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铜市研究 > 正文
 

受基金多头平仓的压力 期铜将维持振荡较长时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 00:57 经易期货

  一、上周市况:

  上周LME铜价继续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从交易情况看,在目前价格的回落主要是受到了基金的多头平仓压力而下跌,因此在基金停止平仓后价格也就失去了向下的动力,目前基准合约三个月期价短期的支持很明显是在4700上下。

  国内外上周的走势基本与LME一致,与LME的市场价差也如期缩小,从盘面看,这种局面预计将维持较长时间,因此以当前的交易情况看,在国内少量持有多头的风险相对而言是较小的,而对于垮市场套利的交易者来说,目前的结构无疑是有利于他们的。

  LME三月期铜日K线图

   受基金多头平仓的压力期铜将维持振荡较长时间

LME三月期铜日K线图(来源:经易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上海铜0605约

   受基金多头平仓的压力期铜将维持振荡较长时间

上海铜0605约走势图(来源:经易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二、基金持仓变化:

  上周二之前基金的多头平仓节奏明显减缓,从CFTC公布的持仓看,基金多头仅仅减少192手,而空头的平仓相对较为集中,减少了2044手,这也使的基金的净空有所减少,而结合周二之后的交易看,基金的空头平仓规模应该更大一些,这也是导致价格在下半周能返回到4800以上的主要原因,从这一点也可以说明,目前市场的振荡格局在近期是不会改变的。

  美国CFTC铜市场持仓结构表3月7日

非商业持仓总量

商业持仓总量

可报告合计持仓量

不可报告持仓量

日期

多头

空头

跨期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多头

空头

2.21

23, 242

25, 672

9, 399

43, 499

44, 265

76, 140

79, 336

13, 814

10, 618

2.28

18, 584

23, 143

10, 244

44, 281

42, 203

73, 109

75, 590

12, 247

9, 766

3.7

18, 392

21,099

10, 686

44, 178

42, 923

73, 256

74, 708

12, 355

10, 903

-192

-2, 044

442

-103

720

147

-882

108

1, 137

   受基金多头平仓的压力期铜将维持振荡较长时间

非商业与商业净头寸对比图(来源:经易期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COMEX期货持仓由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CFTC)每周五公布,其截止时间是当周二至前周二的持仓变化)。

  三、宏观经济状况:

  上周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不是很多。耐用品订单的大幅下降一度给市场不小的压力,但从后来的市场反应看,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经济会突然出现令市场担心的增长放缓。而日本将结束宽松的货币政策令市场较为关注,当然这反过来应表明目前日本的经济增长情况应该是不错的。

  美国商务部公布,1月工厂订单下滑4.5%,12月修正后为增加1.6%。 路透访问的分析师之前预期美国1月工厂订单将减少5.3%。鉴于多数非耐久财订单在当月完成,美国商务部并不追踪非耐久财未交付订单的情况,因此在工厂订单报告中,工厂未交付订单等同耐久财未交付订单。美国劳工部公布,美国第四季非农业生产力环比年率修正为下降0.5%,原为下降0.6%;第四季单位劳工成本环比年率修正为成长3.3%,原为成长3.5%。 环比年率系以季度变动率推算,代表在该季度变动率持续不变下的年度变动率。根据路透调查,分析师预期美国第四季非农业生产力环比年率修正为下降0.1%,单位劳工成本修正为成长3.1%。

  据路透对42位驻欧洲的策略分析师的调查,日本央行料将在年底前将指标利率上调至零以上,以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一些分析师称,日本央行周四决定结束向市场额外挹注资金的量化宽松政策,这将给提振全球资产价格的异常低利率时期画上句号。但市场参与者中多数称这一政策变化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将是渐进和温和的。 “央行已经自超宽松货币政策转为宽松政策,”市场流动性仍相当充裕。“关于日本央行将于何时将指标隔夜拆款利率调升至零水准上方,。受访分析师涵盖范围广泛,包括西欧的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 在被问及日本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对削弱对全球资产价格的支持的影响有多大时,八位分析师认为将产生显着影响,分析师认为在历经数年的庞大流动性之后,日本央行的举动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若是全盘考虑到其它央行的举措,则从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时期这个角度看,日本央行的政策调整有着很大的意义。”看一看公司债,新兴市场,政府公债收益率等的表现,还有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这些都是宽松货币政策的产物,因为金钱的价值太便宜了,这种情况将改变。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表示,截至1月底的一年间,OECD国家消费者物价上涨了3.0%,大部分原因是能源价格高企,美国尤为突出。 能源价格攀涨了16.7%,食品价格则上升1.9%。OECD 30个成员国的经济产出占到全球的60%左右。 12月物价涨势较为温和,较上月近持平,较上年同期则涨2.7%。11月时物价实际上有所回落。 OECD声明称,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消费者物价较上年同期增长1.8%。 美国1月整体物价同比增长4%,其中截至1月的能源价格较上年同期骤增24.8%。 而根据1月欧元区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ICP),欧元区物价整体较上年同期增长2.4%,其中能源价格上涨13.6%,食品增长1.7%。但核心通膨仅增长1.2%。 日本1月消费者物价年率增长0.5%,其中能源价格上涨5.8%,食品价格则持平。市场预期日本央行近期将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核心通膨则较上年同期增长0.2%。 英国整体物价较上年同期增长2.4%。尽管瑞士通膨在食品价格下滑0.9%的前提下增长1.3%,但仍远低于均值。

  行业方面,知名机构表示,中国对于金属的需求被视为近期金属价格强劲的推动力量,但实际上生产商如何增加供给更为重要。那些将商品价格急剧上涨,简单归因于中国高需求的投资者,目前面临着重大风险。金属价格猛窜的时期可能即将结束。中国的需求可能令人失望,而更为重要的是,增加的供给可能将进入市场。”每当价格上扬时,随后一段时间供给便开始增加,价格走势自然逆转。“金属价格涨势继续超越以往平均的周期,因供给没有及时跟上,而且起先并没有人相信这波上涨周期能够持续这么久。不过今年诸如铜、铁矿石以及氧化铝等初级商品出口企业,料将会增加供给。 ”资本支出在一年多以来一直稳步增加,在去年受到供给瓶颈抑制后,矿产商一再承诺要增加生产。“”或许对投资者而言2006年并不能象2005年那样幸运,他们过于押注偶尔的生产瓶颈、罢工以及地震会继续给全球矿产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中国财政部周四表示,决定自4月10日起,将精炼铜及铜合金的出口暂定税率由5%调至10%,铜材的出口暂定税率由0%调至10%。 “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财政部在其网站上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铜消费量可能会减少,因新的税率将使铜产品出口减少。 他们表示,精炼铜出口税率上调,将严重降低中国自2007年开始的铜出口。很多铜冶炼厂拥有今年的加工贸易许可证,可免税出口。 “由于出口将减少,新政策将限制铜消费。”大连北方期货的分析师Yang Jun表示,指的是中国调整了铜产品出口税率。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2005年消费的精炼铜约有三分之一来自进口,用于制造电线等产品,然后出口。 去年中国铜产品出口增长近19%,达到463,560吨,大致相当于一个月的产量。受全球价格高涨刺激,中国精炼铜出口增长13%至140,171吨。 2005年,中国精炼铜产量增加23%,达到250万吨,仅12月一个月产量就比上年同期增加41.7%。

  四 、结论:

  从目前来说,基本金属市场一季度末所形成的宽幅振荡格局在深层次的背景上是不会改变的,大到宏观的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局势,政策,小到行业的结构性改变,在小到铜市场中始终被人们所关注的基金持仓,以上所有方面在目前来说,都有太多的不可确定性,这诸多的种种迹象表明市场在无序的状态下显然也很难出现类似于以往的看上去较为壮观的单边行情。

  而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操作来说,眼下用以往的交易方式或者是预测方法显然又将回陷于误区,因此对于目前的基本金属市场及铜市场来说,认清楚这个形势是有必要的。

  一周市场:

交易所

涨跌

一周成交量

持仓及变化

SHFE

46850

46990

45450

45480

-1220

494827

98416+3816

LME

4945

4945

4665

4815

-130

494827

247218+9166

COMEX

225.7

225.8

213.8

221

-5.4

59246

87648+272

  相关数据图表:

  基本金属库存和价格

   受基金多头平仓的压力期铜将维持振荡较长时间

基本金属库存和价格走势图(来源:Macquarie研究,2006年3月)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