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内盘资讯 > 正文
 

连粕压力仍在上行存疑 国内豆粕缺乏需求基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 09:48 证券时报

  金牛期货 杨文年

  在外盘豆价上扬的引领下,本周豆粕(资讯 论坛)亦呈强劲反弹之势,市场价格的上涨再次激活了市场人气,连粕两个主力合约M0508、M0509的持仓量近几个交易日来增势明显。市场能否有效摆脱近期的低迷盘整格局而再拾升势,笔者愚见,时机尚未成熟。

  国内豆粕缺乏需求基础

  在大豆(资讯 论坛)进口方面,今年以来,尤其是4月份以来,国内进口大豆的数量明显增加。1至4月份,国内进口大豆总量达到了731万吨,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综合计算,今年上半年国内进口大豆的数量将达到1120万吨左右,这一数字将高出去年同期220万吨左右,增幅高达25%。我们知道,市场需求的增加是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幅度。不难看出,今年以来,国内进口大豆的到港数量已经明显超出市场所需。

  由于目前国内饲料市场尚未完全走出需求的低谷期,而大量的进口大豆到港又带来了压榨量的回升,豆粕市场供给压力由此增大,致使近期国内豆粕现货市场价格自3月份以来持续回落,众多的油脂企业对豆粕的后市发展心存疑虑。从上周三以来,随着CBOT豆价的上扬连粕价格也随之回升,连粕M0508由2486元/吨涨到周四的2669元/吨,涨幅同样为7.4%,反观豆粕现货价格,在本周三之前的一周时间里,江苏及山东地区的豆粕现货价格稳定在2500元/吨的低位,周四,在外盘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几个主要的大型油脂企业把豆粕的出厂价格大幅上调到2630元/吨,但是,有价无市的现状显示了厂家追随外盘报价的举措仍然缺乏需求市场作为基础。在现阶段,豆粕出厂价格的上涨难以催促饲料企业的追涨反而会给饲料企业带来抑制作用。

  全球大豆产大于消

  从国际大豆市场看,尽管本年度全球大豆的产量因巴西产量的下降而有所减少,但是,本年度全球大豆的产量依然高出上年度的产量,同时也高出本年度全球大豆的消费量。据《油世界》称,2004/2005年度全球大豆的产量将达2.1181亿吨,相比之下,本年度全球大豆的消费量为1.999亿吨, 而上季全球大豆的产量为1.851亿吨。国际大豆市场充裕的库存足以令市场多头的追涨意愿变得更为谨慎。

  天气炒作时间过早

  但是我们知道,影响期货市场价格变化的因素不仅来自现货市场,也有来自对未来市场因素的预期。今年,由于中国和美国大豆种植面积的下降,预计今年中美两国新豆的产量将比去年出现减少,这是目前大豆市场多头最大的预期。另外,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性也是市场的普遍利多预期,有天气预报称,今年的6月至8月间,我国北方地区的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及东北南部、华北东部等地区将可能发生洪涝灾害,这个时期正是东北地区大豆作物生长较为关键的时候,这时天气的不利变化对大豆的最终单产影响会较大。而美国的天气预报则称,在6、7月份美国的主要大豆作物带降雨偏少,8月份气温正常,但作物带西部雨量偏少。但是,在目前大豆的生长尚未达到对单产影响最大阶段的结荚灌浆阶段时,目前尚不算很差的天气状况对市场利用天气作为炒作题材尚不足为支持。

  锈菌病是后期市场忧虑的另一因素,随着天气的转暖及夏季东南风的影响,在美国本土成功度过冬季的锈菌病将可能会增加传播的概率。但是,据北美植物疾病预测中心本周三的言论,后期锈菌病存在不确定性,这为该题材的利多性蒙上了迷雾。

  另外,目前国内疫情的确诊时间是在5月12日,借鉴国外的疫情情况来看,如果6月份的上中旬疫情不扩散,市场将不会有什么影响;反之,那市场利空影响将会较大。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国内疫情对市场的最终影响也是难以确定的。

  综合来看,国内外大豆市场不乏利多炒作题材,但是在目前新季大豆作物的播种工作尚未完成、市场中的空头因素尚未有效消化的情况下,市场有效突破现有震荡格局而大幅上升的时机尚不成熟。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