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正文
 

铜价运行在风口浪尖 今年上半年走势不会重演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 11:38 中国证券报

  广发期货 冯宝军

  利用伦铜库存下降至31年来历史低位及现货升水升至9年多来高位,投机资金不断兴风作浪,一直被市场认为是6月以来铜价上扬主因。但近期伦铜库存持续增加,由最低时的2.5万多吨增加至5万多吨,伦铜现货升水也由最高时近300美元跌破200美元,除此之外,目前消费淡季中全球市场铜消费相当疲弱,国内市场供应也较充足,铜精矿现货加工费不断大幅
下跌,在众多利空因素下,投机资金仍然再次将铜价拉回到3600美元附近,纽约铜价也再创历史新高,不过目前铜价已运行到风口浪尖,市场正孕育着巨大风险。

  铜产量可能增长较快

  铜现货加工费大幅下跌,预示着精铜加工能力开始恢复。2004年5月以来,位于印尼的全球第二大铜矿Grassb e r g 在山体滑坡后开始恢复生产,全球铜精矿加工费大幅上升,现货铜精矿Tc/Rc已由当时最低不足20美元/吨、2.0美分/磅于今年5月时上涨至最高点220美元/吨,近两个月来铜精矿加工费已大幅下跌至150-170美元/吨。铜精矿加工费大幅上扬表明铜精矿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而铜精矿加工费大幅下跌则预示着一年来精铜冶炼能力不足的状况可能已发生变化,即精铜产量有望出现实质性增长,进一步增加精铜的供应能力。而从消费角度看,持续高企的铜价对消费产生了较大抑制作用,从现货消费商反馈回来的信息也验证这种看法,尤其是在三季度消费相对较淡时,对铜消费影响更大。从许多权威机构(如ICSG、CRU)的预测数据来看,也能看到对下半年铜产量较上半年铜产量增长的预计,全球铜供应的改善必将对高铜价产生压制作用。

  上半年走势不会重演

  在一季度消费淡季中,投机资金将铜价维持在相对高位水平,使消费商不愿意在相对高位备库存,等到消费旺季来临前,将铜价拉高,使消费企业在高位被迫接盘,投机资金因素顺利出局。在目前消费淡季中,铜价创下历史高位,许多人担心今年上半年的这种情况是否会再次重演?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一季度时,由于国内市场普遍对后市预期不乐观,消费企业普遍不愿意备库存,国内铜价相对外盘铜价也较低,进口量相对较低,净进口基本稳定在10万吨水平,当时国内铜的总资源量相对较小,但目前国内供求情况与一季度有所不同,首先是前两个月国内进口量大增,由于4月国内铜价大幅上扬,导致随后几个月中进口大幅增加,缓解了国内的供应紧张情况,其次是国内铜产量保持稳步增长,二季度国内铜产量达到63.3万多吨,较一季度的53.2万吨增长了18.9%,在铜精矿加工费仍保持相对高位的情况下,预计国内产量仍会保持较高水平,进口量的增长及国内产量的增长,使国内铜资源量相对充足,这使二季度时的情况很难发生。

  目前很多因素均不利于铜价,但为何铜价仍能持续走高呢?原因还是资金因素。尽管现货升水已有所回落,但可以看出,伦敦和纽约市场9月合约持仓量仍相当大,总量相当于200万吨的水平,如此大的持仓量与目前增长的库存水平相比,虚盘量仍非常之大,因此投机多头资金敢于和空方对峙。同时从另一角度来看,多方如此大的持仓量如何退场也是一个问题,一种方式是无法承受目前接踵而来的利空因素,主动平仓,必然会导致铜价大幅下跌,这是多方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一种方式是利用空方无法大量交割现货的致命问题而继续拉高逼迫空方斩仓,这可能是多方最希望的结果,果真如此,多头市场可能会就此结束;第三种方式是延续第二种方式,空方不斩仓而继续向远期合约迁仓,多方也跟随迁仓,继续利用近高远低的价差结构吃远期升水,如果是这样,则铜价还可能继续在高位维持震荡,但基本面已越来越不利于多方,因此,投机多方也可能会在今后操作中继续保持在期权市场上对多头头寸进行保护。

  总体上来看,目前铜市基本面对多方已越来越不利,支撑铜价的因素在不断弱化,但投机多头可能会在9月合约到期前再次利用空方无法交出大量现货的弱点继续挤仓,铜价也可能因此而再创历史新高。但由于铜价上涨已无法得到基本面支撑,因此铜价在上涨中也面临较大回落风险,而且一旦回落可能会是暴跌形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