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滚动新闻 > 正文
 

铜市演绎终极神话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 14:39 证券日报

  □ 一德期货 李华权

  十一长假期间,LME期铜承接国庆前的强劲走势,累积涨幅达200美元/吨以上,并创下3952.5美元/吨的历史新高,铜价直指4000美元/吨大关。长假后第一个交易日国内沪铜即跳空高开并稳步走高,收盘价格较节前收盘价涨幅高达1400元/吨左右,与LME期铜的上涨形成良好的呼应。可以说,长假前后内外盘铜价联手演绎了“牛市神话”——听起来有些虚
无缥缈,但是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眼前。现在市场的疑问在于,这样的“神话”能一直持续下去吗?铜价究竟要涨到哪里才是终点?

  供求变化支撑铜价上涨

  尽管基金在铜价上涨过程中的推动作用是明显而卓有成效的,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真正支持铜价上涨的根本因素。回顾这段期间的供求基本面,我们不难发现供求关系在略微好转之后有重新陷入紧张状态的可能:LME库存在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于十一长假前开始再度减少;中国的铜消费在经历了夏季的低迷后开始恢复生机;全球铜产能的增长速度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较预期减少等等。

  LME库存在十一长假前的两个月内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在9月23日达到近11个月高点84300吨之后再度呈现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较快。从9月26日至10月10日短短11个交易日内,LME库存下降14075吨,下降幅度高达17%!如此大的下降幅度自然将再度引发市场对于供应紧张的恐慌。基金正是利用市场中的恐慌心理发起攻势,迫使空头斩仓出局导致价格的大幅度飙升;中国的铜消费尽管在整个夏季都持续低迷,但是8月的进口数据却表明疲软已经过去:8月中国未加工铜净进口131000吨,高于今年以来各月的平均进口量,也高于2004年时的平均月进口量。同时,中国8月进口铜精矿410000吨,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而从今年前八个月的总体情况看,中国净进口量年比上升达20%,总量为982000吨。与近两年的情况相同,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继续支撑着全球铜市供应紧张局面;与消费持续旺盛相比,全球铜供应增长的速度却与预期水平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包括世界最大的铜矿Escondida在内的很多铜矿产量均较去年同期水平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同时不时出现的薪资谈判、机器维护以及矿石品位等各方面问题也在刺激着全球铜供应这根紧张的神经。

  基金炒做高铜价

  不过,有以上如此多看起来非常可靠的背景因素,铜价就会一如既往的涨个没完没了?笔者认为不是这样的,以上列举三个利好中就存在着相当的不确定因素。首先,LME库存在中国长假期间出现的大幅度缩减如果不是中国买盘所为,那么为什么恰好是在没有中国人参与的时候出现减少就很值得怀疑了。虽然14075吨对于目前孱弱的LME库存量是个不小的数字,但是对于基金来讲,操纵这点库存还是易如反掌的;其次,中国的铜消费在8月数据中的确出现复苏迹象,但是精铜进口的增长速度远远小于废杂铜及铜精矿的进口增长速度。这就是说,中国可能在未来的时间内继续增加废杂铜进口量来替代精铜,或者进口更多的铜精矿来满足国内铜需求,毕竟中国的铜冶炼产能是不必担心的。同时我们仍须考虑国家

宏观调控对铜消费的影响;最后,即使全球铜供应增长速度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水平,但是增长却是真实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众多新建、扩建产能的投产,全球铜供应的增长速度将会逐步加快。

  铜价能上升到今天的高度,事实上是基金利用基本面有利的条件进行炒做而已。由于铜价本身已在高位,因此基本面上稍微的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强烈的心理恐慌,这也正是基金动用很少头寸就能大幅度推升价格的原因。不过就基金目前的持仓状况而言,基金并没有显示出“旗手”的风采。

  最新的CFTC持仓数据显示基金的多头头寸为40996张,空头头寸为31475张。虽然净多持仓只有区区9521手,但持仓总量已经达到72471张,达到04年来的最高水平。我们判断可能是基金内部出现了明显的分歧,也可能是基金出于规避风险角度而为之。回顾几次基金持仓多空转化的过程,在转化之前都会出现明显的总持仓增大而净持仓较小的状况,这次会不会也是这样呢?不得而知!

  总体来看,尽管铜价的强势不容置疑,但也并非无懈可击,铜价很可能在演绎着牛市“夕阳无限好”的“终极

神话”。因此,高位运行的铜价也蕴藏着巨大的高位风险。这一点,是所有投资者在进行期铜投资时所必须考虑的,也是必须保持谨慎的。

  本报与

证券之星网站联合调查,截止10月11日1800点的网上调查,40家机构中:看多20家,占50%;看平16家,占40%;看空4家,占10%。

  其中,宁波海顺、华泰证券等20家看多,招商证券、武汉新兰德等16家看平,申银万国、华夏证券等4家看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