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际期货评论 > 正文
 

伦铝涨至十年高点 供应预期下降金属整体上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7日 10:40 中国证券报

  实达期货 庞颖

  基本金属仍然在争相上涨,就连一向相对沉寂的LME铝价,近日亦和铅锌一道惹眼起来。3月期铝价继11月3日突破2000美元/吨之后,11月4日达到了2040美元/吨的10年高点;升贴水也有所收紧,在到期日3个月之内的合约之间,11月和12月以及1月和3月期呈倒挂格局。

  这几种表现较强的金属有一共同点:就是未来1-2年时间内,供应可能不及需求。对于铝来说,这次颇为顺利的上涨主要得益于以下方面的配合。在微观层面上,预期供需结构改善是支持铝价在基本金属中表现突出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供应量减少的预期使流入期货市场的资金量加大,供应预期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中国出口减少及西方世界部分产能关闭。宏观方面,整体商品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构成铝价上涨的基础。

  中国因素不再是压力

  一段时间以来,当价格超过1900美元时,就逐渐感受到抛盘压力,很大程度上是中国铝生产商出口点价所带来的。而现在这种压力明显削弱,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国内铝价在10月中旬走出16500-16800元/吨的盘整区间并突破17000元/吨,同时提升了选择出口铝锭的目标国际价格,因此在近期LME铝价突破1900元/吨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内,国内销售铝锭的利润还是略高于出口。其二,国内出口铝锭的总量基本上已被限制,自8月22日取消氧化铝加工贸易之后,仍然能够以优惠税收进口氧化铝并出口铝锭的仅限于政策执行前所办理的加工手册。因此一段时间内加工贸易出口也可以说是出口铝锭的总量只能在某一个数量之下。在政策公布之后的8、9月份,原铝月出口量都在5-6万吨之间,这可能是未来半年到一年原铝出口的基础数量,如果LME铝价上涨幅度较大,估计月出口量将增加1-2万吨,但和上半年月均出口超过10万吨的影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产量预期下降

  在中国对全球市场供应的压力减小之下,其它地方预期产量下降也加强了投资者看涨铝价的信心。产量减少的预期集中在北美和欧洲两个地区,主要因为电力合同即将到期并且电力成本较高使得部分铝厂关闭现有产能。

  根据IAI所统计的9月份产量数据,全球铝(除中国)日均产量为6.47万吨,略低于8月份的6.47万吨但基本持平,减少的产量主要来自于北美地区,西欧地区的产量自7月份略有减少后基本稳定(日均1.18万吨左右)。全球铝产量仍然处在比较高的水平,但是部分铝厂电力合同到期并可能关闭的时间也越来越近。虽然这些电力合同到期的铝厂并不会完全被关闭,铝业公司可能通过改变电力合同签订方式保证铝厂正常生产或者把部分铝厂转让给其它铝业公司,并且中东和亚洲地区的产量在扩张,但可能正是这些不确定因素使得市场对供应量的预期大幅度下降。

  此外,在电价和氧化铝价格上涨推动下,铝生产成本增加增强了市场对铝价高度的预期,我们从LME远期合约的价格可以明显看出,远期价格上升对近期价格多少具有一定影响,但个人认为成本增加对价格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弱。

  经济和通胀构成背景支持

  单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LME铝价上涨主要来自于对市场平衡变化的预期,而包括所有基本金属的不可忽视的背后支持力量则是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宏观经济强劲表现。

  首先,全球目前仍处在通胀上升时期,基本金属价格上涨周期尚未终结。美国景气循环研究机构ECRI上周五公布的报告称,美国10月份通胀压力上升到了5年半来的最高水平。在过去的低利率时代,全球资本流动性大大加强,并且在全球金属需求增强,库存下降配合下,资金对金属市场形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价格达到周期性高位,而这种力量仍在持续。

  其次,加息和高油价影响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

美联储自2003年以来持续加息也有两年之久,但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似乎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油价上涨将损及需求,但是就目前全球经济成长和金属需求状况看起来都比较强劲。美国的ISM制造业指数、欧洲和日本的PMI指数以及OECD领先指标等在疲弱一段时间后开始反弹,制造业部分仍然在扩张。金属需求方面,在夏季清淡消费之后都在恢复,表现在现货市场的升水上,如美国西北部现货铝升水从9月份的3.75美分/磅左右上升到10月份的4.75美分/磅。

  实际上,现货铝市场还没有达到紧张地步,除了中国压力减小的因素,LME铝价上涨的基础更多在于对未来市场平衡状况改变的预期,当这种预期或者外在环境发生变化时,现货市场对价格的支撑力度就相对较弱。但个人认为这种推动LME铝价的气氛还会持续下去,未来铝价也有进一步上涨空间。国内市场则相对受限,随着LME铝价的上涨,比价可能进一步缩减,甚至突破前期低点。(中证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