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铜市研究 > 正文
 

研究:铜价打破原有区间 强市改变还需要时间(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08:23 国际期货

    二、中国对铜价的影响地位在逐步加强

    1. 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地位在提高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都超出了市场的预计,而在中国04年就开始了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其固定资产投资以及GDP增长仍然可以维持在9%以上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可逆转的发展前景。从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工业增长维持在16%的速度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将继续沿着目前的增长速度发展。

    在国际经济体中,发展中国家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成为这轮抑制通胀的关键。通胀有需求型增长和成本型增长两种方式。从美国经济增长方式上看,主要是消费型增长,美国许多传统商品依赖大量廉价的进口,从而使需求型通胀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发达国家中还有较多的低人力成本的劳力输出,也部分抵消了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型通胀的压力。从而使通胀处于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也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

    在这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维持稳定的最好的转移地区。只要其经济发展不出现问题,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继续维持稳定。其是全球经济发展得以稳定的基石。

    2、中国作为铜消费大国的地位不变

  中国不仅作为铜最大的消费国值得投资者关注,并且作为本轮经济稳定发展的根源更值得市场去关注

    中国在铜供销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中国的产量已经达到了250万吨,06年将进一步成长,预计达到280万吨。这些对于全球的铜供应来说也将会使其结构发生变化。而在消费方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05年消费量已经达到380万吨。而随着

中国经济的增长,铜消费增长的态势仍然在延续,这将会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消费比例,也使全球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注程度进一步加大。在这种消费第一大国的地位作用下,任何的相关铜消费的政策变化以及市场变化都将会直接作用于全球铜市场,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而在未来的5年是中国的十一五发展计划中,加强农村人口城市化将会进一步加大中国的城网建设力度,这也是十一五发展计划的核心内容,将成为国际市场铜消费增长新的题材。由此,在可以预见的06年中,中国将一如05年的情况,在铜市场中的最大消费国地位不变,对于全球的铜价影响力度在进一步加大,中国相关铜市场的国家政策将会直接作用于全球的铜价,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如何也将直接影响铜价的波动。

    三、供应稳定,高铜价抑制铜消费

    1、铜企业罢工以及检修减少了精铜的供应

    05年的铜供应并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虽然我们看到了铜矿供应的充足,但由于精炼企业的停产检修使得精铜的供应受到了部分限制,而在智利以及美国发生的铜企业罢工更是使本身就处于紧张的铜供应受到冲击,进一步使市场的铜供应受到限制,从而使05年的产量仅仅比04年的产量增长了3.1%(ICSG)。这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的8%的增长速度。而机构最好的产量增长预期也仅仅在6%的增长幅度。这是05年铜价可以大幅打破常规区间的最主要原因。而06年的铜供应将会恢复我们之前预期的情况,随着中国的精炼产能的扩张,05年的铜矿过剩所带来的铜矿加工费用大幅走高并不复存在,由下表保守估计增加的产量在77.9万吨。而另外的大多的铜矿将逐步转化为精铜也有利于铜的供应。由此,我们可以预计06年的铜产量将会是稳步增加的。

    国内的产量随着04、05年新建的铜生产项目的开始投产,以及市场中充足的铜矿市场状态,可以预期,中国的产量将会进一步稳步加大。在05年的250万吨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到285万吨以上。由此可以预期全球范围内的铜产量增长将比05年的增长速度有所提高。预计年增长幅度在5-6%之间。

    表1:2006年精炼铜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

   研究:铜价打破原有区间强市改变还需要时间(2)

2006年精炼铜产量变化表(来源: 中国铜业)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全球的铜需求被高铜价所抑制

  罢工等题材的减产将会减少,高铜价抑制铜消费成为主流。

    高铜价已经开始成为限制铜消费的一种利器。根据目前我们了解到的信息,各行业的铜使用量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首先,国外占有30%消费量的建筑行业冲击最大,毕竟铜造的屋顶以及下水管道等设备都可以被铝朔管或者朔料等原材料所替代,这种替代的趋势一经发生,短期内将很难逆转。这将会使铜消费量在06年受到较大的冲击。其次,电线电缆等铜使用量也在缩小,原先的大直径的铜缆转化为小直径的铜缆,而有些可以用铝来代替的电线就直接用铝制造,并且市场中还存在着铜包铝的电线电缆制造。再次,中国空调器铜管主导市场,官方的产量在2003年达4800万台,相当于世界市场的95%.官方的数据显示,空调器产量今年头六个月已经达到了4860万台, 同时出口总量为1900万台, 使国内的产量严重地超过消费 (估计每年达5000万台)。官方的数据显示,空调器产量今年头六个月已经达到了4860万台, 同时出口总量为1900万台, 使国内的产量严重地超过消费 (估计每年达5000万台)。

    在这个市场中铜的消费量也将会在06年受到巨大的冲击而减少。但中国的电线电缆消费仍然难以出现替代商品的作用,由于中国的十一五规划建设中的城网改造等工程将会继续深入,其替代产品难以实现,这个行业又是占中国铜消费50%量,因此,中国的铜消费将会继续维持稳定的增长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全球铜消费的抑制效果。

    06年高铜价抑制铜消费,铜替代产品的出现将渐入主流。铜消费的增长将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3、供需预期与库存变化预测

    从以上的供应稳定增长而消费开始受到抑制的预计之下,我们可以预期06年的供需将处于过剩的状态,以下的几个机构的预测也都显示了过剩量基本在20万吨左右。这对于铜价来说将会是一种压力。 库存在06年的变化也就犹为重要,毕竟其是直接反映供需状况的最直接的工具。

    库存在05年底达到了8万吨以上,其短期增加的趋势仅仅可以反映淡季的供需状态,如果在旺季来临时其能继续维持这种状态的话,价格将会承受更大的抛盘压力。但基于目前的库存基数仍然较低,处于历史的最低位附近,其库存能否突破20万吨将犹为关键,这将直接决定铜的需求低迷所带来的过剩量的增大。这将会是市场价格转变的一个信号。

  铜供需预期过剩,显性库存的变化值得大家关注并把握。

    不管怎样,供需在06年从05年的少量短缺转化为过剩将会不利于价格的走高,甚至有可能使价格发生根本的转变而值得投资者关注。

    表2:06年国外机构铜供需预测(单位:万吨)

   研究:铜价打破原有区间强市改变还需要时间(2)

06年国外机构铜供需预测(来源:安泰科,国际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需紧张向过剩转化将成为铜价从强势转化为弱市的最直接的压力,也将成为06年铜市场最值得关注的焦点。

    四、铜现货升水结构分析

  铜现货价格在05年一年都处于现货升水的状态。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285美圆/吨,这种现货升水的波动反映了现货市场的供需状态以及资金的参与预期程度。现货升水的结构主要是由于现货的紧张以及资金对于远期市场预期较差所带来的。但这种预期不会无止境的走高,在现货升水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必然会吸引较多的隐性库存的轮库现象。在今年年中时升水达到了最高,也是现货最为紧张的阶段。这下图就是铜市场的现货供需状态最直接的反映。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现货升水在持续回落,目前的淡季加上高价格都带来了全球市场的现货并没有像前期那样紧张。其未来的升水的发展情况如何将直接指导我们现货紧张与否。也会有利于我们对铜价未来走势的判断。从目前来看,这种升水结构在库存较低的作用下未来的半年内都难以改变,升水市场的缩小也将指示这一轮牛市最终的结果将会在何时出现。

    图5:05年一年LME铜现货-三月期铜的升贴水比较图(单位:万吨)

   研究:铜价打破原有区间强市改变还需要时间(2)

05年一年LME铜现货-三月期铜的升贴水比较图(来源: 国际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五、不确定因素的冲击

    在价格已经上涨到了历史性的新高以后,市场的价格已经不仅仅简单的反应了供需的情况,也部分反映了金融属性的特性。这也带来市场价格波动未来将会受到更多的不确定性影响,以下就简单的列举几个我们所比较关注的话题。

    1、中国国储事件对铜价的影响

    中国国储在05年9月份的抛铜事件显然是在不该发生的时间去发生了。这其中有太多的东西我们需要反思,但更多的理由我们不能简单的就理解为国际机构为了捕捉其空头头寸就可以大幅拉升铜价,毕竟对于LME8000手(20万吨)的抛盘量应该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应该更多的看到这种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现货市场的继续紧张是价格得以继续上涨的最大理由,而不是捕捉国储的空头导致的结果(毕竟在国储头寸处理完成以后铜价也在继续上涨就是证明)。 但其在这过程中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阶段据传国储的头寸部分迁仓到06年2月合约以及07年的2月合约。这些将会继续左右着未来的铜价的波动,毕竟,对于LME市场来说除了本身的供需影响价格之外,资金之间的对垒也成为左右短期价格波动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在1季度国储头寸没有安全处理完成的情况下沿着目前的紧张供应状况继续挤兑其空头头寸成为市场的短期的主流。这使未来的半年铜价波动更加剧烈。

  铜市场还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值得投资者去品味。特别是05年超级牛市的成因以及市场所发生的特别事件。

    2、美圆走势的反复

    美元指数作为一种工具一直都被美国良好的利用着,其价格的波动更多的取决于美国的国家政策以及经济的变化,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并且美国在06年初还将更换美联储主席,这使美国的货币政策处于更加难以揣测的阶段,但不管其政策以及人员的如何变化,其唯一的目标都是使经济保持足够的稳定增长的状况,这也会使汇率政策中采用更多的稳定因素。对于美圆来说,大涨或者大跌对其都是不利的:涨,国际投资资金可能会出逃,跌,对美国国家的经济稳定有较大的冲击。因此,可以预期,美圆指数在未来的一年内将进一步处于稳定的阶段,这过程我们不排除其有较大的波动,但相信应该还是在80-100的区间内。其进一步的政策对于美圆的冲击究竟有多大可能也会成为市场难以预测的一面,毕竟其目前仍然是历史最高的赤字可能会对美圆汇率形成巨大冲击,也使国际基金对于美圆指数的长期不看好。总之,美圆指数在国际市场中有部分是可测的,更多的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而对于国际铜市场贸易来说仍然是以美圆计价的,这也就带来了铜价的部分不可推测。总之,美圆的走强将会对铜价有压力,反之则相反,这是一个规律。在未来的一年内仍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不要被阶段性的波动不受冲击就忽略了其对铜价的冲击。这美圆的波动也是铜价未来走势的一个白怒确定因素而值得关注。

    3、高原油价格所带来的冲击

    05年,原油作为原材料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显赫。而原油价格的波动同样是较为复杂也难以掌控的。我们经历了油价创出历史新高的一年,也带来了铜价的突破历史。这两者似乎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关系,从个人理解来看,除了两者都是战略储备以外,这两者也受到经济变动的影响,因此,带来了两者的同步波动,而原油价格更加是领先于铜价的波动,毕竟,原油与经济增长的70%领域都有关系,也是通货膨胀的最直接的诱导因素之一。而油价的先行上涨必然会传导到其它各个领域之中,因而使铜价的上涨相对的滞后于油价。05年油价已经突破历史,其06年的走势在大家看来仍然会是在高位运行,这样将会进一步推动大家对通胀的预期,也使铜价可能继续维持在高位运行。而油价的回落将会直接使各种商品的成本有所缓解,也缓解了通胀的预期。对于铜价不利。因此,油价的下一步波动方向也会直接作用于铜价,而油价的走势也值得铜投资者的关注,使铜价进一步处于难以预测的阶段。

    六、基金积极参与加大期铜价格金融属性

    05年的铜价是基金控盘的一年,其在铜价的波动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铜的少量短缺在价格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加大了其商品期货金融属性的波动。几次基金的持仓在往净空方向靠的时候都得以转化为增加净多头寸的过程,进而使价格一直处于稳步的上涨的通道之中,这也很好的体现了铜市场的基本面供需状态。基金在目前的期铜市场中是先行者,因此,关注基金的动向将会给予我们方向性判断的指引。

  05年基金主导盘面,06年的基金动向仍然会给予我们较多的判断价格走势的蛛丝马迹。

    首先,通过下图的比较前两次牛市行情的上涨我们就可以得出,在基金没有转化为净空头寸出现前,我们很难给价格定义为转势,而这种情况的发生也将会在价格下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看到。因此,其成为我们判断价格转势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其次,短期的价格波动也与基金的持仓变化有关,基金在今年的几次净多头寸缩小又重新增加后都伴随着价格的突破上涨。因此,未来的价格能否突破仍然有赖于基金的增仓。

    再次,06年的基金注定了是开始寻机出逃的一年,毕竟05年的基本面供需紧张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基金必然会在这阶段寻找机会将浮动盈利转化为实际利润。因此,我们在06年将着重关注基金的动向,把握住基金的是否出逃将会给予我们最大的抛空机会。这值得投资者去跟踪以及研究。

    总之,06年的基金动向将继续如05年一样基本主导着铜价的波动,其任何的持仓变化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以把握住最好的抛空投机机会。06年的铜价继续在基金的影响下金融属性进一步加大而铜价的波动空间也在进一步扩大。

  技术分析中,铜价打破原有区间,强市的改变需要时间。06年的铜价如何发生改变或者是继续走高在技术图形中并不能给予我们太多的帮助。

    图6:铜价与基金净多持仓变化

   研究:铜价打破原有区间强市改变还需要时间(2)

铜价与基金净多持仓变化(来源: 国际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