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外盘资讯 > 正文
 

热带风暴丽塔将至全球商品价格开始全线暴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07:30 证券时报

  □实达期货 王冠苏

  9月19日,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测,热带风暴Rita将会在24小时之内转强为飓风级别(时速74英里),并有可能最终达到时速111英里。目前处在巴哈马地区的Rita飓风将会在周三早些时候袭击墨西哥湾。而在那里,刚刚受到Katrina袭击过后的56%的石油产能尚未得到恢复。飓风中心同时表示,Rita将会在周六袭击休斯顿以南的德州地区。而在那里,美国拥
有25%的石油冶炼产能。

  全球商品价格暴涨

  市场随后的反应可想而知。全球商品价格开始全线暴涨。当日,WTI原油上涨4.39美元(7%)至67.3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上涨3.68美元(6%)至65.61美元/桶;汽油上涨14%;取暖油上涨11%。基本金属方面,国际铜价在上周下挫之后已收复失地,LME3月期价格单日上涨幅度超过了100美元。贵金属方面,最近一直表现良好的黄金价格更是在盘中创出了1988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472.5美元/盎司)。同时,代表农产品的棉花和豆油的期货价格也同样出现了显著上涨。

  在商品暴涨的背后,我们可以总结为下述3点。(1)Rita热带风暴的升级和行走路线是造成

原油价格上涨的主因。同时,Katrina留给美国的伤痕和基金力量的借机做多,使得油价进而阔步上扬。(2)原油的暴涨进一步引领了其他商品价格的跟涨。由于投资者面对油价的上涨产生了做多商品从而对冲通胀风险的兴趣,投资者在商品市场上的参与增加了商品价格之间的联动性。(3)从幅度与基本面的对比来看,此轮商品上涨缺乏长期的基本面支撑,上涨很有可能无法持续。

  同时,我们又产生了3个疑问:(1)Rita飓风尚未登陆,原油价格为何反应如此的剧烈?(2)虽然商品价格之前存在着相关性,但是为何影响如此的明显?(3)如果上涨无法持续,那么未来的商品价格将会如何走?

  关于第1点:我们可以总结为下述4个原因。(1)对飓风概念的恐惧:由于Ka-trina飓风给美国社会、经济以及油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千人的死亡数字、千亿的经济损失以及突破70美元的油价高位,促使市场对Rita飓风做出了敏感的提前反应。(2)Rita的行走路线。根据SG投行的一份报告,Rita飓风的行走路线与Kat-rina略有不同。之前未受到Katrina影响的地区(例如休斯顿)和部分冶炼厂商,在这次飓风中估计难逃一劫。而这,无疑对原油的产能雪上加霜。(3)石油公司人员的撤离效应。石油公司对Rita飓风的强烈反应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紧张气氛。根据路透社的报道,Chevron、Royal Dutch Shell、BP、Marathon等石油公司正在从墨西哥湾、加尔维斯敦,以及德克萨斯地区大量撤离工作人员。

  关于第2点,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下述三个原因:(1)对通货膨胀的担忧。目前高企的油价是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次油价上涨再次触发了全球对通胀因素的担忧。而根据耶鲁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对冲通胀风险方面,商品投资要远好于其他投资方式。而贵金属作为避风港资产,此时的受宠也就理所当然了。(2)对美国经济的担忧。在Katrina之后,抨击美国政府延迟救援的文章比比皆是。《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等媒体纷纷表示对布什政府的失望。那么,投资者增加对黄金的兴趣也就不难理解了。(3)基金有做多的条件。不可否认,基金的积极涌入是促使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面对Rita飓风的来临,大量投机资金涌入,短线做多商品价格。

  突发性上涨不会持久

  我们认为,此次受到突发性触动的商品上涨并不会持续太久。一方面,“一朝被蛇咬”的美国政府,此次不会对Rita飓风掉以轻心,冶炼产能的损失将会降至尽可能低的水平;另一方面,从Katrina飓风之后政府和机构的反应来看,美国政府和EIA的战略储备的释放缓解了原油暂时的紧张。目前,如果OPEC在维也纳的会议通过了每日提供200万桶的额外供给,那么油价将会暂时从高位回落。

  美联储可能的加息将会部分平抑通胀因素。关于联储是否应该继续加息的步伐,市场之前争论许多。在Katrina飓风之后,许多人士预期联储可能暂停加息,促进经济的恢复。但是,在另一方面,风格逐渐趋于鹰派的格林斯潘越发偏重于对低位长期利率的考虑,25基点升息的可能性依然占据主导。如今,随着油价的攀升,通胀的风险加大,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那么,从长期来看,这对于商品价格是一个偏空的因素。

  以铜为代表的基本金属依然承受向下的压力。从周一的LME市场交易状况来看,许多买单属于空头的止损平仓,而空头的回补主要是受到目前的紧张气氛和铜价震荡区间低位的影响。所以,从目前的基本面来看(例如持续增加的库存),铜价依然具有向下的压力。

  (

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