纺企业正常采购外,今年又有大量其他资金在参与采购。除棉价上涨外,新疆棉花采购门槛也明显提高,如当地要求一次付款、质量就地验收等苛刻的条件。因此,我们的对策是先观察着,企业现在需要用多少棉花,就买多少,不考虑买来做储备。” 看来,棉价的压力已切实落在纺织企业的肩头。 棉价因天气而“疯狂” 棉价以跳空高开写下本棉花年度的开局。 从9月初至今,中国棉花收购价格指数、现货交易的国家棉花价格指数、郑州期棉价格同步出现持续上涨行情,至今涨幅都近10%。10月10日,郑州期棉单日上涨2.6%,更是创出一年来最大涨幅;同日的美国棉花期货也大涨,涨幅达3.8%。 天气因素是此轮棉价大涨的直接诱因。 9月以来,正值我国新棉生长及采摘的关键时期,长江、黄淮棉区普遍遭受阴雨、台风天气侵袭,而阴雨及霜冻等天气往往导致烂桃及花铃脱落、死亡,从而影响新花品质及产量。 山东有关人士称,由于9月份阴雨天多,棉花落铃,本来计划每亩能产籽棉250多公斤,现在看来只能收150多公斤。 郑州商品交易所相关分析报告指出,9月中旬以来,内地棉区受气候影响,棉花减产较为严重。据抽样调查估计,在总体植棉面积比去年减少11.7%的基础上,加上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影响,今年全国棉花总产量将减少15%以上,总产量约为530万吨。这一数字也低于农业部最早估计的今年570万吨的总产量。 国际棉价也是同遭天灾。美国棉花主产区相继遭受飓风“卡特里娜”和“丽塔”袭击,导致大量棉田受灾;而最近的南亚地震中受损严重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恰恰也分别是世界第三和第四大棉花生产国。连续的灾害将纽约商品交易市场棉花期货价格推向高点。 而种植面积减少则是棉价上涨的根本因素。 受上年棉价低迷的影响,今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只有7530万亩,同比减少11.7%,总体如按上年度74公斤的平均单产计算(不考虑目前的减产因素),预计全国棉花总产将在570万吨左右,同比减少60多万吨。而同期棉花消费方——纺织工业依旧呈快速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8月份,我国棉布及化纤产量分别为15.6亿米和137.4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6%和16.4%,纱产量增长23.01%。国内棉花市场供需缺口呈逐步扩大趋势。 此外,由于今年的农资普遍提价,植棉成本较去年高出15%至20%。国际原油价格呈高位震荡走势,导致对棉花有较强替代作用的化纤价格上涨,进而对棉价上涨形成支撑。 未来不确定因素众多 今年棉价是否会一路“涨”歌,飞亚股份董事长张国龙认为,目前棉花供应是青黄不接,大规模采摘还未开始,现在暂时不能下结论。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目前新棉供应量减少、价格上涨,棉农惜售情绪较浓,大部分地区棉农与棉花收购企业仍呈僵持状态。大中型棉花加工厂仍按兵不动,棉农不敢轻易出手。 僵局来自于棉价走势的扑朔迷离。 看多者认为,受国际、国内棉花市场供需形势的强劲支撑,以及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棉花市场价格仍会维持涨势。 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导致棉价上涨的多是短期因素,随着多数棉区进入大规模采摘期,全球和国内棉花的供需缺口并不大,不足以支撑棉价涨幅过高。 华夏证券分析师郑绮分析,目前棉价受到天气、产量、油价等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但总体看,14000元/吨至15000元/吨已是高位,棉价突破16000元-17000元基本没有可能,更不会重演2003年的疯狂。 2003年,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之初,适逢纺织品配额取消在即,棉花需求出现井喷,市场投机炒作风气浓厚,棉价曾暴涨到18000元/吨的历史高点。 今年看,在供应可能减少的同时,棉花需求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中美纺织品贸易多轮磋商至今无果,形势依旧不明朗。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的我国纺织业今后面临的形势会越来越严峻,这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国内棉花市场价格的上行空间。 因此,光大证券研究员李婕认为,后期棉价还要看国际棉花产量和国内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 企业仍需未雨绸缪 张国龙对国家调控充满信心。他认为,发改委9月已宣布,2005/2006年度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为89.4万吨,与2004/2005年度数量相同。事实上,2004/2005年度后期又增发14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面对本年度我国棉花市场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的预期,我国仍可依靠进口弥补供需缺口。 黑牡丹(600510)证券事务代表许晨坪个人判断,此轮棉价涨幅不会太大。他表示,棉价对企业生产成本构成重大影响,因此公司已在着手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冲减成本上升对利润的影响。 而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10月全球棉花产需报告显示,2005/2006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为2496万吨,同比减少4.8%,消费量将为2406万吨,增加2.8%,产量仅高于消费量90万吨,而2004/2005年度产量高于消费量291.5万吨。 业内专家指出,尽管国际棉花供需基本平衡,面对世界棉花明显减产,中国企业还应尽早未雨绸缪。由于国内纺织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众多,一旦原料紧缺状况出现,很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哄抬价格,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市场混乱。因此,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市场混乱的局面出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