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期货突然全涨停 国储局与国际炒家交火暂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 03:55 北京晨报 | |||||||||
岁末,中国与国际期货炒家的博弈几乎是一场全球战役。几天前,中国期铜交易员刘其兵失踪后,国际游资与国家物资储备局在期铜交易上两度交火,中国打空方,游资打多方。昨天,上海期铜再次暴涨后,国际游资的新一轮反攻又打响了。 炒家将上海期铜打到涨停
昨日,国储局第三次以公开竞价方式销售2万吨国储铜的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价再次创出4255美元/吨的新高,上海期铜的两大主力合约沪铜1月和沪铜2月更是双双触及涨停,分别创出37770元/吨和37430元/吨的历史高点。这意味着,国储局在伦敦金属交易所面临的损失增大,三次抛售现铜平抑铜价的操作失利。 11月23日,在国储局2万吨现铜拍卖当天,上海期铜各主力品种纷纷下跌,主力合约沪铜1月和沪铜2月更是一度触及跌停。当时,市场认为中国对铜价的调控已占据上风。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场在国储局和国际投机基金之间展开的战役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在此基础上急剧升级。 “刘其兵事件”余震升级 “刘其兵事件”的余波开始放大。两周前,国家物资储备调剂中心交易员刘其兵被爆失踪。这位在国储旗下惟一拥有LME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下单资格的交易员,失踪前在LME卖出了20万吨铜期货,没想到国际炒家立即盯上,不断抛出买单将铜价推高。 随后,国际炒家突然发力,至昨天为止,国储局所持有的空头头寸可能要蒙受1.14亿美元的浮亏。 国储局之所以被国际投机基金盯上,原因在于在市场上频频的大手笔操作。过去两年里,代表国储局在市场上操作的刘其兵一直执行在LME卖出铜、在上海期交所买入的跨市场套利操作策略。这种“外盘抛空,内盘做多”的市场操作策略在铜价单边走牛之下往往会形成伦敦空头头寸亏损、国内多头头寸盈利的局面。 此前,中航油老总陈久霖在海外期货市场犯下同样错误:敞口巨额头寸往往会成为金融大鳄的“早餐”。 从2004年10月到今年3月份,刘其兵“买了就卖,卖了又买”,不执行买进即交割收货的运营准则, 为炒家留下了空子。目前有两股力量已成为国储局在LME期铜空单上的主要对手,包括“股神”巴菲特和曾经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索罗斯旗下的以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对冲基金。 “刘其兵事件”加剧了中国力量与国际炒家的斗争。 年内还将有更大的搏杀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铜进口国,但铜价创新高使中国损失巨大。面对这一局势,中国想在铜价上抢夺第一消费国的定价话语权,但国际投机基金又联手“逼空”中国,尖锐的矛盾意味着年内双方还将有更大搏杀。 期货业内认为,此次双方大规模交火,很可能出现双输局面。国储局最好的选择就是“你有的是钱,我有的是货”,大不了就给你20万吨铜现货。真这样的话,国际投机基金估计也得考虑考虑,毕竟他们谋的是钱,而不是货。 LME期铜从2004年12月底开始逼空以来,多头的平均成本大约在3600美元/吨左右,多方的投入高达36.72亿美元,这么大的投入换20万吨的现货铜得不偿失。 但对做空方来说,国储局的损失也不小。虽然可以通过20万吨铜现货的交割来挽回8000手空单的损失,但却使本来60%依靠进口铜的需求缺口日渐加大,本来就不充裕的铜库存将面临大量买入补库的选择,日后仍将面临国际投机基金继续拉升铜价进行逼空的考验。 专家说,国储局只能往前走,要么认赔斩仓,要么转到远期合约,幻想国际炒家“放你一马”不可能。晨报记者 汪世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