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滚动新闻 > 正文
 

衍生品市场驱动原油价格暴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 11:52 《财经时报》

  衍生品市场利用供求双边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驱动着石油现货市场价格暴涨

  □金岩石/文

  如果简单从石油供求角度来看,现在的油价格应该是35到40美元,这是多数人的观点。我认为油价暴涨基于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

伊拉克战争,战争使得整个市场石油的格局
出现了变数,而这个变数大家都说不清楚。第二个因素就是
中国经济
。假定中国人均拥有汽车量保持匀速增长,预期的石油消费增长是非常惊人的。第三个因素,就是石油产业投资基金和石油衍生品市场。

  我在本文中主要分析第三个因素。前一阵子大家都认为石油涨不上去,当高盛说石油会涨到100美元时,大家都当作笑话,现在大家都信了。高盛做这个预测时,讲了许多原因,虽然都有道理,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高盛是衍生品市场上操控人。如果看到卖空的人多,要是油价真涨上去,就是很大一块利润。现在市场上做空的人依然很多,其中的利益太明显。

  如果石油在这个价格上不跌,卖70美元以上,期权回报是相当高的。如果做个套期,在一年之内,如果油价在50美元到70美元之间浮动,收益会在400%。50到70美元,中间是20美元差价,按照最低保证金规定,只要放20%,也就是4美元。可是如果石油涨到70美元,就能赚到16美元。

  做一个50到70美元的卖出,把整个空间锁定到50美元和70美元之间,然后在70美元上面拿8美元,在50美元下面拿8美元,整个交易就变成50美元减16美元等于34美元,跌到34美元才会赔钱,70美元加16美元等于86美元,涨到86美元才会赔钱。

  现在的情况是衍生市场驱动现货市场价格上升。主要因素是供求结构,伊拉克战争把供给的不确定性放大,中国经济的成长把需求的不确定因素放大了,两个因素同时放大了衍生期货的时间价值,反映在衍生市场上就有人赌双边,有人赌上涨,也有人赌下跌。

  如果只有理由没有现金收益没有人会去做,如果把价推到70美元,从衍生市场赚取20美元,我的成本是50美元,我在50美元的价位上守着,我赔还是不赔呢?不赔,50美元肯定能守住。原因在于现在有个预期,我把现货价格抬到70美元,在抬升的过程当中,衍生品市场上的收益获得20美元,囤积现货的实际成本就降到了50美元。你不买现货,我就接着做衍生品。在买卖方的博弈过程中,虽然我手头现货有成本,但我同时有衍生品收入,衍生品价格会持续上涨,囤积现货成本会持续下降。

  没有衍生品市场谁也撑不住,因为在囤积现货时,你得付利息,还有价格下跌的风险。在有期货时,用现货做抵押,进行套期保值,期货的收益会冲销现货成本,结果在持仓过程当中实际成本会下降。当衍生品的价格能够空前放大时,还能操作衍生品和现货之间的对价,就能使得现货成本不断下降,所以增仓的动机也越来越强。

  由于供求双方的不确定性增加,衍生市场上的时间价值增加了,时间价值增加和囤积现货同时来控制期货市场,控制衍生品市场,会使现货的成本不断下降。而目前的资金成本相对又低。过去两年中收益最高的是石油基金和黄金基金,市场上以这两个主题去募集资金,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过去两年石油产业投资基金的回报率平均都在60%以上,这使得石油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非常充沛。

  这一轮油价可能冲到100美元,现在市场借着市场的不确定性获得预期,认为油价总得回落,于是有人买跌,买跌的人越来越多。但

石油价格一直往上涨,原来放空的人等油价涨到一定程度时就受不住了,结果卖的力量也变成涨的力量,两头同时放大,这时候能同时操作现货和期货的人,能通过期货操作来不断降低现货的成本。如果他持有现货又同时从市场上募集资金,成本会不断下降。石油涨到100美元有人信,跌倒30美元也有人信。对任何其他产品的看法都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分歧。炒的是什么概念呢?一是中东战争,二是中国因素。

  从去年中国提出要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开始,油价就一直没有回头,中国因素确实在起作用,因为对冲基金在需求方面需要故事,供给方面的故事是伊拉克战争和国际反恐战争。如果只是供给面的故事没有需求的故事,衍生品市场炒不热,同时供求双边存在不确定性的时候,这个不确定性的故事又特别可信,加上现货成本得通过衍生品的操作逐渐降低,使得持有现货的动机越来越强。衍生品市场利用供求双边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驱动着石油现货市场价格暴涨。

  (作者为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文章由言扬和郭威采访整理,经作者审定)

  爱问(iAsk.com)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