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际期货评论 > 正文
 

美国动用战略储备杀鸡取卵 油价回落后将再冲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10:53 证券时报

  主持人:9月13日,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继续走低,收于63.11美元/桶。8月底,因卡特里娜飓风的影响,该价格曾突破70美元/桶,创下历史新高。此间,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和美国先后宣布,为弥补飓风“卡特里娜”造成的损失,释放部分战备储备原油。IEA声称,此次各成员国释放战略原油储备包括抑制需求及提高产量,最高可能达到每天210万桶,这相当于全球燃料日消费量的2.4%左右。美国将释放100万桶战备储备原油。欧洲主要向市场提供汽油,每天62.4万桶。IEA称,此举有助减缓油价波动程度
,并重申,9月15日将召开成员国会议,讨论释放储备油对市场的影响。这一举动以及美国炼油业务和墨西哥湾地区的原油生产逐步恢复,造成了油价的回落。

  有观点认为,此次油价短期下调之后,将继续上行,而且因为石油战略库存减少后在短期难以恢复,后期油价会上冲得更加厉害,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潘向东: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有两大目的,一是防止遭到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时避免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同时通过石油战略储备的调节来为调整能源消费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争取时间;二是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至于受到以政治或经济动机为出发点的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本次石油战略库存的动用是基于前一个目的。

  油价在短期下调之后,油价肯定还会出现反复,但油价会冲得更高的看法是没有根据的,原因有二:首先,在油价高位的时候,IEA并不会加大对库存的补给,也就是不会在石油高位时去增加对石油的需求,助长油价的拉升;其次,IEA动用石油战略库存,是为了避免因为飓风的影响导致石油供给的减少而引起世界经济的快速下滑。

  

石油价格的走向不能单看供给,还要考虑需求,也就是要考虑供给与需求的剩余(或缺口),它的变化才是石油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目前世界经济的增长已经开始下滑,对石油的有效需求的增幅也随之减少,由于石油战略储备的动用足以弥补由于飓风所造成的供给减少,同时飓风原因所影响石油生产也将逐步恢复。所以供给和需求所产生的剩余在未来时段会由于世界经济的减速而出现增长。我们认为在国际能源署、美国、德国和日本动用石油战略储备这一外力因素的刺激下,结合我们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测结果,我们认为国际石油价格在短期内会有所振荡,但在9月份和10月份之间石油价格冲击70美元/桶的可能性很小,石油价格已经进入下滑通道,到明年将下滑至40美元/桶左右。

  主持人:如果油价继续走高,会对我们的消费模式形成什么影响?对相关产业和公司会造成什么影响?

  潘向东:假若石油价格由于外力不可抗争的事件而出现持续走高,国内的油价肯定会随之不断上涨。因为我国是石油净进口国,油价倒挂的现象只能短时间内通过国家控制形成,但是这油价差距也不能太大,并且持续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会形成油荒。

  国内油价的上调,对投资的影响是短期的,直接造成投资需求的减少。但对消费的影响是长期的,它会改变整个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就是会使消费者更趋向于更节能的产品消费。例如对汽车的消费,消费者会更趋向于油耗小的汽车。就产业而言,石油价格的提高,会使社会加大对石油的替代产品,即煤等其它能源产品的需求,这样就会使其它能源产品的价格随之上涨,加大这些行业的利润空间。能源价格的上涨对其他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加大它们的生产成本,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这对那些能源依存度很高的制造业是相当不利的。

  主持人:有人把此轮

国际油价的高涨归因于中国进口需求量的上涨,你同意这

  个观点吗?

  潘向东: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中国本轮石油进口需求增长从2002年10月开始启动(见图1),而全球的石油价格在2002年元月份就已经开始上涨,在中国石油进口需求量同比增长在2004年下半年开始下滑时,全球的石油价格却仍然不断创出新高。

  本轮国际油价的上涨是从1998年11月开始的,当月月底纽约商品交易所1月远期交割的石油价格是11.22美元/桶,达到80年代以来月收盘价的历史最低水平(见图2、图3)。从图2可以看出石油价格自1998年以来的走势,至2005年8月底石油价格为68.94美元/桶,其间增长了近5.14倍。其间增长最快的两个时段:一是1999年3月至2000年11月,其间石油价格增长了1.02倍;二是2003年9月至2005年8月,其间石油价格增长了1.35倍。石油价格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增长如此之迅速,其原因到底为何?我们一般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供求失衡、美元贬值和市场投机。

  主持人:国际油价的走高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主要会通过什么方式,在什么时候较集中地表现出来?

  潘向东:计量分析发现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投资有一种抑制作用,但国家管制油价产生的油价倒挂使国民收入、消费与国际油价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的关系。短期动态分析显示,石油价格对国民收入和消费的抑制作用将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表现出来。

  石油价格的变动对消费的冲击是长期的,对国民收入是中期的,而对投资的冲击却是短期的。对消费产生长期冲击,是由于石油价格的变动能改变消费者对能源消费的消费习惯,所以要改变目前能源耗费严重的现状,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主持人:在这一轮油价走高引发的能源危机中,我们国家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潘向东:要减少石油对一国经济的冲击,并不是通过对价格的管制就可以达到目的,相反这种管制会由于石油价格传导链的断裂,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不利于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不利于石油资源的最优配置,当国际油价发生持续性的价格波动时,这种管制会加大对经济的破坏力。

  我们认为下一阶段国家将从两个方面对石油战略进行改革,首先加大国家石油战略储备。

  一个国家要做到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减少石油供给对一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冲击,就必须建立石油储备体系,提高石油储备能力。中国目前石油系统内部石油的综合储备天数仅为21.6天,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石油战略储备明显不足,目前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相当于158天的进口量,日本为160天,德国达到127天。中国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持续性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们将比较被动。作为全球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下一阶段加大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应该是我国能源战略改革的重点。

  其次,我们应该逐步放开石油价格和打破石油行业垄断。在目前中国石油市场上,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集团垄断优势地位相当明显,在原油市场,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控制了22%和65%的市场份额;在

成品油市场,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8%和38%。对于石油的进口,中国拥有进口专营权的企业也只有4家(中石油、中石化、中化、中海油),其他依赖配额生存的小规模进口商,只能分享20%左右的份额。在销售环节上,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强调上下游一体化、产供销一体化、内外贸一体化,在石油产品销售上实行内部价格。垄断集团的一体化战略和垄断集团的过于集中,它们就可通过“合谋”和关联交易,压制新进入该行业的竞争者,妨碍了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