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正文
 

全球天胶缺口40万吨 完成调整主升浪有望展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 11:11 中国证券报

  已经连续两周左右时间,国际国内天然橡胶市场呈现出明显止跌回升态势。与国际市场日胶期货V形反转回升有所不同的是,沪胶期货市场走势相对温和,演绎小圆弧底形态。结合基本面现状,笔者倾向于认为,天然橡胶市场还未到牛转熊时刻,沪胶完成调整后将再续涨势。

  初步探明调整低点

  2005年,全球天然橡胶市场在供需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前提下,演绎了一轮牛市行情。如果将5月份在主产国减产效应下,天胶暴涨行情定位于牛市第一浪,那么于7月份见顶回落而形成的下跌走势,则定位于牛市中第二浪回调。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天胶基本面形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供需依然保持着相对失衡状态。

  于7月份展开的牛市第二浪回调有一个显著特点,缺乏投机资金炒作的国内天然橡胶市场,保持着稳定而理性的价格运行方式,即涨幅与跌幅都明显小于国际市场。随着国际国内胶价阶段性调整时间延续,笔者判断胶价已经初步探明调整低点。后市在基本面支持下,同时受

国际油价突破70美元/桶影响,天然橡胶有望展开牛市第三浪上涨行情,即牛市主升浪。

  全球供需缺口大约40万吨

  近期,从全球商品市场整体表现来看,工业品走势明显强于农产品。而天然橡胶其属性具有工业品与农产品双重属性,但是其生产特性与农产品有着明显区别,其生长周期时间跨度高达6至8年。在影响价格定位的主要因素供应与需求方面,供应增长明显滞后于需求增长。面对全球对于天然橡胶需求增长,供应方面在2005年出现意外减产,直接导致天然橡胶价格飚升。2005年泰国由于天气干旱、南部暴乱等因素,直接导致本年度天然橡胶产量减产30至40万吨。我国主产区海南与新崛起的橡胶生产国越南,也出现由于干旱而导致的减产现象。保守估计,泰国减产20万吨,同时全球对于天然橡胶需求提升5%,今年整体供应将会在830万吨左右,而需求则达到870万吨,本年度2005年全球天然橡胶供需缺口大约在40万吨左右。

  2005年全球天然橡胶需求提升5%,也是相对保守预估。上半年,我国对天然橡胶需求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主要体现在轮胎扩张上。国内轮胎厂加速扩张,带来中国对天然橡胶需求量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1至6月,全国轮胎产量14486万条,同比增长28.7%;其中5月份和6月份轮胎产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8.6%和33.8%,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今年1至6月,日本进口天然橡胶41万吨,去年同期为39万吨,也呈现一定数量增长,日本国内消费量随着经济复苏小幅增加。美国橡胶工业协会(R M A )近日发布美国轮胎市场预测,今年需求增长接近2%,预计约3.25亿条,增加610万条;到2010年,预计总需求量将达3.55亿条。另外,作为全球最大天然橡胶出口国的泰国,近两年对于天然橡胶需求也进一步扩大。着眼于天然橡胶产业长远规划,以及就近使用原材料考虑,一些国际市场大型轮胎企业纷纷到泰国开设加工厂,因此近两年泰国天然橡胶出口量出现一定减少。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大产区天然橡胶需求,使泰国天然橡胶使用量近年来提高5%至10%,同时也使出口数量进一步减少5%至10%。

  潜在利空因素影响有限

  当然对于后市天然橡胶市场潜在利空因素也不能忽视,对于年底前关税下调、预期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以及库存回流问题,都要引起投资者关注。

  关于关税问题,实际上在整个2005年,按照一般贸易形式20%关税进口天胶数量非常少,很少有贸易商以及用胶企业再用20%关税进口天胶。即使复合胶关税从8%调整至5%,在2005年成为主要进口形式之一,但是其未来发展空间不甚乐观。随着关税调整降低进程加快,一些位于沿海城市海关保税区内复合胶加工厂,在利润微薄背景下也陆续关闭,复合胶难以成为影响胶价走势的关键因素。实际上,2005年我国天然橡胶按10%边贸进口,逐渐成为主流进口形式之一。除上述两种形势外,零关税来料、进料加工,成为有出口额度的轮胎生产企业主要原料进口方式。因此,年底前即使进口天然橡胶关税下调至10%,对天然橡胶行情影响,也仅停留在心理上,估计也只是短期内价格回调,不影响大局。

  上周,日本民间库存以及上海期交所期货库存近期首次出现回流,其中日本民间橡胶库存由7100吨水平回升至8200吨,上期所橡胶库存则回升到19000吨。笔者认为,橡胶库存回流幅度,还远未到影响市场运行趋势程度,前期期铜市场表现已经证明这一点。

  综上所述,供应与需求依然是决定天然橡胶价格运动趋势主要因素。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期货市场资金参与程度。今年以来,国内沪胶期货之所以表现比较温和,与缺乏机构资金深度参与有关,这一点明显区别于东京胶期货市场。良好基本面,有可能引发大资金青睐与参与。如果沪胶期货依然保持目前短线进出频繁,而缺乏大资金中长线介入,那么还是更应该以现货市场运动走势,来评估与判断期货市场走势。当然在缺乏资金参与情况下,目前沪胶期货更大程度地受东京胶影响。(上海金鹏 王伟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