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2005年铜市行情波澜壮阔创出历史新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08日 08:01 天地期货 | |||||||||||||||||||||||||||||||||||||||||||||||||||||||||||||||||||||
一、2005年铜市回顾 2005年铜市行情波澜壮阔,创出历史新高。铜与原油一样在各自领域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们也共同成为商品牛市的主领品种。下图为沪铜12月周线图,两个箭头范围内为2005年走势。
2005年国内外期铜市依然处在持续了三年的牛市之中,其间价格的回调往往短暂而有限。对“战略性”放空者而言,止损出局简直成了宿命,偶尔出现的浮赢转瞬即逝。 2005年初,许多机构都作出了年内铜供应将出现过剩的预测,受此影响,上半年期铜涨势较为缓和。随着时间推移,出现了诸如产业工人罢工等因素,机构也纷纷调整其年初的预测,少量短缺的观点渐渐占据市场主流;与此同时中国国储在国外的大量空单受到挤压,加剧了多空矛盾,2005年铜市出现了爆发性行情,铜价轻易越过一个个令人瞠目的高点。到目前为止还看不到铜价大幅回落的可能。 沪铜在国储的抛售下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滞涨,进口也受到阻碍,但当国储停止抛售后,出现了大幅补涨行情,与外盘的比价关系也得到修正。 2004年全球铜市场有76万吨的供给缺口,2005年1-6月份,仍出现了21.9万吨的供给缺口。ICSG数据显示2005年铜市场总供给量要比2004年的总供给水平约低50万吨,而铜市场的消费水平则并无大幅度下降。连续短缺使得2005年全球铜市场的供应紧张程度要高于2004年。 基金操纵往往成为人们解释商品“异常”上涨的最好理由,也成为操作失误的挡箭牌。其实冷静分析后,我们会发现铜的牛市是需求引发的,更多的在于基本面题材的支持,绝非基金凭空制造出来的。就象中航油被套巨亏时,国内评论也曾一致指责国外基金捕猎中国头寸,但实际上在中国资金斩仓出场后,原油仍未停止上攻,其后的升幅更为可观。基金的作用是“借势造价”,而不是人们习惯说的“借钱造市”,这么强调并不是玩抠字眼的文字游戏,而会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市场。 二、全球经济环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5年9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05年和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均为4.3%。其中,美国经济2005年和2006年的增长率将分别为3.5%和3.3%,低于2004年的4.2%;;欧元区经济2005年、2006年将分别增长1.2%和1.8%;日本经济则均将为2.0%。总体上来看,全球经济将在2006年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运行格局。 观察过去30年铜消费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当全球经济增长保持在3%以上是找不到精铜消费出现下降的例子的。2005年全球经济保持4.3%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铜消费却将出现同比1.4%的下降(ICSG预计)。这也许可以用铜价上涨过速令消费商出现迟疑来解释,国内很多用铜企业就已经减产、停产,这种应对偏于消极(另一方面现货风险的集中体现也令一些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期货市场)。消费停顿应该是暂时性的,如果铜价长期维持在高位,消费方最终只能接受。 三、全球消费预计 全球最大的精铜消费地区是欧盟,其次分别是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ICSG于2005年11月份公布的的数据显示,2005年1-8月份全球精铜消费同比下降了1.2%,其中欧盟消费下降10%,北美消费下滑9%,日本消费下降5%,韩国消费下降10%,中国台湾消费下降11%,而消费保持增长的主要消费国家只有中国和印度,同比分别增长了11%和15%。从这些数据我们读到的是全球主要的发达经济国家的精铜消费在2005年出现了普遍性下降,而消费增长则主要集中在亚洲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 如下数据是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2005年11月份对2004年及2005年全球精炼铜产量统计及预测(单位:千吨):
数据表明2005年全球精铜产能增加最快的是中国和非洲,由于非洲产能总量较小,对全球影响甚微。对全球供应影响最大的南美洲和北美洲增长缓慢。供求关系虽趋于缓和,但需求仍十分强劲。供需缺口缩小无法转化为交易所的显性库存,这为指数基金持续挤空提供了巨大机会。 我国金属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对交通运输、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的支持。自2000年以来,中国铜需求保持年均15%左右的高速增长,并在2002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消费占全球的份额从2000年的12.7%攀升至2004年的19.7%。2005年上半年铜的表观消费量为185万吨,其中36.4%通过进口满足;进口依存度上升了1.9%。行业快速扩张是近年来铜消费增长的主要支柱,未来5年我国电源平均每年新增5000万至6000万千瓦。据测算,每增加1万千瓦装机容量,大约需要铜材480吨。因此,我们估算出电力行业扩建对中国铜消费增长年均贡献即超过20万吨。另外制造业的扩张也推动了铜消费的增加。综合来看,未来5年中国市场年均铜消费增加量可能保持在25万吨以上水平。
美国工业持续强劲扩张,体现在股市上就是道琼斯工业指数2005年仍稳定在10500点一线波动,巩固了克林顿执政时期的发展成果,至今美国企业的盈利能力仍十分强劲;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确保了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精铜消费国对精铜消费的整体需求。这让很多投资者有理由继续看好美国2006年的经济发展前景。虽然2005年美国精铜消费需求下降了4.4%,但比市场预期要好得多,2006铜的消费将能保持相对稳定。
2005年欧盟铜消费大幅度下滑对全球铜消费总量的影响是显著的。ICSG截至2005年8月份的数据显示,欧盟在1-8月份的铜消费量同比下降了10%,而ICSG对欧盟全年的消费量预估则从10%调降到了7.2%。由此可见,欧盟在下半年度的消费数据要好于上半年的消费情况。由于欧洲市场德国铜消费占据首要地位,因此德国经济的景气与否对欧盟铜消费量差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欧盟铜消费变化与德国经济之间存在较好的联动性。IMF预计,德国2006年经济增长将好于2005年,并可能实现1.3%的经济增长,因此我们也可以预期2006年欧盟国家铜消费量将会出现回升。笔者认为,欧盟铜消费将会有15万吨左右的增长量。 2006年日本经济将继续保持2%的速度增长,韩国经济则将从2005年的4%恢复至5%,可能带动日韩两国贡献5-10万吨左右的增长量。 综合上述分析,2006年全球铜市消费将扭转2005年的颓势,并可能实现45~60万吨的增长量,即2006年全球消费量将在2005年1645万吨的基础上增长至1700万吨。 四、消费构成分析 铜消费领域主要是电线电缆、电子电器、机械制造、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的消费结构有显著的区别。以下是美国和中国两个具有代表性国家的消费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