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国际期货评论 > 正文
 

美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教训:供应来源的多样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 09:03 第一财经日报

  每当油价暴涨时,人们总是习惯于想起中东地区和其他产油国发生了战争、革命或者恐怖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经过两次中东战争、伊朗革命、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委内瑞拉大罢工到伊拉克战争,石油危机基本上是地缘政治危机的结果。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美国一直将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心放在对海外局势的掌控上,特别是对中东事务的深深插足。从一定意义上说,战后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局势,是围绕着以美国为终端的石油开采、提炼、输送和消费展开和演变的。到了21
世纪,随着几个新兴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的崛起,围绕美国的全球能源格局受到挑战。

  由于现代

能源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全球能源市场的一体化,使爆发能源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而且其破坏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一场产油国的罢工,或者一个石油寡头被捕,如果成为一些正在积累的长期因素的导火索,可能会以蝴蝶效应引发一场全球能源危机。

  卡特里娜飓风告诉我们,引发能源供应危机的,除了地缘政治危机,还有自然灾害。

  卡特里娜飓风使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萨斯州的上下游石油设施几乎全部瘫痪。令人震惊的惨状,使国际市场一度担心会引发美国、进而全球的石油危机。以往的石油危机都是原油危机,这次危机不仅涉及原油,还有天然气、炼油厂和电力,所以被一些分析家称为综合性能源危机。

  所有这一切,说明美国的墨西哥湾在石油安全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的石油钻探就开始向墨西哥湾海域进军,到目前为止,湾区密布着巨大的油气钻探和输送系统,约包括800个有人和数千个无人海上钻井平台,海底下盘根错节着长达6万公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其中许多伸向密西西比河出海口。所有这些,意味着美国国内三分之一强的原油产量和五分之一的海上天然气产量,同时,这里还是约十分之一的美国原油进口走廊。沿墨西哥湾排开的炼油厂和密如蛛网的输油气管线,构成了美国最重要的能源资产。

  美国在海外布下重兵,配以外交手段和全球能源市场,确保海外石油开采和运输的安全,是其战略目标。但正如当年的“9·11”袭击一样,没有料到的是一次飓风几乎让美国陷入一场能源危机。

  最终卡特里娜给美国及全球能源市场带来的可能是一场冲击(shock)而不是危机(crisis),但这足以让我们从美国的教训中对石油安全战略进行一番反思。

  除了通过军事、政治、外交、国际市场等手段来保障能源供应、防范能源危机,自然灾害的破坏应该日益引起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的警觉。这次美国受到重创的许多能源设施,都是为防止百年一遇的灾害而建造的,但是,遇到卡特里娜仍然受到重创,说明灾害的预警、防范和救助,应当成为综合性的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美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为应付产油国供应中断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基础设施,也完全可以用于应付自然灾害,正如当年为应付恐怖分子生物及化学武器袭击而建立起的疾病控制中心,最终在对付SARS时起到了作用一样。

  战略石油储备对于稳定

石油价格的作用非常巨大。它并不能防止能源冲击的出现,但能有效地通过短时间内保障石油供应,抑制国际市场的价格,来缓冲能源危机的破坏性。此外,当一场全球能源危机的可能性出现在地平线时,包括国际能源署在内的全球能源战略储备机构,应该及时释出原油,否则,一场危机足以把美国经济,进而全球经济拖入衰退。所以,一个能源消费和进口大国,不可能追求一个“独立自主”的能源安全战略,必须建立一个相互依存的安全网。

  早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皇家海军的燃料,正在从煤转向油,时任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立即敏锐地意识到了石油供应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他说:“石油供应的安全与确定性,取决于且仅取决于多样性。”他提出了能源安全战略的一个至今仍然不二的法则:供应来源的多样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