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胶需求引发新一轮涨势 中国买盘推升20号标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09:48 证券时报 | |||||||||
上海金鹏 王伟波 昨日,沪胶期货再度上演飙升行情,各合约纷纷高开高走、长阳报收,成为当日期市最为火爆的交易品种。经过长达一个月有余的回落调整,国际国内期现两市胶价再度企稳上攻,新一轮涨势在基本面有力配合下再度形成。如果将5月展开的第一轮上涨归结为因干旱、暴乱等因素引发市场对于供应短缺的担忧而形成,那么目前启动的新一轮上涨行情,则完全
中国买盘推升20号标胶 目前市场的焦点由主产国泰国转向全球第二大橡胶生产国印度尼西亚,而印尼主流胶种20号标胶的暴涨则是上周全球天胶再度恢复涨势的最根本内因。同时标志着由于需求而引发的上涨行情真正启动。 自8月下旬以来,印尼20号标胶的启动主要是来自中国的消费盘的积极推动。国内大的轮胎企业迫于生产对原料需求的压力,大量补库导致采购量大幅度增加,在短短两周时间内,20号标胶自本轮调整的低点1410美元急速上涨至目前的1560美元/吨。泰国第二大出口商为诗董集团,随着其销往中国的天胶逐渐加大,其不断在原料市场进行补库,同时也成为推动原料价格上涨的主要连锁内因。 很显然,本轮天胶行情的启动是由需求直接引发。印尼年产天胶210万吨,目前是其冬季落叶期,产量仅为正常水平的70%即减少30%,时间将一直持续到9月下旬10月上旬割胶才会逐渐恢复正常。因此,中国大量消费买盘的介入,在9月份将会形成持续推高20号标胶的主要动力所在。 对于企业的贸易买盘在9月份积极出现在国际市场,笔者认为与传统的年中生产高峰分不开,同时对于胶价上涨的准备不足也导致国内用胶尤其是一些大型轮胎生产企业,未能充分把握住在8月份胶价阶段性回调的过程中充分备货而导致。在8月底新一轮上涨行情重新启动之后,企业必须采购原料维持生产的压力下大举买入,因而使再度恢复涨势的胶价在中国买盘的大量参与下进一步加快了上涨速度。 20号标胶定价影响大 我国目前进口20号标胶,主要来自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其中泰标20号由于价格定位过高最新报价已经升至1650美元/吨,且由于减产绝大部分被欧美厂家长期合同订走,根本无法供应中国市场,而马胶20号也出现类似的问题,价格定位偏高于印尼20号胶。因此对中国用胶企业而言,目前最大量采购的就是印尼20号标胶。而进口的方式,目前主要是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的方式,同时以5%的复合胶关税形式进口也是主要方式。从目前来看,适合于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交割的5号标胶,印尼20号标胶的价格定位影响较大,而同时复合交割的3号烟片胶由于20%的进口关税以及高企的价格,因此对于交割沪胶期货而言并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因此,尽管目前20号标胶不具有可交割性,但其价格定位深刻影响到国内主流胶种5号标胶的价格定位,按照最新的1600美元折算,按照比较实际的5%的复合胶关税,目前其市场成本价格也在16350元/吨,因此对目前仍维持在16100元/吨附近的国内产区5号标胶的价格势必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需求增长是持续推动力 促使牛市上涨初期的主要推动力是供应的减少,而真正推动牛市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则是需求的增长。因此,面对再度逼近历史高位的天胶价格,我们分析后市胶价是否能够像原油与铜一样形成不间断的持续性上涨行情,还是要进一步对天胶需求因素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 全球库存日益减少,需求稳中增加,供需缺口的实际存在,将使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的天胶,面临一场重新定位的革命。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经济和统计部主管近日称,因全球库存下降而需求保持坚挺,来自中国和印度的需求尤其旺盛,天胶价格强势预计将持续到2006年。全球2006年天然及合成橡胶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153万吨,较今年的2,073万吨增长3.8%。 全球2006年天然及合成橡胶产量预估为2,169万吨,高于今年的2,103万吨。供需缺口的实际存在,将促使胶价不断上涨重新需求合理的价格定位。全球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库存在持续下降,从去年8月的23.82万吨降至目前2万吨。未来几年天胶可能出现供给短缺。中国和印度将在未来许多年里保持天胶进口大国的地位,而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的供应无法跟上它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因此,天胶牛市运行格局在未来的至少一年时间内将无法改变。 无论是CRB商品指数在上周再度上创历史新高,还是与天胶有着紧密关联的原油价格在创下每桶70美元的历史新高,都预示着全球商品牛市仍在进行当中。国际市场上天胶价格也仅仅15年以来的高点,而中国市场更是未能有效触及到1995年18000元/吨的高点,因此在技术面已经形成明显突破,基本面又是异常配合的局面下,后市无论是国际国内期货与现货市场做多将是唯一的选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