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滚动新闻 > 正文
 

发展体育保险不能仅仅依靠赞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 05:4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赞助体育赛事、当赞助商,已经成为不少保险公司发展体育保险时采用的惯例。诸如公共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都是以捐赠方式送出的,保险公司做的无疑是一种赔钱赚吆喝的生意

  近年来体育赛事不断,在各种赛事中,频频可以看见保险公司的身影。最近,中国人保成为十运会保险赞助商,提供包括公共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专用车辆保险等多
项保险保障;太平人寿则为福建代表团捐赠了保额为9000万元的意外险;8月底在北京举行的网球大师赛,中英人寿向所有选手捐赠总保额达9300万元的保险。还有之前在上海举行的世乒赛、v8房车赛等,都有保险公司在护驾。

  保险如此广泛地与体育结合,很是让人兴奋不已,人们也对呼声甚高的体育保险充满了期待。可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些赛事保险基本上都是是以赠送方式出现的,保险公司做的是些只赚吆喝不赚钱的生意。如果体育保险老是以赞助方式出现,不仅无法推动体育保险的发展,相反还会成为其绊脚石。

  保险公司赞助为名声

  国内体育保险市场看上去确实很美,2008年

北京奥运会的保费
蛋糕
,有人推算有3亿元;还有每年大大小小近千次的体育赛事;5万多名注册运动员和全民健身运动的相关保险也是一个潜力无穷的市场,上海等城市已经在推广小区体育锻炼意外险。这些都被看作为保险公司的新增长点。然而,保险公司往往选择以捐赠方式来发展体育保险,巨大的体育保险市场只能是块看得见吃不着的大蛋糕。

  市场上无乐施好善者,保险公司打的算盘很明白:通过赞助来宣传自己的品牌。体育赛事受公众关注度高,观看人数众多,2004年雅典奥运会观众人数就达到39亿人次。保险公司作为赞助商,可以在体育赛事中露脸,让观众记住其品牌标识,如赞助

十运会的人保财险获得了赞助商和跳水比赛的冠名权。保险公司觉得赞助体育赛事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同。从这个角度看,赞助体育赛事成为保险公司的公关或者广告活动,保险则成为站在一旁的看客。

  名声能不能赚到,能赚到多少,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反正保险公司乐此不疲。保险公司争当赞助商,主办方只能采取招标方式来决定。其原因是可能保险公司都看好这种宣传方式。

  赞助方式隐忧多多

  体育保险采取赞助方式,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在赞助的环境里,很难开发出好的体育保险产品。目前,体育险主要为运动员、观众意外险和责任险等,这些体育保险的出险率高,运动员处于拼抢状态,容易受伤;与此同时,人员高度聚集,容易出现拥挤等事故,特别是在足球比赛中此类事件屡有发生。如果按照风险划分原理,保费也应相应提高,保险责任划分也应该更加详细。可既然是赠送的保险,不需要核算成本与出险概率,也不需要竞争,出险后能给付就可以了。久而久之,保险公司养成了懒汉心态,不想根据体育赛事特点设计产品,最多在传统产品上进行一些改良。不毛之地很难带来收成,体育保险产品缺乏是必然的,这不像车险以及万能险那样,在竞争压力之下,保险公司拼命开发自己的特色产品以刺激购买。如果有一天,让体育保险一比高下的话,保险公司无疑会慌了手脚。

  体育赛事的风险控制也成为保险公司的软肋。对客户来说,出险后得到赔付固然重要,可最好不要出险,风险控制显得举足轻重。保险公司是风险管理的专家,境外很多企业借助保险公司来防范风险,避免发生事故。体育赛事也需要风险管理,如对观众通道、运动设施的改良建议等。可是,保险公司作为赞助方,主要关注的是出险后的理赔,对体育赛事风险研究、控制投入必然不足,也很少会建立专业的服务团队。体育赛事的风险管理跟不上,出险率也会增加。

  在赞助中,我们还看到了不公平的地方,保险定价依据的是以往的经验数据和经营成本,赞助的体育保险也应该有保费收入。而目前却从保险公司公关等费用支出,计入经营成本,从整体来看,保费收入并没有增加,经营成本却增加了不少,保险公司只能拉升其他保险产品的定价,增加部分由其他被保险人来承担。这显然有失公平,久而久之,会引起买保险者对保险公司的不满。

  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于巨大的体育保险市场,期望赞助能够培养体育主办方的保险意识,却发现适得其反,进入这个市场的门已在慢慢关闭。赞助这一形式正在被赛事主办方认同并当成惯例,不少体育赛事的主办方首先想到的不是买保险而是拉保险。不难预测,如果保险公司不停止这种赞助的方式,卖保险会越来越难。再大的体育保险市场,保险公司也只能是看客。

  作者:冯跃

  (来源:上海证券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