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淡季内外铜价两重天 国内消费受抑制背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 10:31 证券时报 | |||||||||
深圳博华信息 罗华 李钰玲 历年6月中旬至8月中旬,空调、冰箱等行业进入全面休整期,精铜消费进入淡季,需求量锐减,导致铜价承压。然而,今年国内外铜价均出现反季节性行情,前三个月国内铜价相比伦铜明显滞涨,LME和SHFE两地价差拉大,特别是内外现货市场分明“冰火两重天”。
今年6月初开始,国际铜价不断走高,LME现货铜价从6月初的3202美元一路飙升,8月中旬到达最高点每吨3851.5美元,两个半月涨幅达到20.28%。而国内铜价在7月20日前的一个月和7月底至8月10日的近半个月时间涨幅并不明显,甚至出现震荡下跌行情。上海地区现货均价从6月初的33980元/吨到8月中旬35297元/吨,涨幅仅为3.88%,与国际铜价20.28%的涨幅相差十分悬殊。 基金推高铜价 从原因看,首先是需求不减、罢工潮等加剧了国际市场供应紧张局势,是国际铜价连续上涨的重要支撑因素。国内海关数据显示,今年6月、7月中国精铜净进口量分别达到142443吨和109559吨,正因为中国大量的进口需求刺激了国际铜价上涨。此外,今年7月份,智利、美国、赞比亚的铜矿罢工浪潮高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对供求局势的忧虑,并推动了铜价上涨。伦铜现货升水一路攀升,最高扩大到280—290美元/吨。 其次,基金利用基本面逼空,加之LME提高交易保证金及中国人民币升值加速国际市场反向套利盘撤退,在铜价上涨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今年7月21日和27日,分别是中国宣布人民币升值和LME提高交易保证金,对在LME市场处于亏损的反套空头资金更加不利,加速空头止损回补,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际铜价上涨。另外国际投机基金利用现货高升水,特别是目前紧缺的供求局势对空头实施逼仓的心理也加速了铜价上涨步伐。 8月份之后,尽管LME库存连续增加,近日翻番达到65150吨,但相比去年同期10万吨水平仍然偏低,库存对铜价的利空作用短期内并不显著。而且消费旺季到来之后,库存是否持续增加还有待验证,这也淡化了库存增加所带来的利空效应。 国内消费受抑制 相比之下,国内市场趋于理性化,特别是高铜价对消费的抑制效应逐渐显现,现货价格疲软,与国际铜价形成背离。国内现货价格疲软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 首先,消费兴趣减弱。今年夏季电力供应短缺,江浙、广东、上海等主要铜材加工基地的用铜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产能闲置,需求不旺。此外,今年国内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上涨,但消费者物价指数并没有如期增长,滞后时间延长,国内物价指数传导机制不畅,加之国内信贷紧缩,降低精铜加工企业资金周转率。而且铜价高企导致铜棒铜线生产成本提高,空调、电视等终端下游产品价格未能跟随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国内精铜消费兴趣减弱。 其次,宏观调控效果显现,消费受到抑制。今年国家宏观调控对整个金属市场带来相当的影响,除电解铝、水泥、钢材之外,精铜消费同样受到间接冲击。国家统计局最近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增幅相比6月份有所下滑,钢铁、房地产等过热行业明显降温。这也是国内精铜消费增速下降的直接原因。 国内供应改善 TC/RC费用自去年以来持续高涨大大刺激了冶炼商的生产积极性。去年四季度时中国冶炼商同国外贸易商签订的加工费上扬到135美元/13.5美分,创下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到今年4、5月间加工费更是狂飙至200美元/22美分。一般而言,从铜精矿产量的增长转变到精铜产量的增长需要3-4个月的时间,照此推算,7-9月份正好是精铜产量大幅增长的时期。最近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内铜产量同比增加18.2%至138万吨。国内供应改善对铜价形成压制。 中国进口铜到货量增加。今年4月份国LME和SHFE期铜比价放大到10.3,精铜进口浮动盈利高达2000元以上,刺激国内精铜进口兴趣。前期大量订货在7、8月份集中到港,高出正常月份进口量约3万~5万吨,大大改善了国内的供应环境。中国海关数据显示,7月中国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22.78万吨,1-7月进口高达125.3万吨,同比增长54.2%。 8月中旬以来,国内消费市场至今没有出现回暖的迹象,说明国内消费淡季较往年延长,今年9月份国内市场仍将处在消费的“冬季”。而国内铜价持续疲软很可能引领国际铜价步入调整甚至带入大熊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