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正文
 

铜价暴涨中国注解 中国需求炒作并非永无止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11:40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尽管目前铜价似乎已经过高,但看跌也需要勇气,因为价格趋势并未改变

  作者:牛红艳 王小未

  7月份,国际市场铅、锌、锡、镍价格下降,而铜、铝价格上涨,尤其是LME期铜屡创历史新高。据专家分析,从后期走势来看,基本有色金属价格仍面临调整的压力。在市场价
格的牛熊转换期,国内有色金属行业承受着市场价格巨大波动的风险,同时企业也面临严峻考验。

  2005年8月6日,“2005年中国有色金属产业链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主办方之一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恭敏表示,有色金属行业同一百多个行业有关,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就是加强有色金属行业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大家可以清晰地通过了解上下游产业对有色金属工业的影响,以把握市场机遇。

  投资热初现端倪

  2005年上半年,国内外市场多数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上半年国内铜产量119.7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15%,铜材产量达224.3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94%。中国是一个贫铜国家,资料显示,中国已经探明的铜矿资源储量,如果按照目前产量计算,仅能够保证15年的开采。我国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国际铜原料市场最大的买主,铜精矿进口依赖性逐年上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际铜价的上涨。

  在高铜价的刺激下,铜加工费近几年维持较高水平,国内企业建铜厂的积极性增加,铜冶炼投资热显露苗头。针对这种情况,业内人士透露,该问题已经上报国务院并引起高度重视,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进行调研,可能采取的防范措施将借鉴电解铝行业。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指出,据初步调查,目前国内正在建设的铜冶炼项目有3个;正在进行可行性论证的项目有7个;列入地方或企业发展规划、拟建项目有8个。如果这些项目能如期实施,新增能力将达到249万吨,是现有能力的1.65倍,这将形成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铜冶炼盲目投资问题引起上层高度重视,近期将通过加大宣传和信息引导,提高有关方面对铜冶炼投资风险的认识,避免形成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同时,加快制定和修改完善铜工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我国铜工业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严格行业准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王恭敏表示,预计下半年我国铜产量将继续增长,全年粗铜产量有可能达到150万吨;精炼铜产量有可能超过230万吨,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考虑到中国精铜增产势头迅猛,而消费增幅趋于回落的趋势,下半年精铜价格将出现回落。

  哪些行业在“吃”铜

  随着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由于这些领域生产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带动,使国内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市场的基础稳固。

  王恭敏指出,近年来国内有色金属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债资金对交通运输、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使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从而带动了市场对有色金属需求的增加。

  2005年上半年铜的表观消费量为185万吨,其中36.4%通过进口满足;进口依存度上升了1.9%。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数据,中国铜消费占全球的份额从2000年的12.7%攀升至2004年的19.7%。自2000年以来,中国铜需求保持年均15%左右的高速增长,并在2002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

  中国的铜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建筑、通信、电器、交通等领域。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用铜的大户在电力、电气行业,占到了铜消费总量的55.2%;其次是机械制造业,占到23%;家电用铜比例约9%;交通运输和建筑业均为3.3%。

  电力行业快速扩张是近年来铜消费增长的主要支柱。发电、输配电和建筑配线的铜消耗量所占份额近年来持续上升。受国内电力短缺、电力投资加快的带动,国内发电设备增长迅猛。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专家韩丰估计,未来5年我国电源平均每年新增5000万至6000万千瓦。电力行业的铜主要用于电线电缆、变压器、开关、连接件等,用电客户的终端也需要大量的铜材料。据电力部门测算,每增加1万千瓦装机容量,大约需要铜材480吨。

  为了适应新增发电能力,输配电网络建设势必出现持续扩张和建设高潮,使得未来几年,中国对铜的消耗量可能会加速,在2010年之前有望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既为国内铜需求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为国内的铜材加工业拓宽了发展空间。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信息部副部长胡晓红指出,家电产业高速发展对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量大幅增长,特别是空调最近5年对铜的需求以年均34.1%的速度增长。而未来全球市场需求还将推动中国家电业继续增长,对铜的需求也保持稳定增长。

  据统计,每辆汽车平均耗铜量在15到22公斤,2003年国内汽车用铜约11万吨,2004年则达12万吨左右。

  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建筑业的需求位居国际铜需求的首位,而在中国这一比例明显偏低。国际铜业协会李荆认为,铜在建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带动铜消费的稳定增长,同时,建筑标准的提高以及建筑质量提升促进了铜消费密度增长。例如新宅项目建设标准要求使用铜制配线,并安装更多电线以承载空调等耗电家电,因此所需的铜的密集程度上升。而工业和商业用房的建设增长的速度超过住宅业,而工业和商业建筑的铜消费密度大于住宅市场。另外,除了新建和改建建筑,中国的
装修
市场也是非常巨大。由此可见,尽管铜价高涨,却不会影响铜在中国建筑领域的消费增长。

  “中国需求”并非永无止境

  世界工商协会资料显示,中国的铜消费增长就意味着世界的消费增长:2004年,中国占全球增长的40%。

  铜的需求变化主要取决于制造业的兴衰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归根结底是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数据表明,西方国家GDP增长率超过2.4%时,铜的消费量才会增长,且GDP每变化1%,则铜的消费量变化3.24%。中国经济尚处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单位GDP的铜消费强度要高于早已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同时,中国城市化进程也处于早期阶段。从90年代初以来,城市人口比重从30%提高至40%以上,同期铜消费量100万吨提高到300万吨。预计到2020年城市人口比重将达到60%,这必定对铜需求产生强大而持续的拉动。

  从人均铜消费量来看,发达国家一个居民一生约需消费1吨铜,即年人均铜消费量为10至20公斤,而中国目前的年人均铜消费量略超过两公斤,尤其是在贫困地区,铜人均年消费水平仅为0.1公斤左右,差距十分明显。据国家信息中心预计,中国城市正进入以汽车、房产等为主的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农村也将进入以家电等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人均铜消费量有望持续增长。

  中国铜消费跳跃式增长的背后还有一个外部原因,就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铜产品消费和铜加工中心也随之转移。这部分需求和外商投资及中国出口有密切关系,因而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考虑到未来

人民币升值因素和中国出口增速回落的趋势,铜消费量可能不会再重复过去两年的爆炸式增长,而代之以由内需和消费带动的,平稳有序的持续增长方式。

  当然,中长期增长趋势并不意味着一直创新高而没有调整。据中国国内铜加工行业专家调查,从今年以来,由于家电、电子、房地产行业发展同时降温,中国铜消费增幅已出现大幅下降。

  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杨英辉认为,整个铜市场在高价的引导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生产都在稳步的扩张。而需求方面,全球的焦点则集中在中国市场上。一旦中国的购买下降,全球供需关系将逆转,由此引发现货大量涌入市场,将直接导致价格下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