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走高机会仍存 重点还在于国内大豆价格变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9日 10:23 中国证券报 | |||||||||
大通期货 文竹居士 相对现货市场来说,期货市场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其价格具有较强预见性,另一方面可透过不同到期月份的合约和上下游产品期价间多层次价差结构,更充分地反映当前市场主要矛盾,从而为企业判断市场形势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依据。
连豆9月合约与豆粕9月合约价差由最高峰511元,大幅下降至目前的250元以下,所反映出的市场信息值得仔细解读。这一现象背后是国内豆粕市场的买方与卖方处于不完全平等的竞争地位,卖方大豆压榨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要远高于买方饲料行业。国内几家巨型压榨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处于半垄断地位,在行情对自己有利时利用资金优势垄断原料挤压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而在价格不利时又往往采取限产保价措施。而买方饲料行业由于过于分散,尚不具备与其充分竞争的能力。 从国内市场压榨利润看,0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压榨行业一直处于亏损边缘,只有04年9-10月份和05年3-4月份盈利较为明显。进入今年6月份后压榨利润再度为负。在成本压力下豆粕压榨企业更倾向于限产保价的经营策略。6月下旬国内豆粕生产企业大幅提高了豆粕出厂价。使7月份豆粕期货近月合约表现较为抗跌。这也是7月份以来国内豆粕期价跌幅小于大豆价格的原因。但豆粕价格的根本决定因素还是成本。所以限产保价没有阻挡住豆粕价格下跌步伐,只是减小了其下跌幅度。要想把握国内豆粕价格的走向,重点还在于国内大豆价格的变化。 从美国销量及中国进口数据上可发现,每次CBOT大豆基金大幅推高期价的目的都是为了配合美国大豆供应商在高位集中大量销售。从我国大豆进口统计表可看到,今年我国进口量最大的月份分别在3月份和6月份,而这恰好对应着CBOT大豆期货价格和连豆期价的两个显著高点。而每次在国际大豆供应商集中销售后价格都会出现阶段性回落。6月20日后国际大豆价格回落正是基于集中销售而产生的。海关总署7月11日发布在网站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05年的上半年进口大豆1201万吨,较上年同期提高33.6%。这批集中进口的大豆在国内需要几个月来消化,因此未来几个月里国内大豆和豆粕价格将难有大的起色。其转机只有在国际大豆供应商再次集中销售即中国再次大量进口之前的一个月里才会出现。从以往三年中国进口数据看,11月份是中国再度集中进口的重要时间窗口。而国内养殖业如果能在11月份之前复苏,则行情爆发的力度会更大。 对投资者来说,理解数据背后利益集团的博弈更为重要。数据本身并不能决定价格变化,决定价格变化的真正原因是市场参与者对数据的理解和所要采取的行为。从7月初的几个交易日内国内豆粕和大豆期价变化和强弱关系看,价格区间震荡特征非常明显。近月豆粕滞涨滞跌盘中既没有领涨合约也没有领跌合约,而从大豆和豆粕涨跌的节奏来说,真正的牛市和熊市必备条件是在牛市中豆粕要领涨,在熊市中要领跌。本轮下跌豆粕价格并未起到领跌作用,总体应定位于震荡下调。在4季度仍有较大走高机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